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第 163 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要不是地方官不归他管,他能把人骂的狗血淋头。

    维护官道是官府的活儿,但是这活儿需要他们出钱出人,最后好处都给商人和寻常百姓占了,不那么负责的地方官就不爱管这事儿,有修路的钱干什么不好,没必要花在那些泥腿子身上。

    道理其实和各地的地方官都不乐意维修他们的衙门差不多,他们在一个地方只待三五年,修路和修衙门都需要时间,没准儿他们还没修好人就要换个地方当官了,政绩的确是政绩,却是留给下一任的政绩。

    这还干什么干,不如多留点钱证明他们治理本地治理的好,毕竟他们上任时衙门里有多少钱卸任时衙门里有多少钱账本上都记的一清二楚,银钱数量变多,他们升迁的可能性才更大。

    没道理他们出钱出力赔上前途功劳却全给下一任,傻子才干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脏活累活总得有人干,谁都想处处沾光,但是处处沾光的情况并不存在,总得有人吃亏。

    人嘛,得有奉献精神,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没好的春天。

    咳咳,反正就是这个道理。

    父母官就要有父母官的样子,不能只拿俸禄不办事。

    他回来之前打听了不少事情,对目前的情况了解的也算差不多了,因为官府、大部分地方官府对官道的不上心,所以民间只能自己上。

    大部分是某几个官员没法做主用官府的钱,又实在看不过去那些几乎不能过人的路,于是拿出自己的俸禄,顺便号召辖内富商豪绅一起出钱修路建亭。

    有当官的带头,富商豪绅基本都会给他这个面子,主要不是为了同乡有平坦的路能走,而是为了和官府交好。

    没办法,就是那么现实。

    要是没有当官的带头,地方缙绅富户也会出面,反正修路用的大部分钱都是募捐,不会让一家出钱,像有些地方会单独捐出一部分田地作为“路田”,路田的收入便用来修缮道路。

    还有就是,民间本来就有“修路铺桥做好事”的传统,还是爱做好事的人更多,寺庙里的僧人也会捐资筑道,所以才有那么多石碑刻文记载为道路、桥梁、茶亭捐资的姓名。

    真不是他胡闹,而是这法子本来就很正经,要是不管用的话,为什么还那么多地方这么干?

    康熙笑了一声,“那你知道带头人能从中获利多少吗?”

    “知道。”隆禧慎重的点点头,“正是因为知道,所以才要肥水不流外人田,啊不是,爷是说,所以才要有爷这样廉洁公正的人来干这件事。”

    康熙:……

    “你觉得我信吗?”

    “为什么不信?”隆禧睁大眼睛,小表情怎么看怎么无辜,“三哥,你不相信弟弟我的能力,总要相信我的人品吧?”

    康熙表情复杂,“是什么给了你这样的错觉?”

    “三哥!”隆禧咬牙切齿,想拍桌子又嫌桌子硬,深吸一口气冷静下来,也不管他哥是不是在开玩笑,拿出架势开始以理服人。

    笑话,他人品好着呢。

    康熙一看情况不对也不逗他了,立刻改口安抚道,“天色不早了,今天就到这里,明□□会之后找户部、工部的尚书一起到御书房商量,如果能商量出可行的章程,这事儿就交给你。”

    不是他纵着弟弟的小脾气,而是这小子的奏折直接写到了他心里,道路不便干什么都不方便,要想富,先修路,话糙理不糙,臭小子在奏折里把他去过几个地方要怎么干写的清清楚楚,可不可行他现在说不准,至少这份心值得肯定。

    大不了真正开始干活的时候多给他找几个能干的人跟着,他只要过去盯着就行。

    臭小子人品怎么样暂不评价,但是有一点他很清楚,他这宝贝弟弟打小被他们宠坏了,没缺过钱,自然就不会被钱迷花了眼,他说要把账做的漂漂亮亮,就绝对不会允许有人在他眼皮子底下搞事情。

    他们小祖宗可受不了这委屈。

    隆禧满肚子话没机会说出口,看外面天色的确暗了下来,于是不情不愿的准备走人,“那行,我留着明天和各位尚书讲道理。”

    康熙摆摆手让他赶紧走,“想怎么讲就怎么讲,明儿有足够的时间让你叭叭。”

    顾问行带着几个小太监把人送到门口,等人走远了才回去伺候。

    “臭小子越长大越难缠,还是放出去祸害别人吧。”康熙笑着伸了个懒腰,正想再说些什么,就看到顾问行变了脸色,“怎么了?”

    顾总管表情有些古怪,“皇上,奴才刚反应过来,七爷刚才走的方向不是出宫,而是阿哥所。”

    康熙:……

    康熙捶捶脑袋,顾问行要是不说,他还没反应过来臭弟弟已经搬出宫,这个点儿宫门已经下钥,出宫的话又是一番折腾。

    估计那臭小子也没反应过来,出门习惯性的就是往阿哥所跑。

    “把他喊回来,纯王府没怎么住过人,现在回去大半夜不得安生,让他来乾清宫将就一夜得了。”

    作者有话要说:顾总管:您管这叫将就?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