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如果他们知道他就是太子,只怕……(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殿下放心,苏轼他们考的可能『性』很大。”

    “先生这么说了,那阿轼他们肯定能考。”赵旸说道,“这四年来,也多亏了先生你教导他们。”

    “殿下,我教导他们并不多,主要还是靠他们自己。”欧阳修真的很喜欢苏轼他们,也非常欣赏他们的才华,“这四年来,他们一直在勤奋的读。”

    “这倒是。”赵旸笑道,“皇天不负有心人。”

    欧阳修想到一件情,神『色』变揶揄来:“殿下,阿轼他们还不知道您的真实身份,等他们考就会知道您的真实身份,届时您打算怎么办啊?”

    “希望到时候不要吓到他们。”阿轼他们一直以为他是曹家的孩,和太殿下是表兄弟。如果他们知道他就是太,只怕会大吃一惊,希望到时候他们不要责怪他他们隐瞒真实身份一。

    “只怕会吓到苏轼他们。”

    “先生,如果到时候阿轼他们怪我不告诉他们真实身份,你可要帮我言几句啊。”赵旸不希望苏轼他们知他的真实身份,就和他疏远来。不过,他心里也清楚,苏轼他们知道他的真实身份,肯定不会像以前那样对他,毕竟身份地位悬殊。但是,他还说希望能和苏轼他们继续做朋友。

    见赵旸一副担心不安的表情,欧阳修对他慈爱地笑了笑:“殿下放心,臣到时候一定帮您说好话。”

    “有先生这句话,我心里就放心了。”阿轼他们非常尊敬欧阳修。再者,欧阳修和苏洵早已成为了好朋友。欧阳修不仅是苏轼他们的先生,还是苏轼他们的伯父。

    四年前的秋天,苏洵带着妻来到汴京,知两个儿拜了欧阳修为先生,自然要亲自登门拜访。

    欧阳修很欣赏苏洵的才华和他的为人。两人可以说是一见如故,很快就成为了好友。如今,两家的关系非常好,常来往走动。

    之前,欧阳修还推荐苏洵去太学做先生,不过被苏洵拒绝了。其实,苏洵很适合去太学做先生,但是苏洵觉自己不够格。他觉自己能教好两个儿,是因为他是父亲。至于教其他人,他没有信心。

    苏洵来在赵旸的推荐下去太阳局做编辑,专门负责《文学集》杂志。再者,他自己平时也喜欢诗文,常在《文学集》上刊登。

    苏轼和苏辙兄弟俩也常在太阳局的杂志上发表自己的诗文和话本,他们一家人靠稿费就能养活自己。

    苏洵他们父三人在这四年里的名声非常好,是汴京城文人圈里响当当的人物。他们父三人只要一发表诗文,就会惹文人学们观看。

    这四年来,他们父三人的诗词,一直被群芳阁的姑娘们传唱,而且久唱不衰。

    知今年苏轼他们兄弟俩要参加科举考试,汴京城的文人学们打赌来,赌苏辙他们能不能考状元。不仅如此,汴京城里的各大赌坊也在赌他们能不能考状元。

    大部分的人是赌他们能考状元,只有小部分的人堵他们考不。由此可见,汴京城的人对苏轼他们充满信心。

    跟苏轼他们兄弟相比,沈括就显没有什么存在感。其实,沈括是非常有才华的,但是他的才华并不在诗文上。他喜欢研究其他东西,也就是别人眼的杂学。

    在文人学们眼,只有四五才是正统,算术和天文什么的是杂学。

    对于杂学,大多数的文人学们是瞧不上的。不过,沈括对此毫不在意。

    自从他看了太阳局的《大宋工科》这本杂志,就喜欢上研究“杂学”。这四年来在赵旸的影响下,沈括在算术上的造诣又进了一步。

    说到算术,就说到四年前赵旸把九九乘法表推广一。当年,九九乘法表的现可是掀了犹如惊涛骇浪般的轰动。

    九九乘法表,不仅朗朗上,还非常实用。一现就受到喜欢和推崇。

    虽然文人学们不用学九九乘法表,但是他们在现实生活要用到算术啊。九九乘法表的现,真的是太方便了。

    九九乘法表还被编成了儿歌,汴京城里的小孩们会唱,哪怕是没有读过的小孩也会唱。再者,有了九九乘法表,就连是没有读过的人会算数。

    扯远了,言归正传。

    沈括这四年来,不仅勤奋地读,也刻苦地研究他感兴趣的东西。虽然他还没有研究会圆术,但是已有苗头了。赵旸相信用不多久,他就能研究会圆术和隙积术。

    关于隙积术和会圆术这两件情,赵旸并没有直接告诉沈括,也没有自己弄来,而是等着沈括自己研究来。

    此刻,折筠拿着刚刚做好的点心来到东宫。

    元柏见折筠来了,连忙走上前去迎接:“折姑娘,您来了啊。”虽然折姑娘还没有被官家赐婚给太殿下,但是所有人知道折姑娘是未来的太妃,所以宫里的每个人对她十分恭敬。折姑娘并没有因此就摆未来太妃的架势,对宫里的每个人非常温和有礼。

    “元柏先生,我来给殿下送点心。”折筠的态度非常客气。

    “殿下还没有休息,不过快了,折姑娘您再等等。”

    折筠想了下说:“那我等等。”她原本打算送完点心就走,但是想到今天还没有见到太殿下,就留了下来。

    br />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