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第 340 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太子:“小八,你就没想过快过年了,六弟和乌库妈妈都要回京,万一你们在中途走岔错过了呢?”

    八阿哥是真没想过,但原因不是他缺少考虑,而是……“六哥好不容易跑到离紫禁城这么远的地方,不可能这么轻易回来吧?”

    “以前过年就不想回来了,现在还能有得罪汗阿玛不敢回来,乌库妈妈长途跋涉对身体不好的借口,那不是能够更顺理成章地不回来了吗?”

    康熙:!!!

    阿哥们:!!!

    分析得很好,下次别再分析了。

    但是这话听起来再扎心,也是不可辩驳的事实——胤祚和太皇太后都不会回京城过年了。

    父子几个面面相觑,齐齐叹气,真拿他们没辙。

    没办法,不肯回来就不回来吧,他们努力一把,争取早日把火车、电话铺遍大清的各个角落,好和胤祚时时刻刻保持联系。

    万一哪天他想回来了,坐上火车就能立即回来,也能方便一点。

    而胤祚的旅行还在继续。

    他见到了自然的山川瀑布、迷雾森林等美景,见到了长江黄河两域建起来的雄伟堤坝,见到了家园被毁后的百姓如何团结一致重新建设,也见到了偏远地区百姓们的生活疾苦。

    很多地方的百姓辛辛苦苦一整年,除去交农业税的部分,一家人吃用都不太够,小孩子饿得面黄肌瘦,脑袋大身子细,还要肩负家里的活计。

    胤祚下面还有那么多弟弟妹妹,实在见不得孩子这么惨。

    他的积蓄再多,也比不过贫穷百姓的人数多,能接济得了一时却接济不了一世,只能想一个能让当地百姓靠自己的双手富裕起来的办法。

    他想过寻找当地特产,在这里开店,召集人手做工发薪酬。

    这也是他过去常用的办法,只要找到合适的人才打理生意就行,挺方便的。

    ……就是又得去老父亲那挖墙角了。

    也不知道他愿不愿意给。

    胤祚把这想法和康熙、兄弟们一说,正想可怜巴巴地要人才,结果大家听完后都不同意。

    康熙:“你先前这么做行得通,不代表现在也行。”

    太子:“你把所有风险转嫁到自己身上,是不是还得出钱修路?能修一条两条,能修千条万条吗?大清幅员辽阔,穷苦地区不止一处两处,这办法不具有普遍性和适用性。”

    三阿哥:“六弟,不要养成他们凡事靠他人的惰型。”

    没办法凭一己之力拉动当地经济发展,胤祚只能另寻他路。

    寻找特产和做生意的这个方向本身没什么问题,前世就有很多助农、扶贫行动,都挺有成效的,有问题的是他的实施方式。

    父子几个讨论再三,敲定一个比较费时费力,但要真的能够成功,可以惠及几代人的办法。

    胤祚去当地县衙亮出身份,县令已经收到六阿哥会来的消息,据上面透露,是要在当地做生意。

    这要是做好了,就是政绩,升官发财指日可待!县令激动得全权配合。

    刚开始的几个月不算顺利,胤祚在走遍各处查看情况的同时,频繁地和各处的农家子弟与研究所的人交流,勘地形、查气候、测温度、测湿度。

    当地有矿产的就挖矿,能种茶树、果树、药材的就扩大种植,能搞梯田的就开垦起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最要紧的还是修路。

    要想富,先修路,不论是矿产还是茶叶药材,都得运出去卖出去才能换钱,才能富裕起来。

    胤祚组织当地富商铺桥、修路,让他们出钱的同时,给他们留了后续赚钱的路子,一个个有甜头可吃,态度不要太积极。

    他走过一处又一处,富裕了一地又一地,就像一支点金笔,笔头点到哪里,哪里就跟着富裕起来。

    跟随在他身边的人越来越多,有些是想在他身边施展自身所长,有些是他根据需要从各处挖来的墙角。

    将这群班子彻底带出来,能够四散各地独立作业时,胤祚已经十一岁了。

    这一年,天津卫研究所的热气球项目终于成功。

    胤祚赶在康熙的生辰万寿节前回到京城。

    他提前和京城与紫禁城的守卫通过气,乘坐从皇庄起飞的热气球,一路飞到紫禁城的乾清宫上方,请早等不及的康熙坐上去,从高空俯瞰夜晚的京城。

    康熙刚上去时还有些不适应,紧紧抓着扶手不敢放开。

    许是天生喜欢坐在高处俯瞰下方,很快就适应了,兴奋地张望四周,像一个刚得到新玩具的孩子。

    人在高处,一览无余,回头能看到太子他们高高仰头巴巴地看着热气球,往前能看到官员们的高楼大院,叫卖的摊贩,美食街的热闹之景,有一种天下众生尽在掌握的畅快感。

    热气球升得再高一些,温度随之降低,往下还能看见隐约的人影,却如同小蚂蚁一般,看不太真切了。

    “汗阿玛,在你而立之年的寿辰,我曾说过送你一片不夜天,你看——”胤祚指着热气球下方四处亮起的灯光,“这才是真正的不夜天。”

    有些人家的灯是亮着的,有些是暗着的,这些灯光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七个大字。

    康熙低头看去,先是震惊,后是感动。

    原来这才是胤祚当年真正想送给他的生辰礼物!

    胤祚目光含笑:“这盛世如你所愿。”

    康熙抬手按住胤祚的脑袋揉了揉:“这盛世,亦如你所愿。”

    ——正文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