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 归来(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只有大概四十平的水池,愣是让他给搞出了四百八十米的种植水槽。育苗之后,将菜苗固定好后,李昭就找来了李父,让他看了一次,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每天都要去看看。

    不仅是他,农业研究所的人员,从李父那里知道了鱼菜共生的项目之后,也是不时来访,毕竟他们主要和李昭住一栋楼,他们知道之后,基本上就将这里当成了一个观察点了,每天都会专门过来记录生长情况,还会经常将水带走进行化验,以监测生化特性,不过鱼菜共生确实是非常好的一个模式。

    对于养鱼来说,其实很麻烦的一件事就是水里的氨以及无机盐增多的问题,有了鱼菜共生之后,这些对鱼有害的物资就能很容易的被菜吸收,从而可以给鱼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这样可以减少换水的次数,要知道鱼是相当脆弱的一种生物,水生环境发生巨变,非常容易导致鱼死亡,鱼菜共生就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

    同时由于有鱼生活提供的氨以及无机盐,菜的生长也能加快,同时由于营养丰富,菜的生长还能更快、更大,而且产量也会非常可观,这也是这些研究人员到李昭家里搞观察的原因,而且他们还在农场也搞起了试验。

    当然他们做的试验和李昭这里不同,他们是直接在鱼塘上面架设的试验装置,毕竟如李昭楼顶那样建鱼池,造价还是非常高的,而直接在鱼塘边上搞,等于说直接拓宽的土地,而且由于有无动力抽水装置,所以基本上除了铁皮,消耗就非常小了,当然铁皮的消耗也是很高的,但这个时代塑料太缺了,只能这样。

    当然李昭不止搞了一个鱼菜共生项目,他楼顶还剩下二百来平的地方,空在哪里岂不是浪费了,所以今年他也在农业研究所那边领了一个研究项目,当然是很简单的项目,就是搞杂交试验,试验的对象也很简单,那就是玉米,应该说没有比玉米更好杂交的作物了,玉米雌雄花是分开的,只需要到时间剪头就可以。

    这也是李昭没有怎么搞过育种试验,研究所就给他选了一个最简单的,而且这个简单的,都还有人帮着他照顾,研究鱼菜共生的人,会顺手帮着他做试验记录,虽说试验名义上是他做的,说真的他是真的没有怎么干活。

    很快时间到了十五号,外出考察的人员基本都回来了,这些人分成了一个个的小组,开始研究他们的检验数据,共同讨论,给出最适合当地发展的计划。当然他们还记得李昭的嘱托,那就是前期由于经历有限,不能直接搞太多的项目,最少一个农场除了种植之外,只搞三五样最好,多了不好管理。

    当然如果他们发展起来了,有好的项目,他们也可以进行适当的增加,但前期显然是少一点最好。虽说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但太多的项目势必让初期的管理混乱,项目少一些,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未来有人总结过,那就是很多企业,都是一招鲜吃遍天,而他们衰落,往往都是无节制的发展副业导致的。

    李昭虽然不觉得项目多一定失败,但他还是希望早期的推广能够顺利一些,毕竟项目多了,也代表着需要更多的技术人员,早期的时候,无论是九九八厂,还是当地的农场,都是没有能力派出多少技术人员的,不要忘了,明年还有更大规模的推广,这一轮推广实施之后,就只会保留少量技术人员维持运行。

    而大多数技术人员,显然需要为明年的推广做准备,同时还要肩负起培训的职责,毕竟明年推广的规模太大了,这些专家可不一定有足够的精力搞指导。要知道现在一个专家基本上负责的面积是一千亩左右,明年就是三万亩了,压力可不是一般的大,李昭肯定是希望农业研究所直接给明年的推广打好基础的。

    这一段时间,算是李父最忙的时候了,他接触生态农业最早,也是最早推广生态农业的,所以对于生态农业有着自己的理解。最近他就每天都在研究所里,和先回来的这些小组一起研究各个农场该发展什么项目,经过今天的研讨,第一批审核后的报告终于到了李昭的手里,李昭拿到后就开始了翻阅。>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