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第 235 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招呼,让李姨照顾着两位老人先等着。

    她和周中锋则是去,车站食堂买了八个大肉包。

    接着,又钻了个空子,换了衣服,又去排队买了八个。

    防止失联,请记住本站备用域名:

    这才心满意足的离开。

    一过来,周爷爷忍不住嗅了下鼻子,“熟悉的味道。”

    “好像是陈老头的手艺。”

    姜舒兰不知道陈老头是谁,但是周中锋却知道,他点点头,“车站做包子的那个厨子,是姓陈。”

    “那就是他了。”

    周爷爷忍不住感慨道,“没想到他还活着不说,还在继续当厨子。”

    这话真没别的意思,他们住在退休干所和外界消息不通,往日的老伙计们,走了一个又一个。

    这个陈老头算是罕见的故人了。

    只是,周爷爷却没去看望对方,而是站在车站眺望了好一会,直到火车发出鸣笛声,这才转身离开。

    等他们离开后。

    躲在老树后面出现了两个人。

    一老一小。

    “爷爷,你为什么不去送送周爷爷他们?”

    “那你又为什么不去送中锋?”

    许卫方抓了抓脑袋,有些窘,“我不太想送了。”接着,颇有一股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味,“我和他又不是朋友。”

    干嘛送他。

    许老爷子笑而不语,他摸了摸胡子,望着老友消失的背影。

    从不舍到慢慢的淡然。

    “见了又如何?还是终须一别,不如不见。”

    话落,他双手背在身后,背影萧索,“走了。”

    “走了。”

    一样的话,不同人说出来,却有不同的滋味。

    但是,同样都充满着离别。

    火车上走了三天,姜舒兰和周中锋一开始还担心二位老人的身子骨受不了。

    但是好在都是下铺,还是卧铺,一路上倒是没出啥岔子。

    等下车的时候,两位老人虽然脸色有些萎靡,但是瞧着精神不错。

    姜舒兰知道,那是因为心里记挂着俩孩子,他们才能这般坚持下去。

    下了火车,又是坐船,这才是让姜舒兰他们更担心的地方,年轻人都受不了晕船,更别说老人了。

    结果。

    让姜舒兰意外了。

    两位老人都不晕船。

    周爷爷甚至站在甲板上,眺望着大海,他双手扶着栏杆,朝着周中锋道,“我年轻的时候当过海军,在船上过了三年。”

    旁边的周奶奶不甘示弱。

    “我娘家是水乡人家,我出嫁之前,一直住在船上长大。”

    小船儿颠簸在水面上,在船上吃饭睡觉,已经是他们水乡儿女刻入骨子里面的本能。

    晕船,那是不可能的。

    姜舒兰和周中锋没想到,他们最担心的事情,反而成了最不以为意的事情。

    相反两位老人上了船上以后,精神头比在火车上还好。

    这也让姜舒兰都松了一口气。

    两个小时的船到岸后,让周奶奶有些意犹未尽,“这大船就是稳,要是有小船,我带你们去小船上吃晚晚饭后,坐在船舱里面,卧看星河,那才是最漂亮的。”

    姜

    舒兰和周中锋面面相觑。

    不过,到底是高兴的,能坐船就意味着老人能很快适应这边的海岛生活。

    他们一下船。

    码头上,姜父和姜母一人抱着一个孩子,他们身后还跟着俩,一个是铁蛋儿,一个是雷云宝。

    都齐齐的站在灼热的日头下,盯着海平面。

    “老姑他们什么时候回来啊。”

    姜舒兰离开家门的这十多天,大人孩子们都想念她。

    “快了,等船到了就回来了。”

    话还未落,远处传来一阵船声,俩孩子的眼睛一亮,朝着大船挥舞,“老姑,老姑!”

    姜父和姜母也有些喘喘不安,因为,舒兰来电话说,中锋的爷爷奶奶这次一起跟来了。

    这也算是他们两位的长辈了。

    高一辈儿呢,哪里能不担忧呢。

    好在,那些担忧在看到周爷爷和周奶奶之后,全部消失了。

    因为,周奶奶他们一下船,就朝着姜母他们走来,先是紧紧地盯了一眼孩子。

    随即,周奶奶拉着姜母的手,“亲家,这两年辛苦你们了。”

    对方说话真诚,脸色也真诚,没有丝毫作伪的样子。

    这也让姜母不由得松了一口气,她就怕周家人不好相处。

    人家是大城市来的,会嫌弃他们是乡下的。

    但是没有。

    周奶奶极为和善。

    姜母忍不住笑了下,把孩子往她面前递了下让她看,“说什么辛苦,照顾孩子不是当父母天经地义的事情?”

    “那不一样,你们这是高义,照顾闺女的孩子,要我说,也只有你们这种父母,才能养出舒兰这么优秀的女儿。”

    这——

    简直就是双方互捧的阶段。

    防止失联,请记住本站备用域名:

    姜舒兰有些不忍直视。

    “娘,奶奶,咱们先回去吧,这里日头太大了。”

    “嗳——”

    周奶奶说完,还不舍地看了一眼码头旁边,售卖海鲜的摊子。

    “好了,去看一眼,看一眼我们就回去。”

    一得到批准,周奶奶顿时有几分高兴,颤颤巍巍的朝着码头,卖海鲜的小摊子去看了下。

    也就是好奇。

    趁着她去的功夫,姜母拉着舒兰的手,低声道,“我瞧着中锋奶奶,是个好人。”

    很慈祥,她在对方身上看到了那老太太的气势,一样却又不一样。

    姜舒兰点了点头,“爷爷奶奶都很好。”

    “娘,您别担心。”

    小话还没说完,李姨就扶着周奶奶过来了,李姨有些晕船,脸色还有些发白。

    姜舒兰接了过来,就听见周奶奶说,“好多好多虾,好大的虾子。”

    “还有彩色的鱼。”

    周奶奶虽然出生江南水乡,但是到底和海边还是有区别的。

    姜舒兰忍不住笑了笑,“这里很多,以后我带着您二老来赶海,满海滩都是海鲜,随便捡。”

    这话一说,周奶奶有些跃跃欲试。

    人家说,老小孩老小孩,真没错。

    看到周奶奶这样子,姜父和姜母也忍不住笑了。

    “这位是李姨。”

    姜舒兰看到父母二人的目光,便介绍道。

    姜父姜母愣了下,两人虽然没说话,但是却忍不住咂舌,这到底是什么人家,出来还自带保姆的。

    等到了家门口后。

    周爷爷和周奶奶看着那大大的一座院子,忍不住感叹道,“这房子瞧着可真大。”

    周中锋点头,“这边地广人稀,房子建的都大。”

    “进去看看?”

    一行人进了屋子,没有急着去参观,姜母直接领着他们先进屋休息换衣服去了。

    在姜舒兰来了电话之后,姜母就收拾了两间卧室出来。

    一间是给二老的,一间是给李姨的。

    姜母是个利落人,又因为重视对方,这屋内打扫的几乎是一尘不染。

    周爷爷和周奶奶都忍不住道谢,“麻烦你们了。”

    “干娘,说这些话,都是一家人呢。”

    姜母摆手,“你们先歇息会,我去把粥熬上,晚点喝点粥,养养胃。”

    “至于孩子——”

    她竖起耳朵听了下外面的声音,“估计这会还在跟舒兰亲热呢,等你们休息完了,孩子新鲜劲过了,就会来找你们。”

    这话说的,周爷爷和周奶奶都有些期盼。

    两人都是讲究人,因为没换衣服,所以都没去抱孩子。

    打算等洗干净身上的细菌后,在去和孩子亲香。

    外面。

    姜舒兰先是喂了闹闹,接着要喂安安的时候。

    苗红云挺着大肚子,手里提着一个小红桶,跟着过来了。

    姜舒兰一看到她那肚子,就头大,刚准备站起来,想到怀里的孩子,停顿了片刻,“你都这么大的肚子了,怎么还提东西。”

    苗红云笑了笑,把红小桶放在地上,扶着腰,慢吞吞的坐在椅子上。

    “不重,就是一条一斤多的石斑鱼。”

    她忍不住探头看了一眼屋内,压低了嗓音,“听说,你家周团的爷爷奶奶来了?”

    她说这话的时候,语气里面藏不住的担忧。

    这年头,恶婆婆多的是,更别说比恶婆婆还高一级的长辈。

    那要是折腾人起来,舒兰还不被磋磨死了?

    姜舒兰嗯了一声,眼见着安安不吃奶了,便遮了衣服,抱着他哄,笑了笑,“不用担心,中锋的爷爷奶奶人很好。”

    “真的?”

    “真的,等你见到了就知道了。”

    这苗红云忍不住放心了,“你就行,不过你真要是被欺负了,也别忍气吞声,这在自己家呢。”

    姜舒兰点头,安安已经慢慢的会站了,想要直立在她腿上。

    白白净净的孩子,看起来颇为可爱。

    苗红云羡慕极了。

    一眼瞧着她神色,姜舒兰就忍不住道,“羡慕什么?你这马上都要自己生了,往后多的时间带孩子。”接着顿了顿,问,“预产期说什么时候了吗?”

    “已经八个月了,就下个月了,就看早晚了。”

    苗红云摸着肚子,脸上藏不住的温柔。

    那是母爱独有的光辉。

    看到这样的苗红云,姜舒兰是真为她高兴。

    等苗红云离开后,姜舒兰提着小桶递给了姜母,说道,“娘,这是苗嫂子刚提过来的石斑鱼。”

    “放那里,我一会来做。”

    姜母在海岛这一年的时间,已经把海鲜给学了个遍。

    姜舒兰嗯了一声,“我喊中锋过来杀鱼。”顿了顿,犹豫了下,“我这边可能还要去下办公室。”

    防止失联,请记住本站备用域名:

    首都那一批水果已经快销完了,新货要急着发出去。

    但是,现在还没确定怎么发,这个才是头等大事。

    姜母叹了口气,看了一眼黏着舒兰的安安,忍不住说了一句,“知道你忙,你看看孩子多想你。”

    自从舒兰一回来,俩孩子谁都不要,恨不得黏在她怀里不下来。

    姜舒兰沉默了下,轻声说道,“我把孩子带上。”

    那边确实耽误不得。

    “滚滚滚,把孩子给你爹和中锋,你带走了,一会爷爷奶奶出来了,想看孩子怎么办?”

    姜舒兰听到这话,忍不住眉开眼笑,“谢谢娘。”

    只是,姜母却不知道,周中锋也要去汇报情况。

    所以,这俩孩子刚和爸妈待了一个小时,爸妈就要出去了。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两口子去了办公室,雷师长已经和司务长他们在那里等着了,包括宋政委。

    基本上智囊团都在这里了。

    姜舒兰进来后,单刀直入,长话短说,“水果卖的很好,但是天气太热,三天的时间会容易坏上一批水果,这个要解决。”

    “我们这次发往首都水果,到了车站卸货后,坏了大概有四分之一。”

    “就这还是遇到了下雨才有的好情况。”

    这话一说,办公室顿时安静了下来。

    之前姜舒兰他们还没回来,海岛这边也是一抹瞎。

    这会听到坏的水果,顿时倒吸一口气。

    四分之一,这个坏果量已经很大了。

    大家都跟着沉默了下。

    半晌,雷师长道,“大家都想想看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司务长说,“那就是水果罐头了,这个几乎没有坏损量。”

    罐头的保存时间都在六个月左右,根本不存在坏。

    “但是,新鲜水果这门生意,放弃挺可惜。”

    宋政委说,“既然因为天气太热导致的坏果,能不能在运输过程中加点冰?”

    这个确实是解决的办法。

    但是——

    司务长反问,“要加多少?才能保证三天不坏?而且,我们又哪里开的冰?”

    要是有冰自己人都用了,哪里轮得到水果啊。

    这——

    场面一下子陷入安静。

    “那能不能春秋和冬天出售水果?”

    这个倒是可以。

    但是却要牺牲一部分利益。

    例如现在八月的时候,是海岛上水果最多,也最为丰盛的时候。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奶奶的,做一门生意怎么这么难?”

    旁边的赵团长是个暴脾气,忍不住开口了。

    “我提个意,大家听下,如何?”

    周中锋道。

    那一瞬间,大家都跟着看了过来。

    “既然没有冰,那就用水吧,水可以降温,那芒果这些都浸泡在水里。”接着,他话锋一转,“但是有个不确定的水果,浸泡过水的水果,能不能放那么久。”

    “先试验下吧。”

    雷师长拍板。

    这一试验,就是半个月,加了水的水果,勉强可以,但是时间久了,照样容易烂掉。

    不过,水里面加冰就会好上很多。

    于是就这样,磕磕绊绊的试验中,第二批新鲜的水果再次发往首都。

    比起罐头海货这些需要加工的,没有成本的水果,才是最赚钱,也是最暴利的。

    转眼到了九月份。

    周爷爷和周奶奶他们也慢慢适应了海岛生活,尤其是有闹闹和安安的情况下,两位老人脸上的笑容一天比一天多。

    慢慢下来,瞧着精神头比在首都还好一些。

    这就是日子有了盼头。

    不止是带孩子,周奶奶喜欢海边。

    姜舒兰带着她去赶海,捡海螺八爪鱼,抓蛏子,一连着好多天。

    周奶奶每天回家都是笑容满面的。

    每天用赶海捡来的海货,做一盘子菜后,那个菜她一定是吃的最多的。

    用周奶奶的话,那意义是不一样。

    而李姨在缓过晕船后,慢慢接手了家里的做饭和家务。

    姜母在搭把手,两人配合着,她能明显感觉到比以前轻松了不少。

    再加上老人带着孩子,每天家里也算是欢声笑语。

    九月十五这天,也就是阴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一大早,家里就开始准备晚上的团圆饭,极为丰盛。

    只是一桌子饭菜刚上桌,举杯打算热闹一番。

    但是,隔壁那家却传来了一阵,凄厉的叫声。

    那一嗓子,让周家所有人脸色都变了。

    防止失联,请记住本站备用域名: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