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愿者上勾(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一个三四岁就能天下之事观察入微的神童,对他们种家、对赵仲湜,都不是什么好事。

    前些日子,南方的道士张怀素就说了几句金陵有王气,想在金陵城混个座上宾客,就被人告发谋反,当今官家不但把他交往过的权贵杀了个三连,连着请他吃过饭的宗室亲王也被赐死——这种莫须有太厉害了些,以至于宗室武勋之间,普遍产生了恐惧。

    赵虎头表情这才缓和下来,这次是他不谨慎了,但好在他也流着种家的血,这种事情,小舅舅遮掩还来不及,必不会到处言说。

    种彦崇看他不生气了,便软声道:“虎头,舅舅真的很有诚意,你就给我说说吧。”

    赵虎头看了他一眼,终于开口:“想灭西夏,有一点极为关键,舅舅可知,维州之辩?”

    种彦崇挑眉,做为一名战将,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件事,维州是川西重镇,居高临下,史书上所说“(维州)东望成都,(成都)如在井底”,唐时土蕃和唐朝为这座城相争了无数次,土蕃占据维州后,还给专门改了个名字,叫“无忧城”,可见它的重置之重要——占据这里,就可以高枕无忧。

    “虎头你是说,牛李对于维州之辩?”种彦崇思维敏捷,举一反三。

    松元忍不住上前一步,想问又不敢问。

    赵虎头看了他一眼,种彦崇便顺便给他们解释道:“唐朝敬宗时,长年争战,两国疲惫不堪,于是唐与土蕃签订合议止战,但不久后,维州土蕃反叛,向大唐投降,献出维州城,但牛李两党各执一词,最后皇帝说不能收此城,会破坏两国合议,于是便把维州城和投降于唐的将领,又还给了土蕃。”

    说到这,种彦崇道:“虎头,我想说不是维州,是本朝吧?”

    同样的事情,宋朝也发生过,就是五路伐夏却在永乐城大败后,大量军民成了俘虏,神宗被气死,高太后听政,起用司马光,于是司马光把先前从西夏拿下来的千里土地,全还给了西夏,用来交换俘虏们,并重新签订了合议。

    为这事,司马光还专门把维州之战拖出来,在资治通鉴里写“德裕所言者利也,僧孺所言者义也,匹夫徇利而忘义犹耻之,况天子乎!”,意思就是说想要维州的人是在说利益,退还维州的人是为了守诺和道义,匹夫都以见利忘义为耻,何况是天子这种道德表率呢?

    一想起这事,种彦崇就恨得牙根发痒,司马光那老匹夫一句不可见利忘义,就把他们西军用命还回来的四座城池还给了西夏,当时西军的所有将领们都义愤填膺,恨之入骨。

    和聪明人说话就是方便,赵虎头道:“灭夏之战,不在军中,而在朝堂。”

    种彦崇一时困惑,等他继续说。

    赵虎头拿了一张纸,在上边画出黄河的几字,又简单勾出祁连、秦岭、六盘山等地的位置:“舅舅可知新筑城池平夏城在何处?”

    种彦崇当然知道,于是在图上顺手标出来,然后又标出几个新的城寨。

    就是靠这些新修的城寨,以此为据点凭借一个个险要城池,大宋才能在后来挽回颜面,不但扩土两千里,并且对西夏形成巨大优势。

    “舅舅,修这些城寨,花了多少钱?”赵虎头又问。

    种彦崇嘶了一声,有些心虚地道:“旁的我记不清了,但光一个定戎寨,就花了役夫三千余人,每人日支铁钱四百文,修了约莫一年多吧……”

    这种开销,大辽看了会流泪,西夏看了会沉默。

    “那为什么最近没有再修寨子了?”

    “没钱了。”种彦崇直接了当地道,“都让陛下拿去修宫室了。”

    “所以,回到最开头,上策就是找如今经略西北军童贯公公,想要再继续这样打西夏,就得在朝上有一个稳得住的权臣……”赵虎头叹息道,“可童贯生性贪功,怕是容易半途而费。”

    种彦崇忧愁道:“那下策呢?”

    赵虎头撑起下巴:“那就得是火力覆盖,才做得到了。”

    种彦崇没听过这个词,苦思冥想后,期盼地看着孩子。

    赵虎头微笑起来,那目光,仿佛在看落入网中一条鲜鱼,正在活蹦乱跳。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