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第 122 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日施粥,是能叫人饿不死的。那就是瞒报人数了?”

    梧云珠:“也可能是有人从中贪墨?”

    所有人又齐齐看向容若,容若本不想说的,但看着三阿哥也一脸求知欲,他想了想还是说了。

    “有贪墨的可能,可能粮仓本就无粮、少粮,于仓储上谎报账目;可能是粮食出仓以后,几经人手,层层贪墨,到了灾民手里就少了。”

    “岂有此理?!”梧云珠拍桌,“这都饿死人了,就没有人管吗?”

    吴尔衮连忙左右看看,“公主您冷静点。”

    梧云珠吸气呼气,看向胤祉:“三弟,这事儿咱们得管管!”

    容若却道:“自古以来,皆是如此,其中关系错综复杂。就算公主您管得了这一地、这一时,却管不了大清数百数千州县……”

    胤祉:“……”

    容若这也太悲观了,不,更准确地说,是‘丧’。

    梧云珠听得火大,“照你说,我们就不该管了?”

    容若不想惹她,“小的听三爷的。”

    梧云珠看向胤祉,胤祉反问她:“你想,怎么管?”

    梧云珠愣了愣,特别光棍地说:“怎么管?你聪明点子多,你想办法呀。”

    胤祉:“…………”

    胤祉看向吴尔衮,吴尔衮:“……呃,查查那地方官有无贪墨,让他吐出来?”

    容若立刻叫停:“咱们无官身,师出无名,最多只能收集证据,交与知府、巡抚等。”

    梧云珠:“那就去收集证据!”

    一名侍卫忍不住插话,“小主子,咱们哪里干过这个,别弄巧成拙了?”

    梧云珠瞪他一眼,“那要你们何用?!”

    侍卫不敢说话。

    胤祉这才写字道:‘太麻烦了,收集证据绝不是一两日能办到的,而且其中弯弯绕绕太多,一时也理不清。’

    梧云珠没想到胤祉也是这样的态度,顿时憋住一口气,不说话了。

    胤祉:‘但这东昌府赈灾的事情我会管。’

    梧云珠的眸子这才又亮起来,“怎么管?”

    胤祉:‘等汤大人来。’

    众人:“……”

    所以您的办法,就是这麻烦事让汤大人来做么?

    胤祉没做解释,很快赫奕回来了,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问胤祉:“三爷,是不是这个东西?”

    胤祉接过纸包打开,梧云珠凑过去看,却见里面是粉色的、像成人手指般大小的——

    “虫子?!”梧云珠吓得跳起来。

    胤祉噗嗤笑了,赫奕解释道:“这不是虫子,是胶州海边的海肠,晒干后的样子。”

    梧云珠:“就是很像虫子啊。”

    又问:“就是这个东西让这汤饺子如此鲜美?”

    胤祉点头,“磨粉,起锅前、撒入。”

    梧云珠摇头拒绝:“如果是这样,我宁愿不要那么鲜,我才不吃虫子!”

    胤祉好笑又无奈,把海肠干又给了步山,只说了两个字:“商机。”

    步山眼前一亮,“爷您说得是啊!不过这东西是海边都有,还是就胶州才有?”

    胤祉:“渤海、一带。”

    步山明了,“小的记下了。”

    用过早点,众人出了茶馆,又有一群乞丐试图拱上来讨饭。

    赫奕厉声一喝:“去,排队领包子,插队的不给!”

    包子是方才胤祉让他们多买的,就是为了送给门口的乞儿们吃的。

    赫奕威势太足,乞丐们不敢造次,很快就排成长长的队伍。

    不过包子不多,方才他们把这一片小集的包子馒头都买完了,也只够给每个人发一个的。

    梧云珠看着拿到包子的乞丐那狼吞虎咽,眼冒绿光的样子,又惊惧、又悲悯,“要不,再给他们点钱?”

    步山笑道:“主子您信不信,您要真敢这么大方,东昌府的乞丐和流民会满城找你。”

    梧云珠错愕,随即搓了搓起鸡皮疙瘩的胳膊,“算了算了。”

    可当听到乞丐队伍里有人说家里人生病没钱治,她又起了恻隐之心。

    “怎么办?”

    胤祉没有全信,看向步山。

    步山道:“这样,爷,您别直接给钱,一会儿让侍卫跟他们去瞧瞧,若是真的,再给点钱买药。”

    胤祉觉得可行。

    步山又道:“但不能给太多。”

    “为什么?”胤祉奇怪。

    步山不知道想到什么,冷笑一声才说,“小时候的事情我忘了很多,但我一直记得我爷爷跟我说过‘升米恩、斗米仇’。”

    “什么意思?”梧云珠没听过这句话。

    “您看这些乞丐,今天您给他们一个包子馒头他们感恩戴德。但若是您多给几天,再有一天不给了,他们会恨您。”

    “啊,为什么?”梧云珠想不通。

    步山却道:“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吴尔衮道:“可能是给多了,他们觉得你很有钱,没有给够他们的想要的,就觉得你不够好心?”

    胤祉表示懂了,转头让吴尔衮安排两个侍卫去办这件事。

    等派完包子馒头,侍卫们强制驱赶,乞丐们才散去了。

    一行人准备在东昌府逛逛,见多识广的容若成了大家的临时导游。

    “可以去城中的光岳楼看看,此楼与古诗中的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等并称十大名楼。”

    他这么一说,胤祉和梧云珠都感兴趣了,赫奕便去找人问路看怎么走?

    “说起来,大清第一位状元傅以渐,就是出自东昌府的名门望族傅家……”

    容若话音落,旁边就有个声音接话道:“正是!不过咱东昌还有其余四大家和五小家,诸位爷可要听小的讲讲?”

    有人搭讪,侍卫们警觉起来。

    胤祉看过去,见是一个端着破碗、衣不蔽体的少年,虽然模样很惨,但眼神很亮,直勾勾地盯着胤祉瞧。

    仿佛……盯上了一头大肥羊。

    胤祉做慈善,但不是冤大头,他对步山耳语几句。

    步山便问少年道:“你带我们游府城,要多少钱辛苦费?”

    少年眼神一阵火热,但很快又沉静下去,“十文钱如何?要是小人讲得好,贵人们再看着给点赏钱?”

    除了胤祉,所有人都愣住了,就只要十文钱???

    还以为这小子是来宰客的,没想到眼界这么窄。

    不料步山听了三爷耳语,还砍人家的价:“五文钱,讲得好再赏你。”

    乞丐少年:“没问题!小人姓唐,贵人们叫我小唐就行。”

    胤祉笑了,“带路。”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