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沁园春·永乐大帝(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有陛下十之七八的才能。”

    朱棣一笑:“维喆啊,你这句奉承当是朕这两年来听的最舒服的一句。”

    是奉承也是直言,他认为太孙和珠江郡王相互配合应该有不下于朱棣和朱高炽组合的能力,只是兄弟与父子总是有差别的,说来容易做来难。

    朱棣伸出手,老太监急忙迎上:“准备晚宴吧,儿孙自有儿孙福,朕也当享受享受了。”

    ……

    入了夜,宫内歌舞喧嚣,觥筹交错,华灯初上,恍如白昼。

    今天的宫内第一次电量了最新的灯泡,一连串的灯泡亮起真让黑夜如白昼,电力的发展还是受制于发电厂和电力传输,朱瞻墡的知识无法让他解决这个问题,这时候怎么办呢。

    砸钱。

    朱瞻墡在广州府砸钱让人研究电力,主要是南海大学的学子,毕业了有兴趣的就去研究,有成功就赚大钱,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而且电力是朝阳产业,本身想要进入这个行业的人就挤破头,外加珠江郡王的重赏,更是让人蜂拥而至。

    发展的不算快,但是还算有一些成果。

    陈新月陪着朱瞻墡出席,这种正式场合必须是正妃陪同,侧妃或者妾室来是要被人笑的。

    别相信那些小说里面说的宠妾灭妻,只要你正妻在,没有特殊情况之下,出席这种正式场合,大到皇家宴会,小到同僚府上宴请,你带妾室去,你就丢人丢到家了,人家都不愿意搭理你。

    都不用你正妻做什么,朝堂的言官折子就飞上来了,弹劾这位官员,理由一句不知礼法就好了。

    这种人在朝堂上是要被看不起的,同僚也不想理你,丢人,同僚的老婆更不想让自己丈夫和你来往,怕近墨者乌漆嘛黑。

    “殿下,今夜灯光好亮啊。”陈新月带着好看的笑容,这是他丈夫发明的,她自然也骄傲。

    “走,看跳舞去。”

    “殿下您去吧,我去母亲那边看看,是否有什么需要帮忙的。”陈新月依旧十分懂事。

    今天这样的场面哪里用她帮忙,只是去得去,毕竟是儿媳妇,礼数得到。

    “行,你去吧。”

    “殿下,看人跳舞,只能看哦。”

    “小妮子想什么呢?”

    两人相视一下,陈新月先行离开。

    这几年因为民生大大改善,商业发展,所以娱乐活动大幅提升,现在这些姑娘们跳舞姿势可比之前招展多了,大家的欣赏水平也提升了。

    俗话说的好,温饱思什么?娱乐呀。

    朱瞻墡在人群中精准的看到了那个看美女跳舞看的最认真的人,走了过去。

    “三哥。”

    “哎呦,吓我一跳。”沉醉于艺术中的朱瞻墉拍了拍胸口。

    “三哥,看什么呢?这么入迷。”

    “我觉得跳的不错,但是这些女子身形过于单薄,少了些起伏曲折,我打算研究研究,回去让我的巨鲁舞团学学。”

    朱瞻墡人呆住了:“巨鲁舞团是什么?”

    朱瞻墉无不骄傲的说:“你别看你三哥我寻常没说,其实在歌舞方面我是个行家,善欣赏,便组建了一只舞队,名为巨鲁舞团,巨为大之意,鲁取自鲁敦周彝,意为传世之宝,巨鲁巨鲁,大美传世。”

    文化人就是文化人,文化人就是不一样,在普通甚至庸俗的话从文化人口中说出来便总能由浅及深,返璞归真。

    就算是一根普通的黄瓜,在顶级文化人口中那也无疑是天下最好的黄瓜。

    今夜是个大宴会,因为朱棣身体抱恙的原因所以不打算搞之前那种更为庄重严肃的聚会,而是随意吃食,觥筹交错,满盘珍馐,反而让人觉得更加欢快了些。

    当然这种场景下,大明的文人们不可能不赋诗一首助助兴。

    这时候声名远扬的朱瞻墡自然是逃不过了,因为出征前的一首精忠报国,朱瞻墡将自己的文采续上了,现在既有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文人情调,又有精忠报国的豪迈胸怀。

    诗会我不先开口,哪个才子敢做声?

    当舞蹈稍微停歇了一会,朱棣走了出来,文人们哪会放过这个机会,毕竟此次大明旷古烁今,文人们若是写诗传文,保不定出一首千古名篇就是流芳百世。

    众人跃跃欲试,就连三杨之一的杨荣都写了一首。

    几位当朝才子上前吟诗,风雅者有,豪迈者有,各有各的风格,看的出来准备的都是许久了。

    朱棣龙心大悦:“杨荣,听闻你也写了一首诗,念来朕听听,写的好朕有赏。”

    “陛下,臣才疏学浅,不敢抛头露面。”

    “朕的当朝大元怎么能才疏学浅,念,你可别藏拙。”

    “既然陛下说了,莪便献丑了。”

    杨荣拿出了自己写好的诗,早有准备了,他的字工整的很,仅仅这一手好字若是现代语文考试,监考老师得给你破格加上好几分。

    “题竹”

    竹以比君子,所贵在幽贞。况当冰霜间,而有琤琤声。

    掩径翠蔼蔼,拂云玉亭亭。坐令炎嚣月,顿觉凉意生。

    我欲截为管,持之献明廷。铿然中律吕,永继韶钧鸣。

    杨荣念罢,下方文官们纷纷唱和,一来是给杨荣面子,二来确实是不错,但是文人最是清楚什么样文章诗歌能流放千古,什么样的是上佳之作,什么样的是垃圾。

    这首诗达不到千古名篇的程度,远远达不到。

    诗是好诗,少了朱棣最喜欢的豪迈壮阔,朱棣觉得配不上他千古一帝的浩瀚声势。

    “还有诗吗?”

    朱棣眼光扫视一周,眼光最终停留在了朱瞻墡的身上,出征前那句堂堂大明要让四方来贺,虽然是大白话,但是意境到了,自己现在也将这次话搬进了现实,现在的大明真的是让四方来贺。

    这时候你不得再来一段?

    这不是巧了么!这不是巧了么!!你要浑雄豪迈,要浩瀚气势,这东西我上课背过呀。

    古言豪放派,多说苏轼辛弃疾等人,气象恢弘雄放,不拘泥小节,古诗词中朱瞻墡最喜岳飞那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但是因为现在是明朝,抄宋朝的诗词终究还是不行,满朝别说文官,就是习武的这些诗词应该也都是听过的。

    只能抄后来的,那能抄谁呢?

    不多说,跪着抄,站着念,老天爷打雷别劈我。

    朱瞻墡不负朱棣的灼灼眼光走了出来,众人都看向了他。

    世界聚焦于你。

    国子监,内阁,言官,文臣武将,太监宫女都注视着这位有着才名的郡王爷,便是司天监那群司天礼神的家伙们也不由的关注着他。

    后宫中得知朱瞻墡要作诗,也纷纷侧目,开始称赞陈新月的丈夫有文采,殊不知一年多前京城一群贵妇人可是拼着得罪太子妃娘娘也要退出郡王爷的选妃,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朱瞻墡大步上前,对着朱棣说:“皇爷爷,我也写了一首词,从广州府入京偶遇风雪,观雪便有所感写了前半段,此次北伐西征大胜归来,永乐盛世旷古烁今,就有了这首词。”

    “沁园春,永乐大帝。”

    词名一出,众人惊愕,仅仅这名字就赢麻了呀,其他诗词和它不在一个档次上,用永乐大帝的名讳做名字,其他文人才子也不敢啊,写好了还好,学不好掉脑袋。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前半段是描写雪景,气势恢宏,波澜壮阔,停了仿佛让人觉得置身大江大河的广阔天地之间,浩瀚缥缈,人不过是这山海之间的微末存在。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此句一出,已然有了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气势。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众人屏息凝神,此词中,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差了意思,明朝上代元朝的天骄成吉思汗更是被说成了只识弯弓射大雕,这些千古以来最负盛名的皇帝,都被他说了一遍。

    所有人屏气凝神都等着他怎么形容,如何收尾。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哗

    众皆惊叹,这是什么气势,千古人物数尽,要说风流人物还得看今朝,朱瞻墡说的不是朱棣一人,而是现在的所有人。

    对应了前半段广袤的天地,气势更恢弘广阔的是今朝的人物啊。

    朱棣眼光灼热,本就病了好些天,今日似乎一口将胸中郁结之气吐尽。

    “好!”朱棣拉长的尾音:“好一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好些时候没见他如此中气十足的说话了。

    “此词当传万世,沁园春永乐大帝当千古第一豪迈,珠江郡王当朝第一文采。”

    朱瞻墡表面笑嘻嘻,心理慌的很啊,我在十五世纪抄二十世纪的词,会不会有报应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