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生活啊(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萧徳妃回过神来,点头允了。

    晚膳献上,各种大宋精巧的美食摆桌上盘,光在美食这一道,便胜过辽国宫廷许多。

    但她如今便是山珍海味,也提不起胃口,随意吃了两口,突然皱起眉头:“阿撒呢?怎么没来见我?”

    婢女们对视一眼,有人小声道:“他、他在泽园。”

    ……

    同一时间,耶律阿撒和其它辽国宗室,正在泽园最贵的包间里看着台上的戏曲表演,这种将歌、舞、唱、故事集合到一起表演让他十分新奇喜爱,难以忘怀,看了一出又看一出。

    做为萧德妃的儿子,他素来是宗室里的领头羊,打赏也十分大方,甚至还和一个大宋的公子哥斗了起来。

    那个大宋公子居然压过他成了榜一,能让唱木兰诗的李大家单独给他唱曲,这岂能忍?

    他从袖中拿出一叠皇钞,纷纷扬扬地撒下,立刻便引起了在场观众的惊呼,更得到了前所未有瞩目。

    旁边的其它的宗室亲族们,则感慨起大宋的繁华美好。

    “那,咱们还回去么?”有人问。

    周围顿时沉默,大家都不由自主地避开了别人的视线。

    连他们最自信的打猎,大宋这里的人都能玩出花来,能吃喝玩乐,享受最好的生活,他们其实一点都没兴趣回燕京——那里贫穷且冷清,还得时刻担心金国打过来。

    如今大家都在大宋安家置业,谁想回去,便自己回去就是。

    “别看我,”耶律阿撒给自己倒了一杯美酒,“父皇去世时,宁愿遥立远在辽东的耶律敖卢斡为帝,也不愿意让我沾这浑水,我怎么可能回去。”

    于是众人纷纷表示赞同,其实有的事情接受了,且生活还能过得去,也就没那么大的压力了。

    复国什么的,还是交给能人吧,比如萧干,比如耶律大石。

    -

    辽国宗室们只想享受,那肯定是不行的,要长年住在大宋,要么得入大宋的户籍,要么就要去专门接受各方来使侨区。

    但这些都是小事,自有人操心,烦不到赵士程面前。

    他总是很忙的,李彦仙回信,说平州的张觉收到大宋回信后,十分愤怒,觉得大宋看轻他和他的五万将士,当时就叫嚣着大宋小儿欺他,要投奔金国。说是这么说,可一连三五天,又没一点要投金国的准备,反而找他再送了一封信,说五千军卒的军饷太少了,能不能再多点,他只要两万便愿意归降于大宋。

    赵士程可没有和人讨价还价的意思,立刻回信李彦仙,五千已经是看在他归降的功劳上了,不可能有多。

    回完信后,赵士程又看到朝臣的上书——该怎么庆贺拿下幽云十六州。

    这些人,事情都还没有落定,就准备开香槟了。

    随手划了个叉,将奏书丢到一边,赵士程又翻开下一本。

    是户部算出的治理燕京所需钱财。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金国南下入关,给燕京府造成巨大的损失,如果不及时调拨粮草平抑粮价,那过些日子,必然会有大量流民,如今没有了辽宋国界,他们是能直入河东的。

    另外,辽国朝廷在燕京时,收缴了大量农具,熔炼做为兵器,为了小麦秋耕,必须调拨一大批的农具。

    燕京要开恩科的话,那么统计士子、设立考场、又会是一大笔支出——总不能让他们来东京城赶考,以如今燕京之地的贫瘠,能走几十里赶考就已经是中等人家了,连大户都不定出得起远行的费用。

    唉,又多了一个吞金兽。

    赵士程划拉着清单,压力并不大。

    他思考着燕京府周围的矿山,门头沟只是燕京的小前菜而已,真正有潜力的是唐山一带的煤铁矿,那里不但产量丰富,而且靠近渤海湾,运输极为方便,这颗韭菜要是养起来,将来就能盘活整个东北的大开垦……

    虽然现在还在努力开垦两湖两广,但东北却也是不能放弃的,不只是黑土地的强大产出,更重要的,只要能开垦,就能完全转化为汉地,强大的汉族文化会直接改变那里的种族结构,不用再担心冒出个后金什么的,也更易于治理。

    燕京府和辽东连在了一起,他就有了图谋关外的基础。

    目前,他治下的大宋财政十分健康,有不少盈余可以用于投资,工业暂时不用太急,新的市场还在孕育,投入太多容易生产过剩,反而不利于健康发展。

    等棕油、蔗糖等食物大规模生产,把农业的基础盘提高,工业发展才能再健康——谁让他现在没有能大量倾销的殖民地呢,只能吃自己了。

    东北那可是好地方啊。

    没有大清带来东北,可不得他自己努力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