第18章 第二重楼(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就是说,这里面不存在巧合、也不是误会,作者就是知道张婷跳楼的来龙去脉。

    【旺柴娘】:但我在网上搜了一大圈,一来这事真的过去很久了,二来我们当年报道保护了未成年人隐私,我确定网上搜不到张婷本人的信息。米糊糊当时也不在T市,我想不通她是怎么知道的。

    【旺柴娘】:另外蝴蝶妹妹的黑粉扒过“大米”的个人信息,我刚才找人问过了,把她各种社交媒体都翻了一遍。这女孩大四,已经二十二岁了,在外省外市长大,发过零星几条关于父母的信息,生父关系疏远,不怎么管她,生母应该过世好多年了,有继父也只能是冥婚了,这女孩是跟着五保户奶奶长大的。不管这个大米是谁,她肯定不是“唐果”。

    【旺柴娘】:另外……我提供个个人看法,我觉得这篇文写得很散,非要说的话,只能用“作者想呈现她的一生”来解释。可是最后一章时间错乱,日期和星期对不上,一下又把真实感打散了,你觉得吗?有没有可能不是一个人写的?但我又想不出这么做有什么目的。

    “张婷”居然是真名……

    缪妙皱起眉——这个她都不知道。

    旺柴娘不清楚“食物群”的详情,但缪妙第一时间联想到了那个造成“食物群”变味的小学女生,会不会就是张婷?

    那米糊糊会知道“张婷”事件就有两种可能性:

    要么张婷跳楼的时候,米糊糊就已经在食物群里了,是赛博目击者。只是她当年是“素食派”,没被“青团”牵连,风波过去以后又找到了当年的群友抱团。

    要么……米糊糊不是作者。

    作者是现实世界的目击者,是张婷事件发生的时候,在那个教学楼里上学的孩子……“唐果”。

    育才小学,和张婷同届,20X7-5-8那天,上午第三节是数学,第四节是体育。

    这条件应该能把范围限制在一个班里,缪妙立刻找人联系育才小学,看看能不能调出当年的学生名单。

    完事她正想看“云朵棉花糖”发的私信,又收到同事消息。

    同事说:“缪队你够细致的,‘蜡笔’还真是马甲,ip跟‘冰皮年糕’是一致的。”

    缪妙用力捏了捏鼻梁,打开云朵棉花糖的对话框。

    【云朵棉花糖】:不好意思打扰了!我知道现在大家都忙,但我这边冰皮年糕这个学生也是未成年,家长还不太好沟通,想问一下到底是什么情况?这学生会有伤害自己和别人的风险吗?拜托拜托!

    “云朵棉花糖”年纪不大,慌起来说话有点颠三倒四,缪妙飞快地从她那提取到“冰皮年糕”的信息:他们不在T市,在隔壁省A市,两地相隔大约三百公里。

    虽然“云朵棉花糖”有意识地隐藏未成年学生的真实信息,但藏得不高明,缪妙能看出来,这个“冰皮年糕”应该是女孩,高二或者高三,跟“唐果”……还有小蛙差不多的年纪。

    看“云朵”的描述,这孩子有点恃才傲物,智商应该很高……至少比缪小蛙高多了,缪妙心里迅速把《当鬼》全文各种细节在心里过了一遍——文中没有能对上号的人物,“冰皮年糕”不是故事里的人。

    “云朵”一直以为“秦老师”在影射她自己,据缪妙看应该只是个误会。

    原文里“秦老师”的出现和平安区中运会联系在一起的,那会儿云朵棉花糖自己还在他们本地上学呢,时间地点都对不上。再说“唐果”遇到“秦老师”,好像是溺水者抓住了救命稻草,在缪妙看来,冰皮年糕对那小老师态度挺俯视的,有种逗她玩的感觉。

    那么冰皮年糕在这件事情里扮演的角色,很可能像当年“喇叭男”事件里的“群友”一样。

    同时她还有另一个马甲“蜡笔”,这不是一种食物。

    这个马甲是用来骗外人的……还是对他们“食物”群内人也是保密的?

    在“云朵棉花糖”的ID加入讨论之后,“蜡笔”明显活跃了起来,唯恐谁看不懂文中隐喻似的,一直在引导,第六章文下干脆捅穿了文中“妈妈”的身份。

    对,还有平安区中运会!

    虽然不知道“唐果”上的哪个中学,但她是入场式方阵的举牌人。

    当年各学校派出的学生都有名单,缪妙参加过当年的安保工作,正好认识负责人,立刻打了个电话过去。

    出租车停在了缪小蛙学校门口,缪妙跳下车,联系老师,随便找了个借口把惴惴不安的缪小蛙领回家。

    下午两点半,姐妹俩回到家,读者群里已经针对最后一章的时间错乱提出了七八种解释,缪妙收到了两份名单。

    一份是育才小学与张婷同级的一班学生名单,一份是中运会方阵名单。

    两份名单上有一个名字重合了。

    “唐果”是真实存在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