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交流与总结(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蚓等。

    第三就是粮食产量肯定会进一步增加,粮食生产成本也势必下降。未来的农村如果都是以公社甚至更大规模的农场形式存在,那么粮食种植的技术也将迎来变革,大型机械化生产将成为必然,这样种植成本将降低。同时由于形成了大规模种植,那么农技人员的参与成为可能,那么解决病虫害的能力势必增强,那么粮食产量增加也成为必然。

    第四就是未来如果都是农场模式,那么房屋管理肯定不会是六十年后那种粗放式的,每个村子肯定都是统一建房,到时候农村的面貌也将彻底改变,这也能解决农村乱占耕地的情况。

    总之好处多多,这里的众人都能从中看到好处。比如农业部的领导就说这就是他们想达到的理想,老大哥的模式只是考虑了粮食产量,没有考虑农民的将来,而李昭的模式考虑到了将来农民的问题,就是将原有的农民转变成了农场工人,而这样的好处是,农民的收入势必增加,而形成规模化的农场后,各种保障措施就都能引进了,学校、诊所、供销社等都能开到村里来。

    而一起来的特派员也是满脸喜色的和两位部长聊着,显然他也对李昭的未来计划非常满意,最重要的是,李昭给出的数据都是有理有据的,是可以通过管理、科学技术、人民的努力实现的,不是空喊口号,而是给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更是把这些计划会遇到的问题也大致做了说明。

    之所以不能成为确定的方案,只是第一这些设想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第二需要国家制定合理的发展计划,同时根据供需设置合理的生产任务,不能一味追求某一样的产量。正如李昭所说的,我们不能将所有的粮食都喂猪一样。

    几位记者也是在笔记本上奋笔疾书,这一次的采访绝对有足够的重量成为头版头条,这基本可以看成未来农业发展的终极方向,而且这里也给出了实现方法。

    张师长两人也是无比震惊,参加队伍是为了什么,这不就是吗?李昭直接给出了未来解决吃饭问题的方法,不仅如此,还进一步给出了解决贫困的方法,一旦这些成为现实,参加队伍的目标就实现了。

    现在有了实现目标的办法,那更要有保护目标的实力,想到这里,张师长不禁凑近李昭,问道:“你这里还有没有能尽快提升军队实力的办法?”

    看着张师长看向自己的热切目光,李昭也很无奈:“现在想提升实力很难,都需要基础工业实力的提升才行,我们现在应该有能力生产如白磷弹、铝热弹这些武器吧?那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肯定会用吧?”

    看到张师长点头,李昭继续说道:“这些武器的威力已经很强,甚至到被禁止使用,所以大威力武器我们并不缺,我们缺的是投送这些武器的能力,而投送这些武器的平台是坦克、飞机、舰艇甚至是导弹,而实现这些平台需要的是基础工业的升级。”

    “我们需要的绝不仅仅是某一种武器,更是这些武器的搭载平台。村里的生态农业计划现在已经交给了村里,我想以后几所大学的专家也肯定能给予充分的指导,后面我基本不需要怎么过问了。下一步我的计划就是大力提升我们的基础工业能力,所以张师长你放心,五到十年之后,你会发现,你现在的担忧都能看到解决的希望。”

    其实这也是这些军人的执念,虽然在北棒打赢了立国之战,但总体上来说,国家的实力还很弱小。海军就不说了,都是泪。空军虽有六爷,但并不先进,比起同时代的F4以及米格21都差了不少,这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研发能力跟不上。坦克现在量产也困难重重,这也是基础工业的问题,也是下一步李昭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