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 拿主意(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技术人员,后年推广,然后再下一轮,我们可以适当扩大,比如按照一万家农场来安排,这个中间仍然间隔一年来培训新的农场的技术人员,这样才稳妥。”

    李父这时问道:“如果按照你这样计算,大概多久能够推广完成?”

    李昭想了想道“最少十年吧,如果采取我们的方式,将两年的钱积累一下,明年我们的培训规模可以扩充到一万家农场,这样的话大概可以惠及一亿亩土地,大概占全国耕地的五个点,然后我们缓上一年,继续培训人员,这一次可以尝试推广两亿亩,这样我们就算是推广到百分之十五的土地了。”

    几人听了都是点头,苏父这时说道:“就这样压力也很大啊,等于说四年后的那一轮,就需要动用四五十亿以上的资金规模了,如果你想十年内完成,再下一轮,最少要推广二十个点的规模,那资金投入就要达到百亿了,这投资可不小。”

    李昭这时说道:“应该要不了那么多,前期推广的那些农场,这个时候应该已经有了不错的盈利能力,我估计一家农场带一家农场,应该能带的起来,也就是国家可能只需要投入十几个亿就说不定能完成,毕竟我们这种模式,见效还是挺快的,只是初期投入会比较大,这样我们基本上就能完成四成土地的推广了。”

    苏父这时点头道:“倒是有道理,也很有可操作性,那接下来就是直接一次三成土地规模的推广了?那样的话差不多十年就能完成初步推广,而其中的三到四成土地,算是基本能大致实现生态农业,分十年完成倒是比较合理。”

    李昭这时说道:“分十年压力也是很大的,首先是培训人才,开始的时候还只是十来万人的培训,后期可就是一次几十上百万人的培训了,规模可着实不小,中间的问题也很多,毕竟我们将来面临的生态农业模式可会是非常多的,很有可能一个地区就有几十种不同模式的农场,这些都是需要具体研究,具体培训的。”

    李父这时说道:“确实,今年这一年,农业研究所的大部分人员,都是在外地出差的状态,大部分人都是最近天冷了才回来的,他们就是因为那些新推广的农场没有办法直接复制我们的模式,技术人员必须就近指导。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技术人员短缺的情况随着推广只会越来越严重,以后每年培训人才的压力都会很大啊,咱们还需要继续申请技术人员,现在这种短缺的情况,太严重了。”

    苏父这时说道:“没办法,现在上级见了我都已经害怕了,包括农业研究所在内,我们今年算是一共要到了一千三百多名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其中本科占一绝大多数,我再去要人,可是不一定能要到啊,主要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培训了。”

    李昭这时也很惆怅,确实是缺乏人才,别看厂里现在五个研究所,好像很多人员,但是这么随便分分研究项目,人员是真的不足,就说一个金属研究所,其实人员都不够每个人研究一个配方的,需要研究的配方,比人员都多。这还是已知的配方,新的配方开发,也是需要人的,而且他们还需要负责厂里的技术问题。

    李父听了苏父的话,说道:“既然本科以上的不好要了,多要点大专的也可以啊,反正要不到不亏,要到了就算是赚到了,每多一个人才,压力就小一点啊。”

    李昭听到这里,也是一乐,李父这时也开始有点耍无赖的势头了,李昭这时也说道:“确实是这样,反正去要一下也不吃亏,毕竟这次推广如果成功,将是惠及全国的,我们能够多要到人才,就能促进我们推广的进度,再说了,现在每个省份都有农业方面的技术人员,将来他们也是需要和我们学习的。”

    这时一直没有发过言的张师长插话道:“李昭这话说的对,将来都是我们的生态农业模式了,这些人早晚都是我们的人,早点要过来不是正好吗?”

    苏父听了之后,深以为然,李昭这时说道:“要人是可以,不过也要筛选啊,不能什么人都要,可别忘了轧钢厂技术人员的水分,三成以上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