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嘉奖(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nbsp;  但是在漳州府,百姓们哪里听过这个,一个个恨不得伸长脖子,甚至还有人开始感动的抹眼泪。

    很快,丛白就开始念起名单来。

    “漳州府十佳农人,陈小六……张老大……”

    百姓们这才发现,第一排官吏的身后,紧挨着的不是富商,而是被嘉奖的百姓。

    此刻他们晕晕乎乎的被请上台,披上了红绸缎,一个个笑得露出大白牙。

    张老汉更是不敢相信,自己老了老了,这么一大把年纪了,居然还能得到官府的嘉奖。

    等十位农人站稳,丛白才道:“让我们有请知府赵大人,为十佳农人颁发奖品。”

    赵云安一愣,他没安排这一出。

    丛白却已经来到他跟前请人:“赵大人,请。”

    低声道:“下官左思右想,觉得普通的嘉奖不够重视,不如由大人为他们颁发奖品,这样一来才显得格外荣耀。”

    赵云安挑了挑眉,迎着他的笑容,只能起身上了。

    怪不得提前一天,丛白就千交代万嘱咐,让所有人都穿上官服。

    赵云安还以为要表示重视,原来还有节目等着他。

    等踏上高台,赵云安一出现,下头人立刻鼓掌,连带着百姓们也纷纷欢呼起来。

    十个受到嘉奖的农人,更是一个个抬头挺胸,恨不得将骄傲两个字写在脸上,兴奋的脸颊通红。

    赵云安忽然觉得,自己上台也是个正确的决定。

    十佳农人的奖品很实在,一人一袋米,一壶油,一块肉,一包糖,扎扎实实全是能吃的。

    张老汉拿到手中,只觉得沉甸甸的,心里头却高兴的快飞起来。

    赵大人还没来的时候,官府只有从他们家捞东西的时候,哪像是现在,居然还给他们发东西。

    他们为自家种地,再辛苦,再累也是应该的。

    可赵大人却能念着他们的好,给他们奖赏,还给他们发礼物。

    一时间,十位农人的眼眶都红了。

    不止如此,后头的十佳工匠、十佳商贩等等诸如此类,每一个上台都挺起胸膛,骄傲万分。

    发奖品的不只是赵云安,还有府衙内有头有脸的官吏。

    他们迎着百姓们的眼神,不由自主的庄严起来,似乎自己在做的事情,是能影响整个漳州未来的大事儿。

    围观的人群中,红了眼眶的不止一两个。

    有个老婆婆拉住身边的陌生人,连声道:“你瞧见左边第三个人了吗,那是我儿子。”

    “原来是您儿子,看着就是一表人才,还被赵大人嘉奖,老人家,您以后可有福喽。”

    老婆婆抹着眼泪,她第一次挺起腰杆儿来。

    作为一个寡妇,她含辛茹苦的带大孩子,寡妇门前是非多,孩子也受了不少委屈。

    前些年最难的时候,她甚至想过带着孩子去死,一了百了。

    哪知道熬着熬着,终于熬到了苦尽甘来的时候,她儿子脑子机灵啊,一开始疏浚玉璋湖的时候,旁人都怕死,不敢去,可她儿子为了银子去了。

    他身体不够强壮,就靠着脑子补充,研究出不少省力气的办法来。

    居然还被赵大人看中,花了钱买下来,说要推广出去。

    老妇人心想,赵大人给了他们活路,就算是白给她也是乐意的。

    今日再看儿子站在台上,挂着红绸,抬头挺胸的做人,老妇人只觉得一辈子都值了。

    她身边的男人红着脸,忽然又说:“老婆婆,您还记得种地的第一队人吗,站在最右边的老汉是我爹。”

    老妇人也是惊讶道:“怪不得你瞧着也特别精神,有道是虎父无犬子。”

    张老大嘿嘿一笑:“我爹种了一辈子地,也没想到自己还能被知府大老爷看到。我年纪轻,还的学。”

    老妇人一听,立刻说:“还是多亏了赵知府,要是没有他,哪来漳州府的今日。”

    “可不是。”张老大压低声音,“我爹说了,等这边结束,咱们就去旁边小玉璋山上,给赵大人挂红绸。”

    老婆子哈哈一笑:“可是瞧了,我也要带着儿子去,到时候一道儿走。”

    嘉奖仪式原本简单,只需要公开表彰优秀的人士,再发放奖品即可。

    赵云安的本意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告诉漳州府的百姓们,日子是自己的,还得努力奋斗才能过上好日子。

    而如今的漳州府,已经不再是曾经的漳州府,只要他在,无论各行各业,只要干得好就能被看到。

    谁知道丛白横来一笔,等一场场颁奖下来,赵云安再看百姓们的目光,一时觉得他们在看精神领袖。

    尤其是丛白宣布结束那一刻,人群中忽然有人跪下磕头:“谢赵大人。”

    一有人带头,旁边的百姓哗啦啦跪下来一片:“多谢赵大人。”

    丛白反应极快,朗声道:“赵大人嘉奖了这么多人,可在百姓心中,最应该感谢的还是赵大人,若没有大人,漳州府哪有今日的太平。”

    这话他说得情真意切,赵云安来漳州府后的所作所为,说是点石成金也不夸张。

    赵云安见不得别人跪,朗声道:“漳州府是百姓的漳州府,本官虽为父母官,也只是秉性百姓的意志,大家快起。”

    劝解再三,周围的百姓才慢慢褪去。

    赵云安瞪了眼丛白,低声问道:“这不会也是你安排的吧?”

    丛白倒是很无辜:“大人,这跟我没关系,是百姓自发感谢大人。”

    这时候丛家主走过来,如今他也是心宽体胖,笑呵呵道:“赵大人不必自谦,百姓心中自由一杆称,大人来到漳州之后,他们能吃饱饭,穿暖衣,时不时还能吃上肉,心底自然会感激不尽。”

    “丛家主客气了。”

    “是赵大人太谦虚了。”

    你来我往几句,丛家主才道出来意:“听说赵大人的兄嫂也到了漳州府,不如在下做东,以示感激。”

    赵云安笑着说道:“原本不该推辞,不过三哥三嫂很快就要回京,就不劳累丛家主了。”

    丛家主也没强求,笑呵呵的走了。

    赵云安打发丛白一起回去,自己带着人往玉璋楼走。

    丛白跟上去,开口就问:“爹,你又打着什么鬼主意?”

    丛家主劈头盖脸的骂他:“我是你爹,不是鬼,还有没有点尊卑了?”

    “你别打花腔,到底是为什么,你跟赵三郎又不认识。”

    丛家主冷哼道:“放屁,上次他带着人差点把我们都宰了,老子能不认识。”

    丛白明白过来,无语的说:“爹,我不是说过了,赵三郎这次是休长假过来看弟弟,一个兵马都没带,你怎么老胡思乱想。”

    丛家主哼哼道:“我想跟他们打好关系有什么错?”

    他不就是害怕吗,谁知道赵云安会不会看他们富起来又不顺眼,直接让赵云平再带人过来割猪油。

    丛白翻了个白眼,提醒道:“爹,恕我直言,赵大人想收拾咱家的话,现在根本用不着往京城调兵遣将,直接从青州营要人就行。”

    丛家主听着这话就生气,伸手去拍儿子:“你到底站在谁那边?”

    “我站在百姓和正义这一边。”

    丛家父子俩又是一片鸡飞狗跳。

    玉璋楼里,金氏拉着赵云安,倒是感动的一把眼泪一把鼻涕。

    “安儿,你今天可真风光,你是没瞧见,那百姓哗啦啦全跪下了,可见你做了那么多事情,他们都瞧在眼里,记在心里。”

    赵云安无奈的笑:“娘,这是好事儿,你怎么还哭了。”

    “娘这是太激动了。”

    赵云安笑道:“儿子高中的那一日,也没见您这么激动。”

    金氏瞪了他一眼:“这不一样。”

    又说:“来到漳州之后你多累啊,好几次累得直接都睡在书房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没见你安稳过一日。”

    “带着我跟妤儿出门玩,你还要东看看,西瞧瞧,生怕漏掉了哪里的百姓。”

    “尤其是紫金莲还没的时候,你发愁银子,整夜整夜的不睡觉,娘都知道。”

    “娘在后宅帮不上忙,只能不给你添麻烦,但娘心里头担心啊,怕你辛辛苦苦,一年到头的忙来忙去,到时候还落了埋怨。”

    金氏出了一口气,笑道:“现在好了,你做得对,百姓们都感恩呢。”

    赵云安这才知道,原来金氏还会担心这个。

    怪不得当初听见有长生碑,金氏还硬拉着他们去看。

    “娘,我让你担心了。”赵云安有些愧疚。

    他总以为自己做得很好,并不让金氏操心,却不知道自己早已露了痕迹,金氏心底担忧,且又怕他分心从不说出口。

    金氏含着泪一直笑:“傻孩子,能为你担心,娘心里头都是甜的。”

    母子俩有着说不完的话。

    沈盼晴在旁也忍不住说:“二婶,安儿,快坐下来歇一歇吧,你们母子俩那么多的话,总不能今日都说完了。”

    金氏这才想到还有人在,笑起来道:“瞧我,高兴傻了。”

    “安儿累不累,先喝口茶歇一歇,娘方才见你上上下下的走,肯定也累坏了。”

    赵妤立刻短了茶过来,赵瑾又给他递了点心。

    赵谦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跑过来打算帮赵云安锤锤肩膀。

    沈盼晴看得直乐呵,赵云平大大咧咧的凑近她说了句:“瞧见没有,七弟就是万人迷,自小就这样,我看着都羡慕。”

    沈盼晴忍着笑:“这你可真羡慕不来。”

    “怎么,连媳妇你也更喜欢七弟。”

    沈盼晴瞪了他一眼:“嘴上没把门,先改改你的臭脾气再说吧。”

    赵云平摸了摸鼻子,只是瞧着那边的热闹乐呵。

    赵云安茶也喝了,点心也吃了,肩膀也舒展了,哪知道亲娘在旁边笑盈盈的看着,转身就来了一句:“安儿,趁着今天是个好日子,咱把你的婚事也定了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