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独自生活的第十天(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戏班子唱得是《麻姑祝寿》,郑氏早早就出来接待客人了,也不算接待,就是和相熟的姐妹们说说话。

    也带着顾见轩顾湘珺见见人,毕竟宁氏把两个孩子托付给她,她需得放在心上。

    顾见轩和顾宁远昨儿请了假,就是为了给郑氏祝寿。顾见轩还特意准备了礼物,宁氏给了他五百两银子,光准备贺礼他就花了一百多两。

    顾湘珺送的礼物是自己亲手做的,她绣工不错,给郑氏做了两双鞋子一个坎肩。早上送过去的,得了很大的夸奖。

    然后她就跟着郑氏一块儿出来见人了,这也是她盛京之后第一次参加正式的宴会,见贵重的客人。

    郑氏拉着顾湘珺的手,“这是我的侄女,她父亲是汝林知府,今年刚十三岁,我生辰亲手做了鞋子和坎肩,绣工是没得说,一片孝心。”

    夸顾湘珺郑氏也只能挑她女红性子说,各家夫人纷纷点头,应和说百闻不如一见,汝林养人云云。

    顾湘珺被夸的不好意思,她哪儿有说的这么好,真正好的人是那个姑娘,只不过,已经不在永宁侯府了。

    忽然间,顾湘珺眼前一亮,看见一抹荼白带着新绿的裙摆,她怕人走远了,跟了郑氏一会儿就找借口溜走了。

    郑氏顺着顾湘珺溜走的方向看了一眼,心下了然,“我说呢,原来那边去了,那个穿着荼白色衣裳的名叫姜棠。从前是阿瑶身边的丫鬟,后来跟着阿瑶做生意,有头脑,阿瑶就做主给赎了身。”

    郑氏三言两语就把这事带过,姜棠常跟着陆锦瑶出门,又是这般相貌,肯定有不少人记得她。

    与其让人猜来猜去,还不如自己说了。

    其他人不明所以地点了点头,但跟着母亲来祝寿的燕茗双不由把耳朵支楞起来。

    原来姜棠赎身了呀,那可真是太好了。

    但燕茗双牢牢记着安阳说过的话,不惹事生非,不招惹麻烦,就老实跟在燕国公夫人身后。

    燕国公夫人原本不愿意来,但燕国公说,四皇子明贵妃出事,与顾见山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顾见山是朝中新贵,得皇上看重,就算不想着结亲,关系也得走动着。

    所以就过来了。

    顾见山的确年少有为,但是燕国公夫人是真不喜欢。

    燕国公夫人明白郑氏是什么意思,她听小道消息,说陆锦瑶能开锦棠居全靠姜棠。

    她倒是没想过姜棠会赎身,只不过,从前做丫鬟跟着主子行礼问安,现在却能平起平坐谈笑风生。

    也不知该感叹陆锦瑶心善,还是姜棠运道好。

    燕国公夫人记着姜棠曾经救过女儿的事,以前姜棠是丫鬟,怎么看待都成。既然郑氏特意提了,她说一句也无妨。

    “原来姜姑娘,四月份的时候她还救过我家双儿,是心地良善之人。”

    这话她说还好,显得燕国公府知恩图报。

    一帮的夫人娘子纷纷应和,对她们来说,姜棠出身如何为人如何并不重要,得谁看重才重要。

    很快这个话题就揭过了,一群人说起顾见轩和顾湘珺,说完又问顾见山现在如何。

    郑氏几个儿子除了顾见山都已成亲,连孩子都满地跑了。

    郑氏赔笑道:“成日不知忙什么,连个人影都看不见。”

    “那是年少有为,哪儿像我家这个,想忙都没那个机会……”

    郑氏道:“进了军营就是百姓的人,我是拿他没办法,左右现在孙子孙女承欢膝下,我也快活。”

    这就是不着急成亲的意思了。

    郑氏脸上带着柔和的笑,远远看着顾湘珺领着三房的侄女玩,还坐在姜棠身边和她说话,渐渐放下了心。

    顾湘珺都许久未见姜棠了,拉着三房嫡女的手,一大一小,看着姜棠眼睛都是亮晶晶的。

    顾湘珺抱怨都快溢出来了,“早知你今日过来,我就早点来了,姜姐姐还说有空带我赏花游湖,可这一湖莲花都谢了,还未应约。等明年荷花开了,断不能再失约了。”

    姜棠:“那明年就说好了去赏荷游玩,去山间野炊。”

    野炊郊游,比干巴巴地赏花有意思得多。

    顾湘珺使劲点头,“那可要拉钩!”

    姜棠无奈跟她拉了拉钩,“好了,这回绝不言而无信。”

    顾湘珺这才露出笑模样。

    永宁侯府没有和她年龄相仿的女子,她往宴几堂跑的多,一来二去和姜棠就熟了。

    对她来说,姜棠能赎身当然好了,不用守着规矩,她可以喊姜棠姐姐,也不必好好说着话,突然有人过来,又要退后几步。

    顾湘珺指着远处的顾见轩道:“你看,那个是我哥哥,你应该没怎么见过。”

    顾见轩来盛京就闷在屋子里温书,等顾老夫人一行人走了又去松山书院读书,姜棠的确没见过两次。

    顾湘珺喜滋滋道:“我兄长今年十六,明年就春闱了……”

    正说着,顾湘珺就看最不常见到的五堂兄带着兄长过来。

    两人也没差多少岁,气质却天差地别。

    宁氏曾同顾湘珺说过,顾见轩的媳妇不需家世多显赫,就是普通人也无妨,重在人品,能立得住的。

    毕竟顾见轩来盛京要待几年的,得自己立住门户。

    她觉得姜棠就好,姜棠要是能给她当嫂子,她岂不是有数不尽的好吃的了!

    顾湘珺平日里鲜少见到顾见山,也不知他为何过来。

    顾见山带着顾见轩朝着这边走过来,站定之后先和云氏见礼,“三嫂。”

    云氏冲着顾见山顾见轩点了点头,她和这个小叔子相交不多,但夫君说顾见山有本事,他的事就是三房的事。

    云氏替顾见山引荐,“这是姜姑娘,你从前兴许见过,是母亲请来的。”

    顾见山点了点头,“姜姑娘,在下顾见山。”

    姜棠起身回礼,“见过顾公子。”

    一旁顾见轩只看了姜棠一眼便不敢直视,红着耳朵道:“姜姑娘,在下汝林顾见轩,现在在松山书院读书……”

    顾见轩只顾着读书,哪里和女子说过话,干巴巴说了几句,看得顾湘珺心急的很。

    等姜棠回完礼,顾见山就带着人走了,前后还不够喝口茶的时间。

    云氏干笑了两声,“喝茶喝茶,府上的五公子最重孝道。”

    姜棠只得跟着干笑两声。

    顾见山是看着顾湘珺远远指着顾见轩,手舞足蹈,就过来看看。

    这种宴会他最清楚不过,一群人借走亲访友之名,行相看之实。

    姜棠现在赎身了,怕是也有人给她扯线,顾见山想拦都拦不住。

    别人拦不住,顾见轩他还拦不住吗。

    顾见山:“明年春闱,你心思该放在学业上。功课如何,先生怎么说的?”

    顾见轩脸上的红晕顷刻间就褪下了,目光也恢复清明,“先生说我文章写的不错,但策论一道还需再使劲。”

    顾见山道:“听你先生的。”

    这俩人干嘛来的……

    顾湘珺也不再说了,她根本不知五堂兄是什么时候到兄长身边的,更不知为何突然就过来了。

    被这么一打岔,想说的话全都忘了。

    顾湘珺道:“姜姐姐喝茶。”

    客人太多,姜棠没亲自祝寿,而是在花厅等着开席。

    又过了一会儿,韩氏领着几位客人过来,走在她旁边的是安王妃。

    她试着给盛京城的几位贵客送帖子,安王妃就带着安阳郡主来了。

    韩氏亲自去接的。

    安王妃可是贵客,但今日过来,打扮低调,看来是看的和郑氏的情分,并不想喧宾夺主。

    韩氏心道,安王妃这样的人,怕是最看不过姜棠那种容貌艳丽,从丫鬟爬上来的人了。

    韩氏不会挑事,但若是安王妃本就不喜姜棠呢。

    一个丫鬟也值当递个帖子,真是有辱永宁侯府门楣。

    安阳郡主跟着一块儿来的,到了花厅之后就跟安王妃小声道:“女儿去别处转转,母亲去见永宁侯夫人吧。”

    安王妃就跟韩氏去另一头贺寿了。

    今儿来的人并不少,安阳郡主先找的陆锦瑶,这边人来人往,寻人都废了一番功夫,还是一个丫鬟带着她过去的。

    陆锦瑶来的晚,她肚子越来越大,不想去人多的地方挤着,这会儿才过来。

    前两日她给安王府去了一封信,她总见安阳打听姜棠,这不是这个恰好的机会么。

    安阳也不方便直接去找姜棠,毕竟姜棠也是客人,而是跟着陆锦瑶一块儿,坐到搭好的棚子那儿听戏。

    戏文是《麻姑拜寿》,可唱到一半就换成了《邯郸学步》,都是戏,又是主家点的,客人自然没什么话说,都安安静静地听着。

    韩氏一边听戏,一边和贵客周旋说话,“马上就天冷了,也该用上炭了,但银骨炭烟味儿大。四弟妹有孕在身,最是闻不得烟味,还得让身边的丫鬟记着,寻烟少的红罗炭来。”

    韩氏慢慢说着,“姜……我差点忘了,姜姑娘已经不是四弟妹身边的丫鬟了。这样,我记着,到时用炭直接给送过去。”

    她这一番话,再加上戏台唱得戏文,让人忍不住多想。

    到底是听《邯郸学步》这出戏,还是说姜棠邯郸学步,一个丫鬟,摇身一变成了侯府的贵客,学着贵客的样子坐在这儿……

    怕是只有她自己知道。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