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有道理(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交给山水,让她随便处置,他们一行人拖家带口,却没走陆路,而是前去新镇的港口,踏上了去海州的船。

    如今海州到新镇的航路已经十分成熟,一天的时间,就能顺着西风从新镇到淮河入海口,再顺着淮河,一路直上汴京,顺着黄河,北上太原,不用担心陆路的贼寇,大运河河道繁华,沿途休息、补给也极为容易,是如今北上最便捷的路线。

    就是这路上极为无聊,也没办法放鸽子,赵士程一家人都闲极无聊,于是种氏和老赵便开始在船上玩儿子,一会要听曲一会要娱亲,而赵士程被折腾烦了,就去玩那个有些内向的小弟弟柿子,这个小孩儿特别胆小,但唯独不怕赵士程,如今难得有和哥哥在一起的时间,每天有空就赖在哥哥身边,仿佛一条小尾巴。

    在这路上老赵又让一位妾室又怀孕了,赵士程曾经担心她会不会吃醋,种氏对这种事很无所谓,按她的说法,四十出头的她已经不会与老赵同房了,因为她这个年纪,再生孩子既危险又伤身,而这些儿子又有国库供养,不会分薄她儿子的家财。

    ……

    就在赵士程客舟上辗转反侧时,他派出的先期人手,已经在太原开始大展身手。

    这次赵士程派去太原人手,是在新镇的几个工坊里精挑细选出来的人手,每个都可以独自掌管一个新的作坊,而这些人的首领,名叫陈规,四十来岁,看着有些瘦弱,是王洋的朋友,也是同窗。

    如今,陈规正拿小心拿着一个玻璃水平仪,测量地形。

    “陈头儿,你说你一个大老爷,何必跟着咱们餐风宿露,去教书多好啊!”旁边一名同行起哄道。

    “你以为我不想?”陈规长叹一声,“我从十三岁,考到了三十三岁,从文科,又转到明法科,却依然遥遥无期,在县学里荒废年华,若不是王符渤点醒,我还在那通读条例,想着被八行举进士呢。”

    他是密州本地人,前些年在县学里等着考试,后来王洋名声鹊起,他便想着跟着王洋混些名声,再让县学以“仁”举荐入太学,结果一入此门沉似海,他在神霄学校里知道“化学”之道后,完全沉迷其中,一发不可收拾,进度一日千里,一年不到就已经是可以独立制碱的人材,还是首批接触火器的人,加上薪资不菲,再看那些明法科的书籍,便充满了嫌弃,不太有兴趣了。

    他现在,想跟着王兄弟干一番大事业,再试试走王荆公的道路——明法科本就是偏门,不像文科那样属于正科,他就算考上了明法科进士,那顶了天也就是县令,更别说如今朝廷为蔡氏一手把持,无权无势者,连被县学举荐都不配呢。

    如今,他们准备在晋阳的旧城之地上建立一座工坊,这里紧邻汾河,不惧无水,还有一条小的支流,陈规考察了这片地域,觉得非常合适,他甚至还有一新想法。

    “你们说,要是咱们把这条小河截了,然后把水填到这片洼地里,就会有一个很大的水塘,到时洗煤、沉淀,还用很多用水,都能放在这里。”陈规在地上用树枝画了个简单地图,指点道,“还有冶铁的冷却水,也能解决。”

    “妙啊,咱们还可以挖深一点,挖出来的土就地烧砖,还能用来建窑!”

    “这池子可以和汾河连着,这里石碳可以顺着水直接到咱们坊里!”

    “炼焦坊最重要,肯定是中心位置,这里我要了!”

    “治铁不能离炼焦太远,这里我要了!”

    “碱最重要,这边我占了!”

    “玻璃坊最赚钱,你们给我留点地方!”

    “可是陈老大,”一名年轻人迟疑道,“这得花多少钱啊……”

    “怕什么怕什么,山水行主有的是钱,咱们只要写得有理有据,她肯定会同意的!”陈规傲然,然后补充道,“不是小公子一家也要来太原么,咱们可以说这个池子是为他家挖的,这是要给他们建园子!”

    “这——”那年轻人实属被惊到了,“咱们这些工坊成日里烟熏火熛的,小公子一家能住?”

    陈规轻咳一声:“理由,只是理由,先把挖池子的钱要到了,后边再想其他的办法,后边的二期三期再慢慢要就是,你们想不想要大工坊了?”

    二期三期这些词都是小公子弄出来的,他们新镇也是这么建出来……想到这,周围众人纷纷意动。

    “不错,小公子素来聪慧,又懂炼丹,他定能懂得。”

    “对对,咱把最好的地方给小公子一家留出来就好!”

    “老大你写就是,咱们都按手印!”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