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第 154 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不是所有人都想看着元里被封公的,最不想看到这一幕的便是天子的两个皇叔。

    信封成堆地堆积在了政事堂中,无关紧要的人都由政事堂中的官员代为回复。但张良栋和师父欧阳廷的信,就得元里自己来回复了。

    在这两位长辈面前,元里并没有隐瞒,坦诚地表明了自己将会在"三辞三让"后接受天子封公

    的旨意。

    张良栋就在并州,他最先收到回信,看完信件内容后,他也不知是悲是喜,只轻轻叹了口气。

    弟子在旁边问道“您先前不是想让元里成为天子的重臣,辅佐天子平稳北周吗如今元刺史正一步步登上高位,在这个年龄已经是数一数二足以登上史册的功绩。元刺史有了这样的实力,便能更好地为天子治理天下,您为何还要叹气?"

    "我确实是这样想的,所以才暗中催促他杀了李立好立下功劳。但我没有想到,元里竟然能这么快就走到这一步……" 张良栋轻轻叹了口气, "他才二十五岁便已经封公, 那以后再立功, 天子又该给他什么封赏"

    弟子被难住了,“这……还要看是什么样的功劳。”

    "都有了人敢称帝了,在这世道里,最不缺的就是大功劳。" 张良栋又叹了口气。弟子试探地道“那便要……封王了吧”

    张良栋许久没有说话,直到弟子以为他睡着了,他才缓缓地道∶“那封王以后呢?如果元里封王以后还不够,天子还能给他什么

    张良栋忧患片刻,自己摇了摇头。不,元乐君不是那样胆大包天的逆贼。他不应该这样想。

    张良栋压下心中的担忧,自我安慰道,元里可是欧阳廷的弟子啊,是北周的忠臣,他一直为国为民,又怎么会做祸国殃民的事呢?

    这么一想,张良栋便安了心。

    K

    天下人都在关注着元里封公一事,元家人自然也不例外。

    等元里拒绝第二次封公之时,便被请回了元府。

    书房里, 元颂正在等着元里。元里推门进去, 朝父亲行了一礼, 开口问道∶ “父亲唤我过来所为何事"

    “乐君,”元颂愣了一愣,连忙让他坐下,“坐下再说,近日里可忙?我好久没跟你说说话了。"

    确实忙,不止元里忙,元颂也忙,各种各样的事情离不开元里,尤其冀州刚刚拿下,很多事都不能遗漏。

    元里笑着道“父亲想和我说说话,那我们今日就好好说说话。”

    元颂连说了几声好,将早已准备好的茶点推到了元里面前。看着元里品茶时,他却有些迟疑,不知道该怎么说。

    随着元里的地位越来越高,威势越来越大,在面对这个儿子时,元颂也有些拘谨,总有种不知道该说什么的感觉。

    想要摆出父亲的姿态,但心里头发虚。不只是元颂如此,所有家眷之中除了元里的母亲陈氏,其他的元家人都对元里变得又敬又畏。

    不敢靠近,也不敢得罪,说些亲密的话都唯恐冒失,他们对待元里的态度不再像从前那般随意,而是偏向君臣了。

    看着元颂的面色, 元里体贴地道∶ “父亲想说什么尽管和我说, 这屋里只有咱们父子二人, 我们父子之间还要顾忌什么呢”

    元颂不由点点头,脸色一松,问道∶“乐君,爹问你,你会接受天子封公吗?”

    元里反问道"爹想让我接受封公吗"元颂想了一会,面色严肃地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元里挑眉,"爹这是何意"

    "我既想让你封公,又不想让你封公," 元颂忧心忡道,"你未到三十便被封为公,这样的事情是本朝前所未有的。我担心你一旦被封为公,便会树大招风,惹来其他人的嫉恨。你看天子的两个皇叔秦沛、秦孟二人,他们身为皇室中人也只是一个刺史而已,也没有被天子封公。咱们家小门小姓,如今贸然接受封公旨意,岂不是白白得罪这二人,让天底下比我们底蕴更深的世族不虞吗?乐君啊,咱们无需招摇过市,低调行事应当更加安稳。”

    元里沉默了。

    元颂本觉得自己想得很对,但一看他不说话,也不由有些忐忑,心里

    变得没底起来。元里如今已经练就了喜怒不形于色的功夫,元颂无法从他的面上看出什么东西,便紧张地道∶"我儿,我这话是说错了吗"

    元里确实有些失望。

    但同时,他也能理解元颂的想法。

    元颂不是他,没有远大的志向和来自后世开阔的眼界,他骨子里还是小民思想,他担心得罪人,害怕豪强世族,所以觉得出头才是错误。

    以元颂的学识和经历,他有这样的想法不足为奇。

    因为恐怕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儿子究竟在图谋什么样的东西。

    元里咽下叹息,耐心解释道“爹,即便我不封公,也一样会有人嫉恨我。”元颂一愣。

    "你所说的秦沛、秦孟如此,其他人亦如此,"元里一字一顿道,"只要我不死,他们绝不会放心我。”

    元颂手一抖,差点把茶碗撞倒,“我儿,当真如此吗?”

    "是啊,父亲,"元里叹了一口气,面色却平静,"乱世之中,与我相抗衡的都是豺狼虎豹,稍微示弱便会被撕得粉身碎骨。父亲,退缩并不会让他们畏惧,但强势会让他们开始忌惮。若是天子封我为公我都因各种顾忌而放弃,这并不会让他们友善对待我,而是让他们知道我元里外厉内苒,软弱可欺而已。所以我不会拒绝,不只不会拒绝,我还会大张旗鼓地接受,让他们因为我的身份地位不敢动作,不敢得罪我。”

    书房内一时无人说话。

    防止失联,请记住本站备用域名:

    良久,元颂才从震撼之中回过神,他复杂无比地看着元里,点头道∶“我明白了,我会做好你封公的准备的。”

    元里放下茶,笑着颔首,"那便劳烦爹了。"

    说完这件事, 元颂又从一旁找出了一沓信推到了元里面前, “这都是近日托我向你举荐他们的人,里头有不少人才与士族,都是想找我的关系投靠你。我不懂这些,都没答应,也没彻底回绝,你看看吧。”

    元里抽出几封看了看,这些人都是有名有姓的人,他们以整个家族为底,想要带着全副身家投靠元里。

    遥想几年前,元里就那零星几个人,就连刘骥辛都在他身边数月才认他为主,那时哪能想到现在呢

    元里合起信封,“再有下次,父亲直接让其送信到政事堂便好。这种事只会越来越多,您不能开这个头。”

    元颂连连点头,“我心中有数,必定不会拖累你。”

    "说什么拖累不拖累?" 元里无奈, "您是我爹, 我是您儿子, 咱们父子俩一起, 也能是对父子兵。”

    元颂被逗笑了,摇了摇头,忽然想起什么∶"你弟弟再过两年也到了成亲的岁数了,我正在为他挑选妻子。乐君,你……”

    元里站起身,状似无意地道"爹,我想起来今日还要去军营一趟,这会时间不早了,我先走了。"

    看着元里离去的背影,哪怕是迟钝非常的元颂也察觉到了不对。

    他年轻那会,恨不得早点成亲成人,一提起这件事就着急。可看元里的模样,他一点儿想要成亲的急切都没有,甚至有些抗拒一般。

    当天晚上, 元颂便忍不住问了陈氏, “乐君是否心里有了人才不愿意娶亲? ”

    陈氏脸色一瞬煞白,勉强笑道“你怎么这么说”

    “我看他是当真不想要娶妻,”元颂叹了口气,“但这血气方刚的年纪,怎能忍得住?他是否喜欢的人出身不好,所以不肯告诉我们?"

    "老爷是想得太多了,"陈氏扑哧一笑,"我看咱们的儿子啊,那就是忙的。你也别操心太多,您看大将军,不是照样还没娶妻吗"

    有什么东西从元颂脑子里闪过,但元颂并未捉住。他仲愣一会儿,索性不想了

    ,点点头道∶ “也是。"

    初夏,天子第三次封公的旨意再次到达了幽州。

    天底下的人都知道,有一有二再无三。如果元里打算接受封公,那么这一次就不会再拒绝。如果元里当真不想要封公,此次拒绝之后天子也不会再强求。

    许许多多的人都在等着元里的选择。

    周延六年六月二十日,天子使团抵达蓟县。

    元里带领臣子部下出城相迎,洗手斋戒,恭恭敬敬地接受了天子旨意。

    他受封为公,拥有冀州内魏郡、巨鹿郡、渤海郡、清河国、赵国等九个郡国,以及并州内上党郡、太原郡、西河郡、雁门郡等九个辖郡为封地,从此便是这些郡国真正的主人。

    元里也需要给自己的封地起一个封号了。

    例如楚王的幽州,古称为“燕”,但楚王用自己姓代为封号,幽州也可称为楚国。陈王同样如此,他的扬州便是陈国。

    这和元里所熟知的历史上的规矩是不同的,如果元里愿意,以后的冀州和并州也可用他的姓为封号,被称为“元公国”,而他的称号也要从“燕君候”变为“元公”。

    总不可能元里的封地不是幽州,他还顶着幽州的古称“燕”吧!

    关于封号,元里其实也想了很久。

    他自然不会用他的姓氏作为封号的,毕竟如果他当真能够实现最终的目标,那么此刻的封号极有可能变成以后新朝的国号。

    那该用什么字呢

    因为有陈王和楚王取封号的行为在前,元里取封号其实也并不需要遵循旧制,只要喜欢便好。但元里还是和部下们翻了翻书,严谨地查到了冀州和并州以往的古称。

    这个世界的历史发展和元里熟知的历史发展并不相同,最后挑选出来的古称有四个,分别为∶晋阳、梁、魏、闻。

    每一个称号都有其历史和意义,元里的部下商讨数日也争辩不出哪个字好。在他们询问元里时,元里的目光却定在“闻”字上,移不动了。

    部下们顺着他的目光看去,便问道“主公属意 ”闻’字吗”

    林田好似想起什么,惊喜非常地道∶ "我记得主公带我们前去洛阳楚王府的时候,住的那个院子便被主公命名为''闻道院'' 。

    “不错,”元里笑着道, 抬手抚摸过这个字, 眼中好似藏着耀眼星辰, “就用 ”闻’字作为封地称号吧。”

    朝闻道夕死可矣。

    从某个方面来说,这句话同元里贴切极了。所以他曾给自己的院子命为“闻道院”,也想要给自己的封地命名为“闻”。

    闻,有听见、嗅见之意。

    元里想的其实很简单。

    闻天下百姓之声,做天下百姓想做之事,如此罢了。

    以后,他便是“闻公”了。

    防止失联,请记住本站备用域名: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