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独自生活的第三十三天(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姜棠自己则是要了份粉丝豆腐煲,等菜的时候又点了小酥肉红糖糍粑,凉菜先上来慢慢吃着。

    安阳说起春闱这事,“还没等殿试呢,就有人去找乘龙快婿了。不过,今年的会元早已成亲,让人捉了个空。”

    安阳父亲是安王,是当今皇上的亲弟弟,自然知道的多一点。

    明面上看是捉婿,实则拉拢未来的朝臣。

    那位捉空的人,似乎是秦王一脉。

    祭天一事在百姓心中已被淡忘,百姓听到的都变了八百个样了,再加上春种过后,这阵子天气也好,秦王就官复原职了,而燕王一直行事低调。

    安王府只奉先帝,前阵子,还有人登门求娶,也不知是哪位王爷的人。

    安阳今年十九岁,身子好的差不多了,安王妃正给她相看亲事。

    对嫁人这事,安阳并不反感,但安王府什么都不缺,又不需要用她的婚事维系什么关系,所以婚事得她点头才行。

    她的婚事事小,只是如此一来,朝中又要掀起一番风浪了。

    安阳对姜棠道:“来你铺子吃饭的朝中官员不少,你也得当心惹祸上身。”

    姜棠道:“下次再遇见眼熟的,就说楼上雅间没了。”

    在下面吃,说话也会顾及些。

    安阳笑道:“嗯,我也是这个意思。”

    姜棠想到了顾见山,他正月底回来的,匆匆回来又匆匆离开,如今已有两个月了。

    顾见山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安阳挑着朝中的事给姜棠提个醒,若是这小铺子没官员过来吃饭,根本不用多此一举,当初点出钱大人郑大人,后来过来吃的官员也多了,不知是福是祸。

    说着话,菜上来了,几人才不说了。

    这煲的酱料都是一样的,只看辣椒放的多少才分出微辣中辣和特辣。

    但不同的肉炖出来的,味道也有些许不同,像猪脚煲的汤汁会更粘稠,吃着更软更肉弹性,鸡爪吃着软烂入味,排骨应该是生着的时候最贵的,但也是最平平无奇的,不过,也比寻常做的好吃些。

    安阳三人还吃了姜棠的豆腐粉丝煲,豆腐外面酥软入味,里面又软又嫩,粉条炖的时间久,拌饭吃最香。

    几人在楼上吃的,吃完不觉得多热,倒是心里觉得意犹未尽,还想再吃一次。

    但吃饱了,想来也得等改日了。

    等几人走后,姜棠也便回去了,她想着等下次让安阳等人尝尝小吃。

    盖小吃街不是小事,也不是简简单单租个铺子就成的,怎么也得买下块空地,一点点地盖。

    而在盛京城买地,又不是几百两几千两就能解决的,姜棠再攒钱,也攒不了那么多。

    那最简单的法子就是让人投钱入股,只是做生意不讲情分,谁都是看着赚钱才投的,还是得慢慢想法子。

    至少她的小吃摊再多点,然后一条街才能开的下去。

    自从放榜过后,铺子里的人就少了许多,还有一场殿试,考生都闭门不出在屋里温书。

    相比于其他地方的考生,顾见轩的吃食住所要好的多,他自己住一个院子,院子里有一个厨娘负责他的饮食,除了吃食,还有点心汤水,根本不用分心管别的事。

    郑氏也来看过两次,顾见轩那会儿想问问自己的亲事,郑氏只让他用功读书,其他事不必管。

    也是怕有影响。

    寒门子弟条件不比天之骄子,侯府这边连放榜都是小厮去看的,回来告诉他考了第三十九名。

    若无意外,殿试也能顺利通过。

    顾见轩自认为比不上他四哥,所以要更用功,每日温书到很晚。

    郑氏看他辛苦,命厨娘好生照顾。

    顾见轩院子里的厨娘还是当初汝林来人时,顾见山看府上没有得用的,从外面请回来的。

    后来一个去了顾湘珺院子里,一个在顾见轩院子,只等他月中放假回来吃两顿饭的时候用得上。

    丫鬟不多,二十多岁的,样貌平平,也省着让他分心。

    郑氏让府上的人不许去打扰,也给汝林去了信,上面写了顾见轩会试的名次。

    而姜棠那边她早就解释了,其中缘由一笔带过,也省着给姜棠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

    毕竟世人如此,会觉得这么好的亲事,这是什么人都不答应的。

    只是因为她事先探过顾见轩的口风,所以还是得说清楚。

    这会儿不是好时机,等殿试过后吧。

    四月中旬,在会试中取得名次的考生进金銮殿参加殿试,由皇帝一个一个考究他们的功课谈吐策论等,这殿试一连举办了数日。

    五日之后,殿试结束,今年的状元也出来了。正是那位沈羲和,今年十九,前途不可限量。

    历年的规矩,状元榜眼探花先进翰林院,做图书编修的事。

    安庆帝开春之后身体好了不少,殿试上更是龙颜大悦,直接点了秦王,让他去吏部负责后面事宜。

    吏部主管官员任命,这回朝廷注入不少新鲜血液,可有的忙了。

    为官者,上面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得反复琢磨。

    让秦王去吏部,难道真要把皇位传给秦王?而秦王也是不负众望,短短半个月,就把这事处理好,各位进士,该去各地下放的下放,该进翰林院的进了翰林院。

    朝中也有人递立太子的折子,请立秦王赵耀为太子。

    人不多,只有一两个,为的是试探安庆帝的口风。

    这些折子被安庆帝放在一旁,并未理会。

    四月底,安庆帝带皇子大臣春猎,他老当益壮,猎下了一头鹿。

    大臣夸赞的同时,安庆帝宣布一则喜讯,“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能猎羚羊牦牛了,西北传来捷报,御朝大胜胡族,收复了一个城的土地,俘获六千俘虏,牛羊战马不记。”

    安庆帝拍了拍手,大笑道:“这多亏了我御朝的大好儿郎们。”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