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棋 第19章 肆意挑拨叔侄情,探听宫中赵良(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卫礼凑了过去,低声道:“陛下,裴大人来了。”

    “嗯。”元承熙皱着眉,头也不抬地回了一句。

    卫礼站回之前的位置,冲顾七挥了挥手,李冒在身侧言道:“大人进去吧,奴才在外面候着。”

    “多谢李公公。”顾七轻抬腿走了进去,李冒在外将门关上。

    “参见陛下。”跪于桌前,俯首叩头。

    过了一会,头顶上传来元承熙的声音:“起来吧。”

    >  见顾七起身之时有些跛脚,元承熙开口问道:“受伤了?”

    “回陛下,皮外伤,不碍事。”

    “别站着了。”他放下手中的奏折,端起面前的茶盏:“赐座。”

    “谢陛下。”

    顾七刚坐定,听到卫礼在旁边问道:“陛下,晚些要去哪里用膳?”

    元承熙放下茶盏道:“去赵良人那里吧。”

    “那奴才先去御膳房,吩咐他们准备午膳吧。”

    “嗯。”

    顾七转过头,看着卫礼离开御书房,关上门的一霎那,像是在吩咐什么,旁边的李冒频频点头。

    “今日你来见朕,可有要事?”

    忙将头转回来,面向元承熙答道:“回陛下。昨日,臣跟哲王殿下出去了。”

    元承熙脸上没有任何的表情,淡淡地说:“朕知道。”

    “臣在柳府,见到了赵德勋和...”

    顾七佯装为难,并未一股脑说出来。

    抬眼向元承熙的方向看去,他黑着脸,紧皱着眉。

    “和戎狄?”

    这可是你自己猜出来的。

    顾七暗自得意,却面露无辜:“原来陛下知道,怪臣多想了。想来戎将军是得了陛下旨意,特地回都的吧?”

    &nbs p;元承熙冷哼一声,没有说话。

    “那今晨哲王殿下出宫,也是得了陛下授意?”

    元承熙的脸色更加难看,书案上的手不知何时握起了拳。

    “还有别的事吗?”

    看得出,元承熙在强压怒火,自己也不好再继续拨火儿。

    顾七起身道:“没有旁的事,臣回去养伤了。”

    “嗯。”

    顾七行礼告退,出门之时,看到卫礼回来。

    “裴大人这就回去了?”

    “是啊,卫公公...”

    话音未落,便听到里面元承熙几近怒吼的声音:“卫礼!”

    “奴才在!”卫礼忙跑了进去。

    下了台阶,发现轿撵还在。

    李冒远远看见顾七,小跑上前道:“卫公公说晚些裴大人要乘坐轿撵,让奴才先备着。这才等了一会儿,您就出来了。”

    “有劳李公公了。”

    在李冒的搀扶下,朝着轿撵走去。

    想起刚刚御书房中提到的赵良人,顾七禁不住好奇:“李公公可知,这宫中的赵良人?”

    李冒答道:“哦,今年开春待选秀女里,有几位颇具姿色的,其中便有赵良人。”

    “那这位赵良人,跟赵都统是何关系?”

    “这您都不知道?当然是赵大人的长女了。”

    顾七驻足追问道:“从未听闻赵都统家里有个女儿啊?”

    “嗐!”李冒叹了口气道:“如今的赵夫人,是续弦。少将军便是这位赵夫人所出,而那位赵良人,乃是薛大人家的长女——薛芹所生。”

    “工部员外郎薛沛林薛大人?”

    “还能是谁呢,可不就是他。”李冒继续搀着顾七往前走。

    五品官家的女儿,配一个都统大将军,怎么样都说不通。

    李冒也是个藏不住事的人,何不就此多打探一番?

    顾七轻声道:“虽说我朝重文轻武,却也不至于到如此地步。这姻缘实属不配啊。”

    李冒拿眼扫了扫周围,低声道:“大人有所不知,这是先皇旨意。”

    “哦?”思考一番过后,顾七拉住李冒:“想来这位薛大人,老家并不在郡州吧。”

    李冒朝顾七竖起大拇指:“大人真是神了,这薛大人原是荼州人,祖上曾做过荼州刺史,后来家道中落,到他这辈,也是苦读十几载,才落得如此功名。”

    顾七接过话茬,笑道:“也算是光宗耀祖了。”

    “是呢,小心。”李冒掀起轿帘,扶顾七坐稳。

    r />

    元承熙提拔寒门之子,想来是得了他父亲的教诲。若薛沛林是先皇提拔的人,那么将薛芹赐婚给赵煜,意在拉拢还是打压?如今元承熙宠幸赵良人,意在提拔薛家,还是赵家呢?

    “李公公。”

    轿外传来李冒的声音:“大人何事?”

    顾七掀起一角问道:“赵都统续弦的夫人,又是哪位大人的爱女?”

    说起这个,李冒算是提了神儿,喋喋不休地说:“说起这位夫人,可真是了不得。那是宫里郑太妃娘家庶妹,这婚事,还是郑太妃亲口向先皇提的。”

    “郑太妃?”

    “说起这位郑太妃,就必须提一提她的父亲郑老将军了,传说当年他可是...”

    “公公,改日再继续这个话题吧,”顾七捂着肚子笑道:“这眼瞅着要中午了,还真有些饿了。”

    “那奴才去给您拿点吃食,您先坐轿回小院。”

    “多谢李公公,不必拿哲王殿下的,他不回来吃。”

    “好。”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