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人心易变?王伯安的志向。(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死去,他还希望为这个帝国继续的发光发热,贡献自己的力量。

    顾籍看了一眼这比自己看起来相貌还年轻的阁老,也是点点头道:“此番计划必然成功。”

    如此的计划,背后的推动者可是自己的那位好兄弟裴玄景,作为这天下几乎是和对方接触最早的人,在他的印象中对方想要做的事情,几乎从来都没有失败,哪怕再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够力挽狂澜,化不可能为不可能。

    “若是这地上神朝成功,那对于天下的子民而言,也是一件好事。”王伯安也随即开口。

    眼下的大军还驻守在关外,可是如此重大的盛事,他这位如今炙手可热的功臣怎么能够缺席,所以遵照圣旨跟随顾籍一同回返天都。

    两人已经见过了皇帝,此番受到了王琼的邀请,来到尚书府商议一些事情。

    对于这地上神朝的成功,王伯安自然是乐见于成,虽然他自身并不需要依靠着神朝的加持,修炼进境就一日千里。

    但是从王伯安的角度来看,这地上神朝的成功,不但对于大明帝国有巨大的帮助,对于普通的帝国子民也是有着巨大的益处。

    天地至公,随着天地复苏,得到益处的并不仅仅是人类,那些原本的动物植物随着天地精气的滋养,也开始诞生灵智,踏上修行之路。

    哪怕是裴玄景他们关外击杀了归来的妖族,也绞杀了那些被他们加速开启灵智踏上修行之路的妖兽,这种情况也根本无法避免,不断有动物开启灵智,除非彻底将所有的动物植物剿灭,否者一切都无法阻挡。

    这十几年来,在神州之地,接连不断的有妖兽伤人的事情传出,不知道有多少普通人,甚至是武者葬身妖兽腹中。

    所以,在王伯安看来,如果地上神朝成功,那么多余可以增强武者的实力,他们击杀妖兽,就能够尽可能的避免这些事情,可以挽救无数百姓的生命。

    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这是不知道多少儒门子弟的理想,王伯安身为儒门弟子的佼佼者,而且更有能力者,他自然也有着这般的想法。

    “伯安胸怀,比你我更胜之,不愧是于儒门独开一脉的大儒。”王琼脸上浮现笑容,出言赞赏道。

    顾籍也附和道:“伯安兄的大才我自然不如,他未来必然是我儒门的一代大儒。而阁老您如今的这番功绩,比之先贤也不逞多让了。”

    三人在朝廷中虽然同属一系,但是顾籍对于自己的认知很清楚,他也从来不会觉得自己可以真的和这两人的大志比肩。

    王琼作为数十年来致力出兵的推动者,将来必然是大明历史中无法绕过的一位,他的功绩不言而喻。

    而自己这位同年更是出众,其人不但立下无数的功劳,更是在儒学一道有大造诣,独开一脉,成为士林中有名的大儒。

    若是换做以前,等待他死后或许很可能会因为一些其他的原因,让他的学说没落,可是如今长生有望。却截然不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