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二胎日常【5】(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殿下这边请。"

    老管家让家仆牵了马,一路引着隋衡到后面花园。

    左相即墨清雨虽然是出了名的清流纯臣,但即墨一族在隋都根基深厚,家大业大,所以左相府的宅子从外头看,虽然挺朴素,但内里建筑和布局却极为考究,整个后园,基本上是一方单独辟出的园林,亭台楼阁俱全,还有曲水水榭,各类假山奇石,视野也十分开阔。

    平日左相门下弟子学艺做文章,左相府各类宴会集会,都是在此地举行。

    隋衡背着手,信步而走,打量着府中布局,刚过月洞门,就远远瞧见名士们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大多数手里都捧着文章典籍之类的东西,正你一言我一语的侃侃而论着。

    左相府的侍从则端着时令瓜果、茶点酒水等物,穿梭在人群之间,进进出出,井然有序。

    因是清谈会,除了慕名而来的四方名士,朝中过来参加集会的多是清流文臣,几乎没有武将和不属于这个阵营的文官。

    正中央的空地上,还有两位身着文士袍的名士相对而坐,正在高声争辩着什么,周围聚集了一大圈学子名士围观。

    那二人嗓音颇高,说到激动处,甚至直接站起来,口沫横飞,激烈争辩,不时口出妙语,引得围观者喝彩连连。

    这就是清谈会的核心环节,清辨,即名士们针对某个主题,引经据典,结合当下时事,展开激烈辩论。主题不拘泥范围,可是某部经典里的某个观点,某个章句,也可是国家政策,天下大势。

    一对名士结束清辨后,会有下一对名士上场。旁边还有专门负责记录清辨内容的弟子,清辨会上所有议题与内容,事后都会编纂成册,供当世及后世名士文人阅览。无数超前珍贵的思想,甚至是惊鸿一闪的灵感与章句,都通过这种形式流传了下去。

    这样形式的清谈会,隋都每年都会举行很多场,但左相府的清谈会,历来是门槛最高,也最负盛名的,流传下来的文章也是最多最吸引人的。

    清谈会不论身份,只交流学问,因而准确来讲,圆内并没有设专门接待贵宾的席位,所有来参会的文官无论官居几品,都和普通名士一样,身着燕居服,闲坐在坐席上。老管家不敢怠慢隋衡这个太子,便一路引着隋衡往唯一还算安静的水榭方向走,并第一时间派人去回禀左相即墨清雨。

    因在场

    都是文人名士,大多宽袍博带,隋衡这个一身正红朝服,腰束玉带的太子就格外引人注呼

    尤其是清流派的文官们,一见到那道巍峨矫健的身影,几乎怀疑自己的眼花了,旋即露出一副牛粪混进鲜花堆里的表情。

    "诸位好呀。"

    隋衡笑吟吟同众人打招呼。

    众文官摸不准这位殿下突然过来左相府的清谈会是何用意,都惊疑不定的起身行礼。隋衡道∶∶"孤只是随便看看,诸位不必拘着,按规矩来即可。"

    话虽如此说,可这位太子的行事做派,却让众人丝毫不敢松懈。

    隋衡原本都打算接着往前走了,见到众人这副表情,又特意停下来,问∶"今日清辨会,不知诸位都胜了几场?"

    这话一出口,文官们果然神色不一,尤其是刚输了清辨的。

    好在这时候,左相即墨清雨亲自迎了过来。即墨清雨今日也穿一件闲居的深蓝长袍,身后照旧跟着大弟子赵衍和另外一名弟子,和隋衡见过礼,道∶"殿下实乃稀客,今日过来,可真是令老臣这左相府蓬荜生辉。"

    "左相言重,是父皇时常教导孤,要多向左相学习,多倾听倾听外界尤其是民间的意见。孤想,这天下思想汇聚之地,当属左相府这清谈会。今日恰好闲来无事,便过来瞧瞧。"

    "那真是老臣之荣幸。

    赵衍站在后面听着,莫名嗅到了一股硝烟味儿。

    即墨清雨的确有些不满。

    隋衡表面说得冠冕堂皇,过来的真实目的为何,他们都心知肚明。

    小弟子好不容易有一整日的空闲来专心研究学问,还没到半日呢,这头狼崽子便迫不及待的闻着味儿寻了过来。

    霸道如斯。

    太子亲至,总是不能怠慢的,即墨清雨亲至引着隋衡至水榭席位,落座后,仆从立刻鱼贯而入,奉上精致的茶点和酒水。

    两人说了几句客套话,隋衡擎着手中酒盏道∶"久闻这左相府的梅花酒一绝,今日一尝,果然名不虚传。今日没有提前打招呼,就叨扰左相,左相应当不会怪孤莽撞吧?"

    即墨清雨淡定回道∶ "殿下肯赏光,是老臣之幸。"

    "如此,孤就放心了。"

    隋衡喝了两盏酒,就提出想自己转转。恰好又有几名当世知名的大儒过来,即墨清雨也要起身去迎接好友。赵衍眼观鼻鼻观心道∶"师父,不如让弟子陪殿下转转吧。"

    即墨清雨点头,道了声"殿下请自便",便自起身步出了水榭。

    等那道墨蓝身影一消失,赵衍就指着一个方向道∶"殿下,小师弟在那边。"

    隋衡想,这倒是个有眼力价的,便立刻循着赵衍所指方向寻过去。

    左相府的后园比隋衡想象的还要大一些,水榭四条长廊,通往不同方向,每一个方向是致布局都不同。

    这个季节普通湖面都已结冰,但左相府水榭所在的这处湖却不仅没有冰封,反而冒着一层蒸腾热气。湖面上也栽植着春天才能看到的水草花卉。

    隋衡立刻明白,这不是普通的人工湖,而是引的汤泉水。

    汤泉已是都中富贵人家专享,把汤泉水当普通湖水使,更是极富之家才舍得下血本做的事.这即墨一族果然不愧是百年望族。

    隋衡背着手,沿着长廊往前走,快走到头时,忽然听到旁边传来水声,转头一看,一个小泥人顶着一脑袋水草,水鬼似的从汤泉里冒了出来,手里还抓着两只红色锦鲤。

    防止失联,请记住本站备用域名:

    "诺诺!诺诺!"

    "抓到了!"

    泥人兴奋地甩着手里的小红鱼。

    前面汤泉边上,一个小小的雪团子正站在水草中间,眨巴

    着大眼睛,期待地望着汤泉里面,见泥人出来,小团子哒哒哒跑到另一边,抱着一个透明的琉璃罐跑过来。

    泥人泥鳅似地游了过去,把两条还在跳动的红鱼丢进玻璃罐里。

    "锦鲤!"

    小团子眼睛霎时比星星还亮。

    "如何,我就说,我一定能抓到吧。"

    泥人豪爽地一抹脸,抹掉脸上水泽,露出一双浓黑大眼睛和两条粗眉,竟是小郡王隋璋。

    太子府侍卫和二皇子侍卫紧跟在后面,生怕两个小团子会什么意外,太子府侍卫只消寸步不离地守在小皇孙左右即可,二皇子府的侍卫则比较心累。

    因他们打不过他们的小郡王,小郡王也不会听他们的话,因而他们最主要的任务,已经从阻止小郡王落水变成随时准备入水打捞小郡王。

    小郡王但有分毫闪失,他们一群人都得吃不了兜着走。

    对于小郡王要抓锦鲤讨好太子府的小世子这件事,他们除了举双手双脚支持,根本别无选择余地。

    隋衡抱臂站在一边,有幸见识到了这两个小崽子胆大包天的劲儿。趁着两个小崽子蹲在水草丛里看锦鲤的功夫,他直接大步过去,一手一个,把两个小崽子拎起来,放到远离汤泉的地方。

    "殿下!"

    "爹爹!"

    两声惊奇的叫声同时响起。

    隋衡看着被拎起来仍不忘紧紧抱着琉璃罐的小患子,问∶"抓这玩意儿作甚?"

    两个小团子同时响亮地答要烤着吃。

    5

    “”

    隋衡感觉到了一丝丝丢脸。

    "谁告诉你们,这东西能烤着吃的?"

    小郡王隋璋响亮答。

    "行你个头。好了,你们两个,给孤乖乖在此处待着,哪里也不许去。"

    闻言,二皇子府的侍卫在心里感激流涕,简直要当场跪下去给太子殿下磕头。

    赵衍也忙吩咐仆从去准备身干净的衣袍,给浑身湿透的小郡王换上。

    过了长廊,视野陡然开阔,又可见聚集在一起的名士身影,放眼望去,数量倒真是颇为壮观,隋衡游目四顾,很快在一处凉亭里发现了江蕴踪迹。

    江蕴穿着件月白长衫,乌发依旧以玉带束成一缕,垂落肩后,正端坐在一张长案后身边围着一圈学子。

    和其他喧闹处不同,凉享里算安静,因学子们并不是在就某个议题在进行辩论,而是在排队等江蕴评阅文章。

    江蕴一手提笔,玉带垂落肩侧,认真地在誉写有文章的宣纸上圈点着,偶尔也会抬头,与众人探讨几句。

    小郎君袍袖飘扬,拥有一双漂亮如水玉的眸子,吸引了不少学子名士过去。

    众人露出拜服状。

    隋衡就在这时候强行插了进去。

    "劳烦,往那边挪一下。"

    太子殿下厚脸皮的挤坐在第一的位置。

    那学子原本还不高兴,待看清隋衡面容与装束,慌忙低下头,乖乖往旁边挪去了。

    江蕴本在专心点评文章,听到动静,抬头,看到一张令人意外的脸,借着等架遮掩,小声问;"你怎么来了?"

    "过来瞧瞧你。"

    江蕴搁下笔,道∶"正好。"

    "什么正好?"

    江蕴∶"袖子。"

    "什么?"

    "借我用用。"

    隋衡喜着束袖装,朝服却是宽袖。

    隋衡闻言,立刻把袖子伸了过去。

    江蕴直接就着他袖口,吐了口酸水。

    隋衡∶"...

    防止失联,请记住本站备用域名: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