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鱼龙白服,略知丝绸施手段(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就在和购买衣裳的绸缎庄成衣店的伙计聊天。

    “小哥啊,这长衫面料是真好,手摸着就如同流水绕指,感觉正是好。”

    深通人性的李睿,当然就是赞美开路。

    果然,人都是爱听好话,这小伙计听着客户对自己家产品的夸奖,就犹如是自己得到了夸奖一般。

    这年头,多数人,都是到裁缝店去量体裁衣。特别是有钱人,因为女眷不方便出门,更是会把裁缝请到家里去给自己家里人量尺寸。

    相对而言,这成衣店的生意并不是太好,而这丝绸衣物本来就价格昂贵,因此买成衣的人就更少了。

    加上这眼前的豪客已经花了数百两银子买成衣,这小伙计自然也是要把这贵客伺候好的。

    “贵客,您真是行家,这可是我们青溪最好的丝绸作坊织出来的,而且您看的这件成衣的做工都是那里手艺最好的绣娘做出来的。”

    “我如果有批量的购买需要,如何操作?”

    看着自己身上的丝绸长衫,李睿开始给这小伙计下套。

    这叫做杨五斤的小伙计可是个实诚人,听自己接待的这个不但已经消费了数百两银子,而且还有继续消费,甚至是批发意图的贵客的说辞后,马上就信以为真。

    此时的杨五斤,那自然是要赶紧拉近双方关系,极力促成这桩大生意成交的。

    别的不说,促成了生意以后,自己在掌柜和东家面前就你能好好的表现一番,或许明年就能干个二掌柜也说不定。

    “贵客,您算是问对人了,咱们这个成衣店可是如意坊开的,这如意坊可是这青溪最大的丝绸作坊。质量一定是有保障的。”

    “当然,您要是量大,我是做不了主的,我给您引荐我们掌柜,让他和您谈,您意下如何?”

    李睿此时已经决定和这个丝绸作坊如意坊做做生意了。要搞清楚这青溪的内幕,难道还有比自己亲自参与进去更好的方法?

    “好啊,那就麻烦小哥请你们掌柜出来谈谈吧。”

    李睿说着,深谙皇帝不差饿兵原则的他,随手抛了一块大约五钱的碎银子给杨五斤。

    然后装作漫不经心的问:“只是现在方腊造反,咱们这生意还能做吗?这几件衣服我穿了就走,那没事。可是量一大,这沿途战乱,我怎么运输啊?”

    “贵客放心,方帅从不对商业伸手。咱们现在比以前的生意还好做,因为方帅不收税,咱们这价格已经比以前降了一成了。早就把其他地方丝绸作坊的生意抢光了。”

    李睿一下就抓住了重点,这方腊不收商税?真是个狠人。

    听到小伙计这句话,李睿已经对这青溪县老百姓愿意跟着方腊造反的原因,有了一个大致的认知。

    目前看起来,这很简单,就是方腊笼络住了这青溪商业。

    这青溪由于一直都是商业城市,老百姓本来就是以经商或打工为主,兜里都有两个钱。也就是说着青溪老百姓比较富有,不涉及饿肚子的问题。

    不饿肚子,又不自己种粮食,那自然是对女帝推广的土豆和番薯没有什么兴趣。自然就谈不上对女帝的感激。

    相反,由于商业的税收比较重,这青溪老百姓更是深受其苦,自然对女帝也没什么好话说。

    此时,方腊却免除了这些几乎占了青溪八成人于丝绸相应的税收。那老百姓哪有不对方腊感激涕零的?

    当然,想到这些的李睿,并没有放弃通过购买丝绸制品而混进青溪商业圈的意图。

    “产品价格低当然好,可是我运的出去吗?”

    就在李睿提出这个问题以后,还不等小伙计杨五斤回话,从成衣店的后面转出来一个小老头。接口就回答了李睿的问题:

    “放心,贵客,方帅绝对是保护我们生意人的。要不您说的个地方,我们帮您运过去,到地方了您再付尾款。”

    李睿微微一点头,嘴里还是很客气的问:

    “未请教,这位老先生是?”

    “小老儿也姓杨,是这小伙计的家乡长辈,虽然已经五十岁,但也只混到了这间成衣坊的掌柜,贵客叫我杨掌柜就好。您有什么想法,都可以给我说,小老儿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如今这个年代,活到五十就已经算是长寿,而活到五十,还能在一间店子做掌柜,这就说明这个杨掌柜一定有过人之处。

    否则早就被东家打发回去养老了,天下乌鸦一般黑,作为资本家的东家是绝不会掏钱养闲人的。

    br />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