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第 143 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的八品司农大使,虽无其他实权,却能领朝廷俸禄,专管御稻村农事,听命于蒲松龄。

    ‘哄——’的一声,虽然村民们不敢喧哗,但还是忍不住发出哗然之声。

    李英贵?!

    那小子虽然去年也接过圣旨、去过京城,但到底是在大家眼皮子底下长大的皮小子,从小顽劣不堪,被他爹拿扫把满村追着打那种……

    就这样的皮小子,二十出头,竟然就、就……做官了???

    为什么呢、这是为什么呢……好像就是因为他会种地?

    种地种得好还能做官?这真的是闻所未闻、史无前例!

    李英贵也被这第三道圣旨的惊喜给砸晕了,他以前就做梦梦到过这种好事,所以,今天可能还在做梦吧?

    “臭小子,发什么呆?快接旨啊!”李老爹的一巴掌拍在他后脑勺上。

    李英贵差点脸着地,这时才反应过来,摸着后脑勺傻笑,“嘿嘿,嘿嘿……不是做梦啊?”

    李老爹怒目一瞪,看着他那傻样儿,恨铁不成钢:“跪下接旨!”

    李英贵连忙再次肃色跪好,双手高举过头顶接旨。

    所有人随之平身,立刻朝李英贵围了过来,争先恐后地给他贺喜。

    初升的朝阳里,每个御稻村人都是发自内心的喜悦。

    ……

    不远处的祠堂门外,看着村民们闹哄哄的仿佛过年般热闹,太子胤礽问:“都是三弟的奏请?”

    胤祉摇了摇头,“汗阿玛说,我奏请的,太小气。”

    胤礽:“……”

    所以如此施恩,是汗阿玛自己的主意了。

    他还以为,是三弟笼络人心的手段呢,看来还是想多了。

    “三弟!”大阿哥胤禔从祠堂里走出来,大声问,“那李英贵的本子我看得眼晕,所以这到底是提高了多少亩产啊?”

    李英贵说的那些‘试验田’、‘对照组’什么的,条目太多,他是看得一头乱麻,自己算不出来。

    作为连环画读者,他只想知道,那亩产量,能不能打脸里面讨厌的人?

    胤祉好笑,给他估了个数,‘生长时长比普通稻种少一个多月,产量比普通稻种高出两倍。’

    “哇……太好了!”胤禔催促,“那你快点把下部出了书吧!”

    胤祉:“好。”

    胤禔:“什么时候面世,我要买一百本!”

    胤祉:“?”

    胤禔朝他眨眨眼,“我要送人,从今以后,我就是涧中鱼先生的推崇者了。”

    胤祉:“……”

    须臾,蒲松龄和李英贵带着原李家村的村长去御前谢恩,又往胤祉这里走来。

    “三爷,还请您代下官二人,感谢迟老和涧中鱼先生一直以来的照拂和指点!”蒲松龄道。

    胤·迟老本老·祉点点头,免了他们的礼,表示知道了,没有多说什么。

    天大的喜事,也没有让李英贵停下捯饬这些御稻谷的事情。

    这边晒谷场还在晒谷,另一处,却已经有数头耕牛在开始耕地,准备下一季的水稻和其他作物种植了。

    这一次,迟老给他的信里,又提出了轮作和套种的理论,让他去实践。

    他这人知道好歹,明白正是迟老的让他做的这些事情,才让他不用通过科考就得了官职,所以迟老提出的,他更愿意拼尽全力地去试验了。

    除了圣旨的封赏,昨日参与了收割的村民,每人都得了五百文的打赏。

    此时所有人都仍然干劲十足,眼里都充满了期盼的亮光,那是对好日子的盼望。

    阿哥们表示看不懂了。

    胤禛:“不是这边还没忙完吗?怎么就要开始种下一茬了?”

    胤祺眼神躲闪。“对啊,百姓们都这么操劳的吗?”

    他们俩因为昨天的劳作,这会儿还浑身都酸痛着呢。

    胤祺最是后怕,怕汗阿玛又要叫他们下地去体会百姓的疾苦。

    没必要、真的没必要,他已经知道有多苦了!真的!!

    胤礽好笑地看着五弟,“你放心,汗阿玛还怕你不会干活,糟蹋了庄稼呢。”

    胤祺当真松了口气,“那就好,我这就放心了。”

    胤礽:“……”

    这日,康熙就离开了御稻村,回到了苏州府城里。

    “说说吧,是哪家拍下了平板玻璃的独家买卖权?”

    “潘家。”胤祉说。

    康熙对苏州本土的大姓也有所了解,一听这潘姓就知道不在其中。

    步山上前回禀道:“是如今苏州经营盐业的大户之一,祖籍是安徽歙县。”

    原来是盐商,经营得好的话,确实家底不会小了。

    只是……康熙以为,胤祉会找个苏州的大家族合作,这样他能更快地在苏州立足,生意也能更早步入正轨。

    罢了,可能孩子小想不到那么周全。

    但康熙也没有去指正他,因为目前为止,胤祉做的一切都太顺了,康熙觉得,他早点碰点壁,总好过以后摔更大的跟头。

    只是等到晚上,他就知道自己想错了。

    用过晚膳,众人兴致勃勃地要外出,康熙一问之下,才知道他们都要去戏园子。

    “还在义卖?”

    这都多少天了,哪有那么多东西卖?

    还是说,“有人学着东昌府的富户,主动捐赠宝物义卖了?”

    胤祉:“有,不多,不够卖。”

    大阿哥替他解释,康熙才知道,原来他就离开几天,胤祉竟然已经把用来义卖的那家戏园给盘了下来了,做‘卖场’。然后专门给别人卖货,赚‘服务费’。

    据说前日,胤祉第一次试水。

    挑了几家生意不太好的布庄成衣铺子、胭脂水粉铺子、金玉铺子,然后给苏州府内外城的大户人家……的夫人们广发邀请函。

    结果,当晚那几家铺子带到‘卖场’里的滞销货,全部被抢购一空。

    卖场每做成一笔买卖,就在成交额里收取一成到二成的服务费不等。

    这是什么新的买卖法子?

    空手套白狼?

    而且,据大阿哥所述,那晚卖场就靠着嘴皮子功夫,净赚服务费一千多两银子。

    “……”

    康熙闻所未闻,决定跟他们一起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