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027(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知道这个传言到底好不好,就亲自进宫跟曹皇后说了这件事情。

    曹皇后早就听说过这个传言,不过那个时候只是在宫中传,没想到这才几日已经传到了宫外。

    “娘娘,现在连茶楼说书都在说太子殿下是祥瑞,这……”曹老夫人一脸担忧,“只怕整个汴京城的人都在说太子殿下是祥瑞,这是好是坏啊。”一开始听到天子殿下是祥瑞的传记言,曹老夫人很高兴,但是后来得知汴京城所有茶楼的说书先生都在说太子殿下是祥瑞,她这心里就开始慌了。

    曹皇后对曹老夫人安抚地笑了笑:“母亲,这是好事,您不用担心。”

    “真的没事吗?”曹老夫人还是不放心,“现在这件事情穿得沸沸扬扬,真的没事吗?”

    “没事。”曹皇后明白曹老夫人在担心什么,握住她的手,轻轻地拍了拍。“旸旸是太子,是大宋的储君,被看做是祥瑞是一件好事。”

    “官家那边?”曹老夫人一直都知道宋仁宗对他们曹家颇为忌惮,她害怕太子殿下是祥瑞这个传言会惹宋仁宗不快。

    “官家对此很高兴。”曹皇后继续安慰道,“您忘了,初一那日,濮王说旸旸是祥瑞,还说旸旸福泽深厚,官家听了很开心。”

    听到曹皇后这么说,曹老夫人这才想起来,心里登时安心了。

    “我就是怕官家听了不高兴。”

    “旸旸是官家唯一的儿子,是大宋的储君,官家听了怎么会不高兴。”曹皇后言道,“官家巴不得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旸旸是祥瑞。”如果赵旸不是宋仁宗唯一的儿子,那么这个传言很有可能会惹宋仁宗不悦。

    “那就好,那就好。”曹老夫人长舒一口气,“我这心里放心了。”

    “母亲,万事有我,您不用担心。”

    曹老夫人紧紧握住女儿的手,微微叹了口气说:“官家一直对我们曹家……”说到这里,她没有再说下去,“这些年委屈你了,好在你现在有了太子。”当初女儿被选中入宫做皇后,她是不愿意的。她知道女儿进宫不会幸福,但是她不乐意也没有办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女儿入宫为后。

    这十来年,女儿虽贵为皇后,但是一直没有为官家绵延子嗣,有不少对女儿不好的传言。她听了后,非常气愤,同时又非常心疼女儿。不是女儿生不出皇子,而是官家不想让女儿生下皇子。好在女儿现在生下了太子,太子又聪慧伶俐,没有人敢再说女儿的任何不是。

    “母亲,我现在很好。”

    “你好,我们就好。”曹老夫人就曹皇后一个女儿,从小就极为疼爱。

    “母亲,我有一件事情想跟您商议。”

    曹老夫人见女儿神色严肃,心头不由地一凛,“什么事情?”

    “母亲,不是什么大事,您不用紧张。”曹皇后温和道,“我想等旸旸再大些,让他去曹家学习兵法和武艺。”

    曹老夫人被曹皇后这话惊到了:“你想让太子殿下去曹家学习兵法和武艺,官家会答应吗?”

    “这事,我会跟官家好好商量。”曹皇后想到儿子在兵法上的天赋,轻笑道,“母亲,旸旸不愧是我们曹家的孩子,在兵法上很有天赋。”

    “是吗?”

    曹皇后详细地跟曹老夫人说了说赵旸在兵法上的天赋,以及他想要收复幽云十六州的豪情壮志。

    曹老夫人听完后,先是一脸震惊,随即一脸惊喜:“太子殿下跟你小时候一模一样,你小时候最喜欢听你祖父说带兵打仗的事情,你祖父跟你说兵法,你也是一听就懂。”

    “我记得,不过那个时候我六七岁,旸旸比我小时候聪明。”

    “这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回去跟你叔父说一声,你叔父应该会非常乐意教导太子殿下兵法和武艺,但是……”曹老夫人微微蹙眉,“就怕官家不答应。”曹皇后的父亲在几年前就病逝记了,如今曹家的家主是她的叔父。

    “我会说服官家的,您回去跟叔父说一声,让他心里有个准备。”曹皇后说道,“等到旸旸四岁,我就送他去叔父身边学习。”

    “好,我回去跟你叔父说。”曹老夫人是巴不得太子殿下在他们曹家学习兵法和武艺。“对了,再过两日就是上元节,我到时候叫人送几盏灯给太子殿下。”

    “好。”

    曹老夫人很想留下来跟女儿,还有外孙一起用午膳,但是她怕她在宫中待久了,会惹宋仁宗不高兴。跟曹皇后说完事情,她就起身告辞了。

    曹皇后让春玉把曹老夫人送到宫门口。

    等曹老夫人离开后,苗昭容这才回到坤宁宫,她没有问曹老夫人来找曹皇后是不是有事,而是跟曹皇后说起上元节的事情。

    “再过两日就是上元节,福康吵着闹着要出宫,只怕明日就会来求您。”去年的上元节,宋仁宗带着曹皇后和福康公主去宫外观灯。带曹皇后出去,主要是为了让她看好福康公主。“娘娘,今年的上元节,官家应该会带您和太子殿下一起去宫外观灯。”

    “不一定,上元节观灯的人太多了,官家会担心旸旸被挤到或者被吓到。”曹皇后见识过上元节的拥挤,“我也不放心。”

    “也是。”

    此时,福康公主正在跟宋仁宗撒娇,让宋仁宗带她出宫观灯。

    赵旸也想出宫。他穿到大宋有一年多了,到现在还没有出过宫。现在有机会能出宫玩,他当然不放过。再说,宋朝的上元节非常热闹好玩,他想去见识下。

    他上辈子演过宋仁宗,在那部剧里见识过宋朝上元节的热闹,但是据说剧里的上元节不及历史上一半热闹繁华。

    “爹爹,我也要去。”

    “你不能去。”

    一听这话,赵旸就不乐意了,鼓着脸问道:“为什么我不能去?”

    “你太小,不能出去。”宋仁宗见儿子不高兴了,温声地哄道,“上元节人多,爹爹担心你会被伤到。”上元节的时候,整个汴京城挤得水泄不通。每年上元节,都会有人受伤。

    “爹爹你不是抱着我吗?”赵旸说道,“你抱着我,我就不会被伤到啊。”

    “就算爹爹抱着你也有可能会被挤到。”宋仁宗看向福康公主说道,“今年上元节,你乖乖地在宫里过。”

    福康公主不满叫道:“爹爹!”

    “叫也没用,今年上元节,我们就在宫里赏灯。”宋仁宗担心带福康公主去宫外赏灯,不带赵旸去,赵旸一定会跟他闹,索性两个都不带,就在宫里赏灯。

    “爹爹……”福康公主还想求,结果宋仁宗一个严厉的眼神扫过来,她吓得不敢再说了。

    赵旸眼珠子滴溜溜地转了转,立马有了主意,决定待会回坤宁宫,求嬢嬢带他们出宫观灯。

    福康公主也想到曹皇后,对赵旸使了使眼神。

    赵旸会意,对她轻点了下头。

    宋仁宗见福康公主和赵旸他们俩在挤眉弄眼,就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你们去求皇后也没用,朕不同意,皇后也不能带你们出宫。”

    “爹爹,您不带我们出宫玩,还不允许嬢嬢带我们出去玩啊。”福康公主气呼呼地说道,“您太坏了。”

    赵旸非常赞同地点头:“爹爹坏。”

    宋仁宗气笑了:“不允许你们出去玩,爹爹就是坏人?”

    “就是坏人。”福康公主想了想说,“爹爹,旸旸还没有出过宫,您应该带旸旸出记宫。”

    “我要出宫玩。”赵旸走到宋仁宗的身边,双手抱着他的腿,仰着小脸对宋仁宗撒娇道,“爹爹,你带我出宫看灯会,我还没有看过。”

    宋仁宗伸手摸了摸儿子的小脑袋,哄道:“等你长大了,爹爹就带你出宫玩,但是现在不行。”

    “我已经长大了,爹爹你就带我出宫玩。”

    “不行。”

    宋仁宗刚把话说完,就见儿子瘪起嘴,一副要哭的表情,吓得他赶紧说道:“爹爹考虑下。”

    赵旸立马收起要哭的表情,欣喜地问道:“真的?”

    “真的。”宋仁宗怕被儿子和女儿一直揪着这件事情不放,连忙对张茂实说道,“送太子和公主回坤宁宫。”

    “是,官家。”

    “爹爹还有劄子要批,你们先回坤宁宫,中午爹爹去找你们。”虽然朝廷还没有上朝,但是这段时间还是不少劄子送到宫里来。

    “爹爹,那我们不打扰您了。”

    见福康公主和赵旸终于走了,宋仁宗在心里松了一口气。

    “旸旸,我们待会再求求嬢嬢吧。”

    赵旸点点头说:“好。”刚才被他爹爹忽悠了。爹爹说考虑,并没有说答应他。看来,爹爹并不打算带他们出宫看灯会。

    一回到坤宁宫,福康公主就跑到曹皇后的身边,挽着她的手撒娇:“嬢嬢。”

    曹皇后伸手拍了下福康公主的头,好笑地说:“想求我带你出宫看灯会?”

    “嬢嬢英明。”福康公主拍了拍曹皇后的马屁,“嬢嬢真聪明。”

    苗昭容笑骂女儿道:“你这点小心思,我都能看出来,更何况娘娘。”

    福康公主对苗昭容吐了吐舌头:“姐姐,你又不同意我出宫看灯会。”

    “去年上元节,你差点出事,你忘记了?”苗昭容不太喜欢人多的地方,她小时候在上元节差点走失。从那以后,她就不喜欢去街上看灯会。“宫里的灯不好看吗?”

    “宫里没有宫外热闹好玩,再说旸旸还没有出宫看过灯会。”

    “你不要拿太子殿下说事。”苗昭容板着脸说道,“就算嬢嬢同意你去,我也不同意你去。”

    “嬢嬢……”

    “我今年不想出宫看灯会。”

    福康公主见她求没用,就求救地看向赵旸。

    赵旸刚准备开口,就被曹皇后打断:“旸旸,你太小,不能出宫看灯会。”

    不管赵旸和福康公主怎么央求曹皇后和宋仁宗,他们就是不答应带他们出宫去观灯。没办法,赵旸只能哭了。

    一开始,宋仁宗和曹皇后见儿子哭了,并没有心软答应,但是后来见儿子越哭越凶,哭得嗓子都哑了,他们最后还是心软同意了。

    会哭的孩子有糖吃,赵旸深知这一点,所以利用这一点来谋取他想要的东西。再说,他年纪小,有权利哭闹。

    福康公主以为赵旸哭闹也不会让宋仁宗和曹皇后他们同意,没想到最后还是成功了,这让她非常诧异。她以前想要什么东西,姐姐和爹爹不同意,她也哭,但是爹爹说她两句,她就不敢再哭了。可是,旸旸被爹爹和嬢嬢说,不仅继续哭,还越哭越厉害。

    赵旸告诉福康公主,她就是太听话了,让她不哭就不哭,她应该越哭越厉害。

    福康公主听了后,受教地点了点头,决定以后她也要哭得厉害。

    得到了宋仁宗和曹皇后的答应,赵旸和福康公主就盼着记上元节的到来。

    在他们的期盼中,上元节终于到了。

    上元节这天,宫里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灯笼,每一个都非常精致好看。等到晚上点着的时候,会更加漂亮夺目。

    虽然宫里的灯笼精致好看,但是完全吸引不了福康公主和赵旸的目光。他们两个从早上醒来,就在盼着晚上早点到来。虽然他们很焦急,但是晚上不会因为他们心急就早点到来。在晚上到来之前,他们还得乖乖去参加上元节的午宴。

    上元节是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王室宗亲们会进宫拜见宋仁宗和曹皇后,祝贺上元节。大臣们不用进宫祝贺,毕竟上元节的午宴是家宴。

    午宴结束后,赵旸和福康公主就安耐不住,催着宋仁宗和曹皇后他们出宫。曹皇后他们被催得没办法,只好提前带他们出宫。

    出宫前,他们还特意装扮了一番,扮作普通富贵人家。

    出了宫,宫门口停放着一辆牛车。

    赵旸看到牛车时,一脸吃惊。

    牛车?!

    不是马车?!

    曹皇后见儿子惊愕地盯着牛看,想起来儿子是第一次见到牛,就认真地跟他介绍了起来。

    赵旸惊愣了一会儿后,这才想起来宋朝的马非常紧缺。马基本上被用来做战马,人们出行的话,主要还是靠牛车。

    宋仁宗把赵旸抱在怀里,接着曹皇后刚才的话,继续跟他说有关牛的事情。

    在教育赵旸这方面,宋仁宗和曹皇后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两人每次都会十分认真地教导赵旸,哪怕是一件很小的事情,或者是一个很小的东西,只要赵旸没见过,或者不知道,他们都会非常耐心地告诉儿子。就像这头拉着他们的牛,他们会详细地把牛的特征和作用告诉赵旸。

    坐在曹皇后身边的福康公主,虽然知道牛是什么,但是还是听得非常认真。听完后,她感叹原来牛这么有用。

    赵旸坐在宋仁宗的怀里,双手扒在牛车的车窗上,探出半个脑袋,双眼好奇地盯着车窗外看。

    他们现在还没有到闹市,还在皇城附近。这附近非常安静整洁,没有半点热闹。

    宋仁宗见儿子盯着窗外看,就陪着儿子一起看,看到什么就告诉儿子这是什么。

    过了一会儿,赵旸他们乘坐的牛车终于抵达了闹市。

    街道两旁,还有上空都挂满了各种各样的灯笼。街道两旁,还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摊

    br />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