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 汽车厂投产(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产,那就得不偿失了。比如模锻机,专门为了生产模锻机开发的机床,现在已经组装完成,模锻机的零件已经开始试制了,只是由于零件都非常巨大,所以生产速度是非常缓慢的。

    比如五轴机床,四联动和五联动的机床,现在都已经生产出了一台机械部分,并且组装出来放到了实验室,现在电子研究所就在研究该怎么做才能完成这两台机器的电子部分,好完成对机器的控制。当然五轴四联动的会容易一些,但五联动的就难得多了,这个过程需要很多时间,毕竟需要这个完成复杂曲面的加工。

    要知道完成复杂曲面加工的时候,是需要多个轴配合运动的,只要运动错误,基本上就会撞刀,损坏零件都是小事,可能直接将机床都给干废,那样的话就得不偿失了,所以想完成这个控制软件真的很难,当然如果想完成单个零件的控制系统,估计会简单一些,想如三轴机床那样,自由编程,就太难了。

    除了技术人员之外,就是技术工人了,原本在机加工车间生产汽车的技术工人,都被当成技术骨干安排到了汽车厂里。当然如发动机生产等机加工的没有抽调,无他,现在两个汽车厂还没有生产发动机的能力,放在那边显然是不合适的。

    主要安排的人员是关于其他零件生产的人员以及组装的人员,到了那边之后,他们对于零件已经很熟悉,能够比较好的完成零件的生产以及检查。至于说组装,虽然已经委托运输部队进行培训,但显然再安排一些熟手知道更好。

    毕竟安排运输部队也只是带着他们拆卸组装了一个月的车辆,能学到多少还真的不好说。不过到了生产线之后估计能好一些,李昭给岗位准备了傻瓜式的操作指南,那怕是拧一颗螺丝,都直接标明了该怎么拧,当然也不存在拧坏的情况,毕竟大部分岗位都是配的专用的电动扳手,就算没有的,也是配的测力扳手。

    除了他们之外就是一些三路车厂的冲压工人以及厂里的电焊工等,都调配了一部分过去。除此之外还有机加工车间里不适合学习相关技能的,这些人学的很慢,也是直接被调岗了,当然调出了这么多人,也补进了很多培训期间发现的好苗子,毕竟是在几万人里挑的,应该能够给厂里带来不少未来的高级技工。

    就这样,经过一番调配,以及一场非常低调的开机仪式之后,两个汽车厂都开始了缓慢的生产。说缓慢,那是真的缓慢,李昭给军车定的生产速度是年产两万辆,中档车年产两万辆,低档车年产三四万辆,现在的生产速度那就有点感人了,每天不过三五辆罢了,主要原因就是都是生手,而且大部分工人达不到要求。

    就说电焊这一项,只有从原来工厂的电焊车间抽调的工人才拥有焊接的能力,新工里面最快的,也不过只能达到正式工的标准,焊接这种工件,他们还差的远,就以他们的学习进度来说,估计最快的也要练习两三个月才有可能,现在才练习一个月的他们,还差的太远了,这都需要他们慢慢锻炼才可以了。

    不过随着这些车的下线,检测合格之后,厂里所有人都露出了笑容,无他,现在虽然生产速度很慢,但当工人熟练之后,生产速度就会快起来,想来这个日子不远了,毕竟开始生产了之后,新工们就有了参考的标准,知道自己的差距在哪,以后学习的时候,能够有针对性的学习,进步会快很多。

    开始生产之后,厂里也回收了所有送出去的汽车的试验反馈,对于这些车辆来说,唯一有问题的就是军车,在严寒的环境下,需要准备特殊标号的柴油,最常见的零号柴油不能用,对于这种情况,厂里也做出了调整,那就是给高原、北疆等地的车辆,换上了汽油发动机,这样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除此之外就是在李昭的建议下,厂里把防冻液的配方公布了出去,主要是为了让各个地方部队能够自己配防冻液。毕竟这个时代运输非常不方便,特别是高原,如果让他们从低海拔地区往上运防冻液,实在太麻烦了,还不如直接给他们配方,让他们自己去配呢,这样对他们的后勤压力反而小的多。>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