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不止雁北地区,我还派人混进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折家和呼家他们了曹家,  得到了他们想要的答案。从以后,这几家来往非常多,这引起了文臣们的注意。

    晏殊、庞籍、文彦博、欧阳修他们等人还为此商讨了一番。他们觉得武将们突来往这么频繁,  一定有什么企图。

    如果武将们有什么图谋,  么他们肯定会接近太子殿下。

    赵旸发现这段时日,  晏殊他们几个人经常来找他。平日里除了教他读,  其他时候都不会找他。

    这日下午,欧阳修教完赵旸《诗经》,又教赵旸法。

    这段时日,赵旸开始跟着欧阳修学习法。欧阳修的法跟他的诗文一样出『色』。

    说起来,赵旸刚开始描红的时候,  描的字帖就是欧阳修的。个时候,欧阳修意为他制作了字帖。

    从岁起学习写字,  练习法,  赵旸的字终于步了很多,  不再像年前样写的跟鬼爬一样。不过,  他还说觉得自己的字很丑,尤其是跟王胖胖相比。

    前几日收到王胖胖的信,小子在信里炫耀他开始学《易经》了。这个学习速度,  让赵旸很有紧迫感。

    还有四年,王胖胖他们一家人就要从舒州回到汴京,  到时候他们的赌约就要兑现。他要是输给王胖胖,就要叫他“哥哥”,他可不愿意。

    赵旸认认真真地练字,  欧阳修在一旁指导他。

    就在这时,张茂实从外面回来了,先是给赵旸行了个礼:“太子殿下……”见欧阳修在,  张茂实迟疑地没有开口禀告。

    赵旸停下笔,见张茂实看欧阳修,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对他说道:“什么事情?”

    张茂实见赵旸没有让欧阳修退下,就直接汇报道:“太子殿下,水车成功了!”

    “真的吗?”赵旸面『色』一喜,“真的成功了?”

    “成功了,非常成功。”

    “走,过看看。”赵旸对欧阳修说道,“先生,我带你看一个好东。”

    欧阳修听到赵旸跟张茂实刚才的对话,猜到应该跟水车有关,这让他非常感兴趣。

    “是,殿下。”

    张茂实领着赵旸他们来到宫中的一个小湖旁,在湖边有一个大水车。

    皇城司的工匠们见太子殿下来了,忙赵旸行礼:“见过太子殿下。”

    赵旸抬了抬手:“都起来吧。”说完,他就催促道,“快点弄给我看看。”

    “是,殿下。”

    “殿下,您看……”皇城司的工匠介绍道,“按照您所说的利用水流、风力,还有高低的相互作用,让水车自己转起来,这样就会省力很多。”

    矗立在湖旁的水车自地转着,水流往一旁的小池子流着。

    水车转地很快,水流也非常快。

    接着,皇城司的工匠们拉来一牛,用牛拉转着水车,水流一下子变得非常快速。

    赵旸对这个结果很满意,夸赞皇城司的工匠们做的很好。

    站在一旁的欧阳修看的是瞠目结舌。他之前贬到滁州的时候,经常在田间走,对农事非常了解。自也非常了解水车。据他所知,水车一直以来都是靠人力驱的。

    现在的水车,都是人用脚踩着脚踏板驱水车,这样非常费力,也费人。

    欧阳修见赵旸弄出来的水车不需要人用脚踩,靠风力、水流、高低的作用自己转,还能靠牛拉,这真的是……太惊人了!

    “你们在田地里实验过,能灌溉多少亩?”赵旸仔细地问道,“你们做的这个是中型的水车,大型的水车能灌溉多少亩田地,小型的水车又能灌溉多少亩?”因为地势的不,所以把水车做成大、中、小型。

    “回殿下的话,我们实验过了,大型的水车能灌溉七、八百田地。中型的水车能灌溉四、五百亩田地。小型的水车能灌溉两百亩田地。”皇城司的工匠介绍道,“殿下,我们还在地势险峻的地势实验过,虽水流很小,是也能成功灌溉。”

    “就好。”赵旸点点,毫不吝啬地夸奖皇城司的工匠们,“你们做的很好!”

    “多亏了殿下您。”皇城司的工匠们按照赵旸画出来的水车图纸,把水车造了出来。当,他们也有改的地方,毕竟平坦的地方和地势陡峭的地方是有很大的区别。

    “你们有很大的功劳。”赵旸又问道,“水车建造的成本贵不贵?”

    “不贵,按照您的指示,我们把水车制造成本控制在一两银子内。”其实,水车主要的材料就是木。用好的木材制造水车会贵一些,用一半的木材制造出来的水车就会便宜一些。当,好的木材制造出来的水车能用的久一点。

    听完皇城司的工匠的讲解后,赵旸心里非常满意,又再次把工匠们夸赞了一番。

    他对站在一旁的张茂实说道,“张先生跟爹爹说一声。”

    “是,小人这就。”张茂实说完,就退了下。

    “先生,你觉得这个水车怎么样?”

    欧阳修一脸吃惊地看着赵旸:“殿下,这是你做出来的水车吗?”

    “是我想出来的,不过是皇城司的工匠们做出来。”

    皇城司的工匠连忙说道:“小人也是按照太子殿下画的图纸做出来的。”

    欧阳修压住涌上心的震撼,故作平静地问赵旸:“殿下,您是怎么想到的?”

    “我之前研究过从古至今的水车,发现从国时期到现在用的水车都要靠人力,虽现在用的水车用脚踩的,要比以前用手摇的省力,是总的来说还是费力,我就想着能不能像犁地一样,可以用牛拉或者用驴拉。”当这番话是赵旸胡诌的,“后我就想出现在这个水车。”

    皇城司的工匠在一旁拍马屁地说道:“太子殿下英明武!”

    “殿下,您想出来的水车真的是太便捷了。”欧阳修还是没有忍不住『露』出激的『色』来,“殿下,您又造福了老百姓。”太子殿下想出来的水车,不仅方便,还能多灌溉田地,这样会让田地里庄稼长得好。不仅如此,还不用担心田地干旱。

    这时,宋仁宗急急忙忙地赶了过来。

    赵旸见宋仁宗下床了,吓了一跳,连忙朝他走了过:“爹爹,你怎么下床了啊?”

    “我来看看你弄出来的水车。”听了张茂实的禀告后,宋仁宗哪里还能坐得住,一定要来亲眼看看儿子弄出来的新水车。好在他这段时间静养的不错,勉强能下床走。

    “爹爹,你还很虚弱,怎么能下床啊?”太医说爹爹现在还不能下床,要过段时日才能下床走,没想到他今天竟下床走。

    宋仁宗摆摆手:“我没事,我很好,让我看看你弄出来的新水车。”

    他走了过,见水车不需要人脚踩,就能自转灌溉,十分震惊。

    “这是怎么回事?”

    赵旸充当解说员,详细地跟宋仁宗讲解他弄出来的新水车是怎么运作的,又能灌溉多少亩田地。

    张茂实刚才有跟宋仁宗说过,如今赵旸再次讲解一遍,他的心情非常激:“好好好,真的太好了!”

    “爹爹,有了这个水车,就不用担心灌溉的问题。”赵旸笑着说,“只要有水,百姓们就不用担心田地干旱。”

    “旸旸,你做的很好!”宋仁宗满目慈爱地看着儿子,脸上是满满的骄傲自豪,“你又为老百姓做了一件好事。”

    赵旸一脸谦虚地说道:“爹爹,这是我该做的。”说完,他又说道,“爹爹,下旨推广吧。”这水车来的正是时候。这段时间,北方一直没有下雨,田地里有些干旱了,现在正是灌溉的好时候。

    “好。”宋仁宗下旨让工部和皇城司多做一些水车出来,后免费发放给百姓们。

    新的水车,叫“太子水车”。因为是太子殿下弄出来,所以就叫了这个名字。

    对于这个简单粗暴的名字,赵旸反抗过,觉得没必要把太子加上,是反对无效,宋仁宗坚持要叫“太子”水车。

    赵旸无奈,只好随他了。

    太子水车的出现,自又是掀起了巨大的轰。

    因为有了之前的太子犁,这次太子水车的出现,老百姓们没有任何质疑。果,等他们使用后,发现太子水车非常好用,而且灌溉地非常多。

    有了太子水车,汴京和北方其他地方的田地都得到了充分的灌溉,这让百姓们心里松了一口气。

    这一两个月,汴京和北方其他地方都没有下雨。偶尔下一场雨,还是『毛』『毛』雨,完不够用。眼看着田地越来越干,百姓们心里越来越着急。就在他们急的上火的时候,太子水车出现了,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太子水车不仅在汴京和北方其他地方推广了起来,也推广到江南边。虽说江南边的田地没有出现干旱情况,是并不代表以后不会。

    赵旸因为弄出太子水车一事,又在民间狠狠地赚了一波好名声。

    老百姓们现在提到太子,是各种夸,又把赵旸夸上天。不止如此,老百姓们这次还把曹皇后一起夸了,毕竟赵旸是曹皇后所生。

    曹皇后在宫里的名声是很好的,是在民间并没有什么名声。这不是说曹皇后在民间的名声不好,而是老百姓们对曹皇后不了解,不知道曹皇后是好是坏。

    前些年,曹皇后没有为宋仁宗生下嫡子,还老百姓们指责过。个时候,还有人说曹皇后是不是坏事做尽了,所以才生不出孩子。毕竟在老百姓心里宋仁宗是仁君,没有儿子这事不能怪宋仁宗,就只能怪曹皇后了。

    个时候,曹皇后在民间的名声不太好。不过,自从曹皇后生下赵旸后,关于些不好的名声就自消失了。

    赵旸先是弄出来太子犁,接着又做出太子水车,这两样东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东。再者,老百姓们是这两样东最大的受益者。他们当对太子殿下感激不尽,也对生下这么聪明的太子殿下的曹皇后充满感谢。

    因为太子水车一事,曹皇后一下子成为了老百姓心目中的贤后。

    曹皇后得知这件事情后,自是十分开心。不过,开心的不是老百姓说是贤后,而是老百姓说生了一个好儿子。

    高夫人宫来见曹皇后,就跟说起了这件事情。

    苗昭容听了后,心里替曹皇后高兴。在心目中,曹皇后是天下最好的皇后,也是最好的人。前些年,大臣们和老百姓们责怪曹皇后的时候,可是气了很久。

    “娘娘本来就是贤后。”

    曹皇后笑道:“我可不是贤后。”一直以来,曹皇后都不认为自己是贤后。如果真的要算,觉得自己是一个合格的皇后。再说,并没有为老百姓做什么好事,没有资格称为“贤后”。

    “娘娘,在老百姓心目中您就是贤后啊,您不知道茶楼的先生怎么说您的。“高夫人还意茶楼听说先生说曹皇后的事情,“他们说您是仙下凡,为的就是给大宋生下聪明睿智的太子殿下。”不止这样,说先生还编造了其他话故事来美曹皇后,还别地夸张说曹皇后生太子殿下的时候,天降祥瑞。比如说曹皇后生下赵旸的时候,天下降下一片金光,还有很多鸟飞在空中鸣叫,恭喜太子殿下的诞生。

    曹皇后听完高夫人的话,表情非常无奈:“这是谁写的话本啊?”

    “不是话本,是说先生这么说的。”高夫人听到这些故事的时候,也觉得好笑又好玩。

    曹皇后哭笑不得地说道:“旸旸出生一天,天上的确有一片金光,是因为太阳刚刚升起照亮的。”

    “娘娘,他们连您出生的时候也编了故事,说您出生的时候,也降了祥瑞。”

    曹皇后无奈笑道:“这些说先生应该写话本。”

    “娘娘,说先生这么说你,还是因为想夸你。”苗昭容听了,也觉得这些事情很荒诞,是这也说明说先生是在夸皇后娘娘。

    “大可不必这样。”曹皇后说道,“我可不是什么仙。”老百姓们夸赞生一个好儿子,接受。是,说是仙下凡,还说是什么祥瑞就算了。

    “娘娘,老百姓们喜欢一个人,不就是喜欢这样夸么。”高夫人言道,“他们觉得太子殿下做出来的太子水车是好东,觉得一般人做不出来这么好用的水车,所以就认为太子殿下不是人,是。您生下太子殿下,您应该也是。”

    “这些话听听就算了。”曹皇后也知道老百姓是因为没有什么见识,把他们认为做不到的事情就归功于“”。

    “娘娘,我看了太子水车,是真的奇,太子殿下是怎么想出来的?”高夫人惊叹道,“之前的太子犁也非常奇。”

    “他结合以往的水车想出来的。”曹皇后轻笑道,“他脑子里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

    “太子殿下真聪明。”

    高夫人今天宫,不单单是来告诉曹皇后,民间是怎么夸的,而是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对了,娘娘,您想要收养一个姑娘一事在权贵们里传开了。”高夫人之前带高滔滔宫一事的目的不知道怎么传开了,明明他们什么都没说。“这几日,有不少人来找我,我推荐他们家的姑娘。”

    曹皇后对此一点也不意外,饶有兴趣地问道:“有哪几家啊?”

    “折家、呼家、种家、姚家、杨家、王家、石家、张家……”高夫人说的这些人家都是武将世家,“他们家都有女儿,而且和太子殿下差不多大。”

    “我一直在这几家选,是不知道该选哪家好。“曹皇后选儿媳『妇』,优先考虑的肯定是武将世家的女儿,毕竟儿子以后要收复燕云十六州,需要将士的支持。“这几家都不错。”

    高夫人点点赞成道:“这几家的确都不错,而且和我们家都是老交情。”

    “姐姐,你对这几家的女儿了解吗?”曹皇后对这几家的情况是非常了解,是对于他们的女儿就不怎么了解。

    “和太子殿下差不多大的女儿没怎么见过,也不怎么了解。”高夫人道,“这几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