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旸旸,今年殿试的题目,你来出……(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才能好地为朝廷效力,为老百姓做事。”

    宋仁宗觉得赵旸这个想法很好,赞同地头说:“那你这样出。”说完,他又说一句,“朕期待你出的题目。”

    赵旸微微扬下巴,一脸得意地说道:“不会让你失望的。”说完,他站身对宋仁宗说道,“我得回东宫,不然范先生要等急。”

    四年,范仲淹回到汴京后,教导赵旸义。如今,他正在跟范仲淹学习《尔雅》。

    赵旸在回东宫之,先去一趟御书院找范仲淹。

    范仲淹正在等赵旸,见他来,连忙拿着《尔雅》走过去。

    在回东宫的路上,范仲淹考问赵旸一番,让赵旸把两日学到的内容背诵一遍,然后又解释一番。

    赵旸一字不差地全部背诵出来,也准确地解释出它的含义。

    范仲淹听完后,满意地捋捋胡子,毫不吝啬地夸奖赵旸学得好。

    赵旸的这几个先生,范仲淹最为疼爱宠溺他。包拯最为严厉。

    范仲淹之在地的时候,赵旸常寄『药』材和补品给他,让他好好保养身子。四年,他回到汴京后,赵旸对他的身子为关心,每个月都让太医给他把脉。这几年来,范仲淹的身子在赵旸的监督下,养的很不错。

    为此,范仲淹自己和他的家人都非常感谢赵旸。

    赵旸见范仲淹的身子变好,心里也是非常高兴,同时也非常有成感,因为他改变范仲淹的命运,没有让范仲淹像历史上那样病逝在地。

    到东宫,范仲淹继续教导赵旸《尔雅》。上到午时才结束。

    “殿下,您还记得臣之跟您说过的张载吗?”

    “知道啊。”张载这位大佬,赵旸怎么可能不记得。“他要参加今年的科举考试?”

    “这倒没有,他打算来汴京的太学读书学习。”四年,范仲淹回到汴京后,也一直和张载保持联系。这四年,张载把他身边能读的书全部看,连道家和佛家的书籍都没有放过。他写信告诉范仲淹,他现在没书可看。范仲淹听到他这么说,建议他来汴京。

    不说翰林院里的书籍,说太学藏书室里的书籍,还有太阳书局的书能让张载看很长一段时间。

    历史上的张载在这个时候好像没有来汴京,看来张载跟苏轼他们一样提来到汴京。

    “这是好事啊。”这四年来,太学一直在改革,并且改革改的非常好。现在的太学,不单单只教学子们四书五,而是全方面地教导学子,比如教算术、、地理等。“等他到,先生你要介绍他给我认识啊。”

    “殿下,您见他是他的荣幸。”

    赵旸笑着说:“我喜欢有才华的人。”

    范仲淹又和赵旸说一会儿话,身告辞。

    赵旸带着曹许往坤宁宫,和曹皇后一用午膳。

    “嬢嬢,你在看什么?”赵旸见曹皇后手里拿着画卷,以为她又得到好画,好奇地走上看下,发现竟然是画像,而且是男人的画像。“嬢嬢,你怎么在看男人的画像?”

    “你待会看看这些人里哪个比较好。”

    赵旸很快猜到:“嬢嬢,你该不会是在给姐姐挑选夫婿吧?”福康主今年十五岁,再过几个月要及笄。这两三年来,曹皇后一直在给福康主挑选夫婿。

    “我在给福康和滔滔挑夫婿。”高滔滔今年十三岁,再过两年要及笄,所以从今年开始要给她挑选夫婿。

    四年,汝南郡王曾为赵宗实高家提亲,但是被高家拒绝。没想到汝南郡王府不放弃,去年又高家提亲。

    见汝南郡王府纠缠不放,高家决定今年给高滔滔定好亲事,让汝南郡王府死心。

    高夫人请曹皇后帮忙安排婚事。等曹皇后挑选好人选后,届时再请宋仁宗赐婚。

    “姐姐的婚事都没有安排好,表姐的婚事不用这么急吧。”

    “先把滔滔的亲事定好,让汝南郡王府死心,不然汝南郡王府还会高家提亲。”曹皇后说道,“我们先用膳,用完膳再说这事。”

    “用完膳,我帮你好好看看。”事关他姐姐和表姐的幸福,他得好好地把把关。

    “实,福康的婚事不急,你爹爹说暂时不让福康出嫁,等到福康二十岁的时候,再让她嫁人。”

    “二十岁出嫁刚刚好,也让表姐二十岁嫁人。”

    “福康是主,可以二十岁嫁人,但是滔滔不行。”曹皇后说道,“女子二十岁嫁人太晚,会被人嫌弃的。”

    “谁敢嫌弃表姐啊。”

    “滔滔二十岁嫁人太晚,那个时候你都成婚。”七年后,赵旸十七岁,那个时候他应该成婚。

    等他满十六岁,要成婚。十七岁时,他已成婚一年。

    “滔滔最晚也只能十八岁嫁人,不能等到二十岁。”曹皇后认真道,“所以这两年得给滔滔定好亲事。”

    赵旸听到这话,不好再说什么。

    春玉他们已摆好午膳。

    赵旸闻到饭菜香,知道有几个菜是苗昭容做的。

    从两年开始,苗昭容和福康主不在坤宁宫用膳。主要是因为福康主大,又有男,说的是曹许,再在一用膳不太好。

    虽然不能一用膳,但是苗昭容还是常会做好吃送到坤宁宫。

    “这道狮子头是筠儿做的,你一定要尝尝。”曹皇后口中的筠儿是折筠。四年,她和种家姑娘,杨家姑娘一入宫学习。三个月后,她通过曹皇后的考核,留在宫中。这四年来,曹皇后亲自教导她,这让她越发的出『色』。

    折筠留在宫中后,和福康主成为好朋友。这四年来,折筠一直跟福康主住在一。平日里,她们一读书学习,两人形影不离。

    福康主没有遗传到苗昭容的好厨艺,但是折筠继承她的好厨艺。别看折筠才十岁,但是一手厨艺完全不输给宫里的御厨。

    “她跟小娘娘学做狮子头。”赵旸坐下来后,很给面子地夹一个狮子头尝来。

    曹皇后忙问道:“味道怎么样?”

    “挺好吃的。”

    折筠不仅从苗昭容那里学到好的厨艺,还跟苗昭容学女红。

    苗昭容的女红也非常好,完全不输给宫里的绣娘。曹皇后的女红一般般,毕竟她从小学的是武艺和兵法。

    “筠儿得知后会非常高兴的。”这四年来,曹皇后亲自教导折筠,早把她当做儿媳『妇』对待。

    因为有曹许在,折筠也不好在坤宁宫和赵旸他们一用膳。

    br />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