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章 出发(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业研究所的一系列的研究之中,虽然时间还不长,但由于人员的大幅度增加,很多项目的进展就快了起来。比如腐熟用的菌种,到底该用什么样的细菌最好,这项研究是进展最慢的,因为需要培养的菌种太多了,筛选需要的时间非常长。

    当然还不仅是筛选,更是需要想办法增强相应的能力才好,这项工作以往有二十来人研究,但这次调集人手过来之后,仅仅这一项研究,就直接达到了两百来人,这些人都是专业人士,一个月的时间,这项研究就有了相当多的进展。

    毕竟这么多人,可以开展的研究方向太多了,仅仅一个月就将以往想到的很多设想进行了验证,仅仅这一个月的时间的进度,就相当于以往需要数年的进展。其实现在农业研究所的很多研究还都是基础方面的研究,比如菌种研究,主要还是分离以及培养更优的菌种,但对于菌种本身,并没有什么改变。

    如未来编辑细菌基因之类的,在这个时代是根本无法进行的,毕竟这一块李昭是基本给不出什么好的方法的,他最多就是知道一些名词的意思,真正的研究,都需要研究所的人自己摸索了,不过李昭想来,研究所以后的进步将会很大。

    虽然现在主要都是基础研究,但这些都是需要数年乃至数十年的时间堆砌的,现在有了人,农业研究所当然是人尽其才了,毕竟以后想有这样的机会,可不容易,毕竟这些人都有他们各自的工作单位,将来很大可能都是要回到原来单位的,农业研究所想短时间内再次汇聚这么多人,是真的非常困难的。

    不过最近这几年算是一个好机会,最近这几年估计农业研究所都能有比较多的人手过来学习,这样将会大大加快农业研究所的研究进度,对于今后农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毕竟这些过来学习的人,他们只能接触一部分项目,想如研究所这样,掌握所有项目方向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以后研究所将会遥遥领先。

    当然除了这一项之外,其他的进展也比较多,毕竟这些人本身就是从事农业方面工作以及研究的,他们很可能就掌握着一些自己的独门绝技,这对于农业推广都是非常重要的。比如那些以实践成为农业技术人员的手里,就掌握着很多行之有效的实用偏方,能够非常轻易的治疗很多牲畜的疾病,这些都非常有用。

    在李昭知道这个消息之后,还给农业研究所出了个主意,那就是让他们整理这些偏方,然后整理成册,将来准备直接出一本养殖实用偏方大全出来,而那些偏方的提供者,则是以共同作者的身份成为作者中的一位。对于这个建议,据说在这些技术人员之中产生了很大的共鸣,很多人都在记录着自己的经验。

    毕竟聚集这么多农业技术人员的机会真的难得,这些人在学习、试验之余,也是时常交流,这些人的交流,也在不时迸发着不一样的灵感,以后农业的多样性,将是未来无法想象的。毕竟李昭已经给他们开了一个好头,只要是好东西,就没有不能种、不能养的,就看这种东西有没有价值了。

    就在这样学习、试验、交流了一个多月之后,重新经过分组的农业技术人员出发了,他们和农业研究所的原有人员一起,去往了今年准备进行推广的各个农场。今年的推广已经准备采用李昭提出的新模式,差不多都是以村镇为单位,进行综合设计,保证给各地农场一个最优秀的发展方案,充分利用他们的各项资源。

    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整合资源,降低管理成本,要知道,原本需要不知道多少套班子管理的下层政府,现在可以直接一套班子管理整个镇子,而且最让李昭在意的,就是最底层的力量能够统合起来,在未来的竞争力,能够占据优势。

    说句不好听的话,以镇子为单位建设养猪场,养上三五万头不夸张吧?要知道在未来,屠宰场每斤猪肉要赚五块钱,以后有镇子为单位进行统合谈判,这五块钱会属于谁?我想其中最少三块会到农场手里吧?那么养殖的利润是不是就直接上来了?这样的情况下,底层的收入也就有了保障。>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