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很多地方都在下大雪,王胖胖他……(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就不再反对修理定永河。

    修建定永河一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赵旸派了皇城司的工匠和工部的工匠一起去修建。有皇城司的人在,工部的人是不敢偷懒的。

    安排好修建定永河一事后,赵旸又搞起了火炕。

    身为北方人,冬天不能睡在炕上真的太难受了。

    因为宫中有火地,其实就是地暖。赵旸这些年也没有想到炕。

    前几日,他去太阳堂教书。柳七问他能不能弄些炭火来。他年纪大了,晚上一个人睡觉会冷。如有炭火的话,他晚上能睡一个好觉。当,堂里也得有炭火,这样孩子们就冻不着。

    听到柳七这么说,赵旸这发大宋还没有炕,决定把炕弄出来。

    炕,其实好弄。

    他跟皇城司的工匠说了炕怎么弄了后,没过几天就被成功地弄了出来。

    弄出炕后,不管是皇宫,还是平民老百姓家里都在盖建炕。

    炕还便宜,就算是普通人家也能建。

    柳七得知是太子殿下弄出来的炕,他嘴里一直夸赞太子殿下仁德。

    因为炕一事,赵旸又在民间火了。在,老百姓提到太子殿下都会说太子殿下聪明,还称赞太子殿下仁德。有的更夸张,直接说赵旸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

    对于这些夸张的赞扬,赵旸听了后就笑笑,并没有当真。

    因为有了炕,整个汴京城,甚至其他地方的人都能在冬天睡一个暖和的觉。

    赵旸还派人给救济院弄了炕,这样救济院里的老人和孩子们就不冷了。

    这两日,汴京城里下起了大雪,温陡下降了多。冷风吹在脸上,就像是被刀割一样。

    坤宁宫里,曹皇后、苗昭容、折筠、福康主四人坐在炕上,边喝茶,边点心,非常的惬意。而,窗大雪纷飞,冷风呼啸。

    炕上非常暖和,曹皇后她们穿的衣服并不厚。即使这样,她们还觉得有点热。

    折筠和福康主的脸都热红了。

    苗昭容喝完茶说道:“太子殿下弄出来的炕真是好东西。”

    折筠赞同地点了点头:“每年冬天,我祖母就不能好好睡觉,哪怕家里有火地,但是她的被窝里是冷的。在有了炕,祖母每天晚上都能睡一个暖个觉,而且祖母的腿也不疼了。”太子殿下真的是太聪明,太厉害了,竟想出炕这么好的东西。

    “我以前晚上睡觉睡到下半夜就冷,在一觉睡到天亮也不会冷。”苗昭容她们睡觉前,宫女们都会用汤婆子暖床。她们睡得时候就不会冷,但是汤婆子不可能一整晚都是暖和的,等到下半夜汤婆子就变成了冷婆子。冷的她们直蜷缩。

    福康主笑着说:“我在恨不得每个时辰都在炕上。”

    曹皇后笑道:“可不是么。”说完,她感叹道,“有了炕,冬日里,老百姓们的日子就好过多了。”

    苗昭容说道:“太子殿下又做了一件造福老百姓的事。”

    福康主吃完点心,拍拍手说:“嬢嬢,我们打牌吧。”面下大雪,她们什么事都做不了,不如打牌打发时间。

    说到福康主,上个月,她及笄了。

    她的及笄礼办的非常隆重,毕竟她是大宋唯一的主,她的及礼自不能轻。

    虽福康主及笄了,但是她的驸马还是没有选好。

    前,曹皇后给福康主挑选了不少驸马,但是没有一个让宋仁宗满意。

    宋仁宗对他的女婿的要求非常,不仅要貌双全,还要家世好。但是,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愿意做驸马。

    他倒是把主意打到折家他们几家身上,但是像折家这样的人家,是不愿意让家族里优秀子弟迎娶福康主。再者,他们这样的人家有底,也有资格拒绝皇室联姻,这就导致福康主的亲事迟迟没有定下来。

    提到福康主,就还得说到一个人,那就是李玮。

    四年前,李玮被李国舅赶去了老家。

    李玮被赶去老家的第二年就成了婚。这两三年里,李玮生了两三个孩子。

    就在去年,李国舅请示赵旸能不能把李玮和他的孩子接回汴京城。

    赵旸瞧着李玮已成婚生子,宋仁宗应该不会再让福康主嫁给李玮,就同意了李国舅这个请求。

    去年,李玮和他的妻儿,以及他的老母亲一起回了汴京城。

    老家的生活肯定没有汴京城好,这几年李玮他们算是吃了不少苦。回到汴京城后,李国舅又再三叮嘱李玮不要再想福康主,不他以后就会被流放到苦寒地。

    李玮被李国舅的话吓到了。回到汴京城后,他变老实了不少,不再像以前那样张扬。不过,他心里还惦记着福康主。

    对于他在的妻子,他一百个不满意,觉得配不上他。他认为他和福康主是天生一对。

    就算他对福康主念念不忘,他在也不能和福康主成婚。

    李夫人见儿子这几日精神不太好,紧张地问道:“儿啊,你怎么了,是不是你媳『妇』没有把你伺候好,娘帮你教训她?”

    “不是。”李玮说着又叹了一口,表非常惆怅,“娘,我在想福康。”

    “你想主做什么?”

    “娘,主已经及笄了。”

    “我知道主及笄了,但是儿啊,你已经成亲了。”李夫人自知道儿子在想什么,“官家不可能让主做你的妾。”

    “我怎么可能让主做我的妾,主肯定是我的妻子啊。”李玮忽想到一个好主意,笑的非常『奸』诈,“娘,我们可以让秀云做妾啊。”秀云是李玮在的妻子。

    李夫人听到这话,双眼顿时一亮,满脸喜『色』地说道:“对啊,可以让秀云做妾。”

    李玮伸手拉住李夫人的手臂,对她撒娇道:“娘,你好好地跟爹爹说。”

    “好,我说……”李夫人的话还没有说完,就想到前段时日李国舅警告他们的话,眼底不觉流『露』出一抹恐惧。

    “娘,你求求爹爹吧。”李玮一向会撒娇。

    李夫人也想让李玮娶福康主,她也舍不得让儿子难过。

    “好,我去求求你爹,不过在不行,毕竟你爹前几日警告我们。”

    “那你过几日跟爹爹说。”

    “好好好,娘一定帮你求。”

    与同时,在坤宁宫的福康主一连打了好几个喷嚏,吓得苗昭容以为她病了,赶紧让人去请太医,结太医把脉说福康主的身子康健,没有任何问题。

    东宫里,赵旸和晏殊围着火炉读书。

    晏殊还是赵旸的先生,每隔几天都会来东宫教他读书。

    到了午时,窗的大雪完全没有停的意思,赵旸就懒得去坤宁宫用膳,就让东宫的小厨房做火锅,他和晏殊一起吃。

    晏殊没有拒绝,留下来和赵旸一起用午膳。

    是鸳鸯锅。

    晏殊年纪大了,不能吃辣的。

    赵旸喜欢吃辣。

    吃了一会儿火锅,赵旸和晏殊都热出了汗。

    “冬天就应该吃锅子。”赵旸给晏殊夹了几块羊肉,“还有羊肉。”

    “殿下说的是。”吃了一会儿羊肉锅子,他就感觉全身暖和了不少。

    说起锅子,晏殊就跟赵旸说了些关于锅子的历史和趣事。

    赵旸听得津津有味。

    有一点,他非常佩服晏殊,那就是晏殊是真的饱读诗书。他觉得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晏殊就行走的图书馆。

    据说,翰林院的里书都被他看完了。

    翰林院里的书成千上万,晏殊竟全部看完了,真的是一个狠人。

    用完午膳,晏殊就离开了。临走前,他给赵旸布置了业,让赵旸写一篇有关民以食为天的文章。

    对于写诗文一事,赵旸早已经习惯了,毕竟这些年来,他写了不少文章。

    晏殊离开后,赵旸没急着去午睡,毕竟吃饱饭。他和曹许坐在火炉前,一边喝茶,一边烤栗子吃。

    “殿下,我们要去堆雪人吗?”每年冬天,殿下都会堆雪人。

    “雪太大,等雪停了再堆。”赵旸刚说完,就想到一件事对元松说道,“你今年去采雪了吗?”每年冬天,赵旸都会让元松他们采雪,后留着第二年泡茶喝。

    “采了。”元松说道,“今年雪大,小的们采了不少。”

    “那就好。”赵旸又想到一件事,皱起眉头来,神『色』是担忧,“多地方都在下大雪,王胖胖他们正在回汴京的途中,我担心他们途中会有危险。”

    原本王安石他们一家人是要在中秋节前赶回汴京城的,但是他们刚出发没几日,舒州出了事,他们一家人又回到了舒州。

    上个月,王安石他们一家人再次出发上路。如今,正在回汴京的途中。

    赵旸担心他们一家人回汴京的途中冷,还派人给他们送去炭火,这样他们途中也能烤火取暖。

    “殿下,王胖胖他们一家人应该会找客舍住下来,毕竟雪天不方便出行。”

    赵旸想想觉得也是:“希望他们一家人在客舍或者民宅里。”

    王安石算到要下雪,就没有急着赶路,留在了客舍。

    被他算中了,第二日就下起了雪。

    时,王安石和王胖胖坐在炕上看书、写字。

    赵旸把炕弄出来后,快就传到汴京城以的地方。除了老百姓家里,客舍和驿站里都弄了炕。

    王胖胖正在给赵旸写信,跟赵旸说他在途中的况。

    王安石则在看太阳书局的报纸。不过,他看的报纸有些过时了,是几个月前的。

    是他们在离开舒州前,赵旸给他们寄过去的报纸。

    王夫人也坐在炕上,正在给王胖胖修改棉衣。她听到窗犹如鬼哭狼嚎的风声,心中不免有些害怕和担忧。

    “也不知道这雪要下到什么时候?”

    王安石说道:“后日,雪就会停。”

    王夫人是相信王安石的话,听到后日就不下雪了,心中便松了一口。

    “那我们后日上路吗?”

    “不上,雪刚停,路上全都是积雪。”王安石老神在在地说道,“等雪化了,我们再赶路。”

    “听你的。”王夫人说完,忽感慨道,“幸好曹娘子派人给我们送来银子和衣物,不我们一家人要冻死在路上。”这是赵旸让曹皇后派人送的。他担心王安石一家人的银子不够,到时候住不了客舍或者驿站,他们一家人真的有可能冻死在路上。

    “我们这些年真的受曹娘子一家人帮助多。”

    王安石倒是不是在意:“日后慢慢还。”

    “肯定要还的。”他们这次回汴京城,也给曹娘子他们一家人带了不少东西,希望曹娘子他们喜欢。“雱儿,你还没有写好信吗?”

    “没有,我有多话要跟阳阳说。”王雱已经写了五张纸的信了,但是他完全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你写信也暂时送不出去啊。”

    “等到了下一站,可以让驿站的人送信。”王雱一边写信,一边说道,“阳阳一直在等我回去。要不是下雪,我们离汴京城又近了一些。”七年没见,也不知道阳阳长成什么样呢了,是不是和小时候一样好看。

    “七年没见,阳阳应该长大了不少,也应该出落得一表人。”

    王安石听到这话,却说道:“不一定,有的小孩子小时候长得好看,长大了就变得不好看。”说完,他睨了一眼王雱。

    王雱注意到他爹的眼神,登时炸了:“爹爹,你什么意思,你是说我长大长丑了么。”

    “难道不是吗?”

    “我没有,我明明长得更好看了。”王雱又说道,“我肯定比爹爹你小时候好看。”

    “半分都没有,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非常好看。”

    “我不信。”

    “这是事实。”

    父子俩因为这事又吵了起来。王夫人没有阻拦他们,好笑地看着他们吵。

    王安石突想到儿子和周家那个小子的赌约,“你不要到了汴京城,要叫人家哥哥。”

    王雱见他爹爹这么小看他,大逆不道地送给王安石一个大白眼。

    “我不输,旸旸叫我哥哥叫定了。”这七年来,他可是看了不少书。旸旸比他小,肯定没有他看的书多。

    “你倒是自信。”

    王雱哼哼地说道:“这点自信,我还是有的,你就等着看吧。”

    “我等着看你的笑话。”

    王雱懒得再搭理他爹爹,继续写他的信。

    这些年来,王胖胖每个月和赵旸写信。两人虽七年不见,但是关系却一直非常好。一想到再过一个月就能到汴京城,就能见到阳阳,王胖胖心里头就非常兴。

    他一兴,信就写得越来越长。他感觉每次和阳阳写信都有说不完的话,等见到阳阳,他一定要和他多说话。把他这七年在舒州发生的事,全部告诉阳阳。

    王夫人见儿子满脸喜悦地写信,开口打趣道:“你和阳阳七年不见,就不怕阳阳到时候不认识你?”

    “不怕,阳阳和我可亲了,他一定认出我。”王雱信心满满地说道。

    “人家到时候认不出你,我看你怎么办?”王安石倒是乐意看到儿子吃瘪。

    br />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