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番外之帝后一家(二)(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二)

    梦竹在福儿身边也是老人儿了。

    当年在黑城时,她就在福儿身份服侍,后来进了宫,成了福儿身边的贴身宫女。

    等她到了年纪,本来福儿想赐婚给她,或是放还出宫,可梦竹并没有想出宫的想法,如今她是坤元宫的管事姑姑,也是福儿的心腹。

    恰恰因为了解娘娘秉性,又知晓许多外人不知的‘秘密’,在听闻皇后娘娘问起太子殿下从江南带回一个女人的事,梦竹沉默了一瞬。

    “据说此女是苏州当地一个士绅所赠,殿下似乎对其并不太看重,东顺将其安排在东宫西北角,临着丽园门一处不起眼的厢房里。”

    说到丽园门,福儿不禁思绪飘浮,想到当年自己初入东宫,起初学规矩时,也住在丽园门附近。

    所以梦竹一说,她便知晓是什么地方。

    梦竹用住处来佐证,此女并不受太子看重,似乎也能说通。

    “太子昨日才归,大概还没来得及对其做出安排。若真无事,今日太子妃和狄良娣也不会来坤元宫了。”

    本身太子从外面带个女人回来,就是一件让人瞩目的事。

    “娘娘……”

    梦竹无言。

    她是清楚娘娘心结的,本身娘娘对殿下娶了三位妃嫔便有些不满,但这种情绪很隐晦,大抵也只有像她这样极为贴身的人才能洞悉。

    连两位公主都不知。

    恰恰因为隐晦,因为敏感,所以梦竹也不好直言相劝,只能隐晦的侧面的通过其他东西来暗示,寄望母子二人之间不要产生心结。

    “罢了,如今说这些还尚早,太子也大了,也有自己的想法。”福儿长吐一口气,“我去睡一会儿,酉时叫我。”

    ·

    与此同时,紫宸殿中。

    忙了一上午加半个下午,卫傅处理完今日所有的政务,这才有功夫见太子。

    卫傅没在御书房见儿子,而是选择了较为轻松的偏殿。

    临窗的大炕上,摆放着深黄色的靠背、引枕和扶手,父子二人一人在左,一人在右,坐在炕桌的两侧。

    卫稷的坐姿相对板正,卫傅的坐姿就随意多了。

    靴子脱了,盘着腿,右肘支在扶手上,半靠在靠背上。

    “这趟你去苏州……”

    同样的身材修长,同样的气质温和,只是卫傅经历岁月的沉淀,身上多了几分不怒而威,而卫稷更温和也更沉静。

    当然,在面对父亲时,卫稷一改平日在东宫属臣及手下面前的深不可测,显得要更‘活泼’一些。

    “这些公务朕相信你能做好,你心中也有数,朕就不过问了。你从外面带回来的那个女人是怎么回事?”

    卫稷脸上逸出一抹不显的苦笑,他就知道父皇定要过问。

    不过他未做任何遮掩,父皇会知道也并不稀奇。

    “儿臣这趟去苏州,苏州府台南安康择了一处叫静园的地方,为儿臣接驾。此地乃当地一名姓杨的商人所有,此人倒也识趣,儿臣住在静园的这些日子,未曾上门打扰儿臣,衣食住用可见妥帖,不让人反感,此女便是对方谴来服侍儿臣的人之一。”

    卫稷也不是第一次出京办差,从他过了十七,领下第一个出京的差事,这几年下来,北方去的不少,南方尤其是江南一带也没少去。

    出京在外,没少和当地官员士绅豪商打交道,深谙其中门道。

    堂堂的太子殿下,谁会放过如此好攀附的机会?

    好吃好喝好玩的侍候着,这都是最基本的,送金子送银子送各种奇珍异宝,送田地宅子美人的更是不胜枚举。

    这些卫傅也知道,但知道太子办事向来有章法。

    堂堂的

    皇储,未来天下都是他的,自然也不在乎这些身外之物,自然不会收用这些容易授人口实的好处。

    金银财物不收怎么办?

    那自然是送美人了。

    反正光卫傅知晓的,就有很多人给太子送过美人,但让他带回京,还是第一次。

    “听说常氏和狄氏总是去坤元宫叨扰母后?”卫稷突然道。

    卫傅看向儿子,眨了眨眼。

    突然笑了。

    “你个臭小子!”他摇头笑了两声,拍了拍卫稷的肩膀,“好好想想等会儿怎么跟你母后解释。”

    解释?

    怎么解释?

    卫稷微微蹙眉。大臣们面前颇有乃父之风,俨然是大燕历来以来最优秀的皇储,就该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太子,眼中露出了点无措之色。

    “父皇……”

    “罢了罢了,此事我去与你母后说,有些事情还是说透了好,总是这么扔着也不是事。”卫傅叹息道。

    卫稷如释重负:“谢父皇。”

    .

    晚膳时,父子二人是一同回坤元宫的。

    福儿一看就知二人是在紫宸殿商议完政务,又一同折道来了坤元宫。

    一桌子菜,菜式比平时丰盛多了。

    防止失联,请记住本站备用域名:

    帝后素来节俭,平时二人一同用膳,也不过六菜一汤,若有公主皇子共用,一人再加两道菜。

    显然这一桌菜有为太子接风之意。

    “大哥!”看到卫稷的圆圆很高兴,围着他说话,“你这趟去苏州,回来有没有给我和小姑姑带好玩的东西?”

    “自然没忘。明日我让东顺送到你宫里的去,小姑姑也有。”卫稷神色温和道,不忘对琰瑶拱手行礼。

    琰瑶也挺直腰杆,摆了摆手,示意不用多礼。

    十分有当小姑姑的架势。

    殊不知当年她也跟着圆圆叫过卫稷大哥,还是福儿教了很久,她才改了这个口。

    如今她年纪虽小了卫稷近十岁,但小姑姑总要有小姑姑的样子,围着大哥要玩意儿的活儿,自然由圆圆代劳。

    “好了,都坐下用膳。”

    用膳过程中,十分热闹。

    虽说食不言寝不语,但这规矩在卫傅一家人的饭桌上从没有生效过。

    早先年只有大郎时,大郎是个话唠,卫琦向来喜欢和福儿斗嘴。后来有了二郎三郎,又有了宝宝,这些人都是话多的,更不用说后来又有了圆圆和琰瑶。

    总之每次用膳时,也是坤元宫最热闹的时候。

    规矩都是在外面,在人前摆的,一家人时倒不用那么拘谨。

    期间,圆圆问了很多卫稷在苏州的事,言语之间十分羡慕大哥能去江南,琰瑶也很羡慕,虽说在太上皇和太上皇后的口中,她是去过江南的,却没有记忆了。

    琰瑶很想去一趟江南,这回她那么生太上皇和太上皇后的气,就是因为二人要去江南,但没带她一同。

    饭罢,圆圆和琰瑶该回公主所了。

    卫稷也站起来告退,说顺道送二人回去。

    福儿一直想找机会和儿子单独说几句话,可一直没找到机会,望着三人离去的身影隐隐有些无奈。

    “怎么了?”

    晕黄的烛光下,一个身影突然横到福儿面前。

    刚沐完浴,正坐在妆台前梳发的福儿,叹了口气,放下梳子,站了起来。

    “没什么。”

    “怎么就没什么?你有没有心事,朕难道看不出来?”

    卫傅挑眉,拉着她来到贵妃榻上坐下。

    “真没什么……好吧,好吧,”福儿有些无奈地改了腔调,“太子从

    外面带回来一个女人的事,你知道?”

    当然知道。

    “你在纠结此事?”

    福儿看了他一眼,没说话。

    “其实朕不太理解,你为何如此纠结太子后院的事。太子已过了加冠之年,算是一个成年男子,有妻有妾,如今又有子有女,别说四个女人,哪怕是四十个也是常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