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章、再生小娘(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子也累倒了,早点休息。”景田氏来到两个儿子面前,开始催促。

    两个儿子还想读书,可是景田氏已经说了,只得收拾书本,上床休息。

    安排两个儿子休息之后,景田氏自己也有些不好意思白皙的脸顿时红了起来。

    平时是让两个儿子好好读书,甚至用凿壁偷光,悬梁刺股来比喻。

    现在儿子读书,自己这个当娘亲,竟然偏偏要他们早点休息。

    还好,现在找了一个搬运箱子的借口。

    不过,为了四娘与五娘,她只有拼了。

    来到卧室,景东还在看书。

    景田氏已经迫不急待了,向着景东使了一个眼色。

    两人马上上床,吹灭灯火,发出让人心动的声音。

    次日景东感觉良好,悠闲喝茶办公。

    万万没有料到,几日之后,他家里的门槛差点被人踏破。

    杨伟今年也是四十左右,在工部当侍郎。

    他五官端正,国字脸,三缕长须,颇有文人风度。

    本来他这个侍郎,在京城也算不上什么高官。

    但是杨伟的岳父及娘子经商,家里倒是也有一些钱财。

    特别他的岳父极有眼光,现在销售赵家庄的制作的物事,在京城小有名气。

    杨伟不像景东,一家人还住在公房,有自己的私人住宅。

    虽然对于住宅他没有什么担心,但是他担心的是自己儿子。

    他有三个儿子,大郎的二十,二郎十八、三郎十四岁,相貌与他年轻有些类似。

    虽然说是儿子越多越好,但是他现在也有苦恼。

    正如龙生九子三个儿子各有所好一样,三个儿子也不一样。

    大郎喜欢读书,如今已经是举人。

    二郎喜欢经商,经常流连于商行门市。

    虽然有时能够挣点小钱,但是让他有些不喜。

    士农工商,士乃是第一,而商乃是最后。

    二郎虽然让他不太喜欢,但是也算找了一条出路。

    但是三郎这个儿子,整个以衙内自居,经常与三朋四友流连青楼勾栏,让他伤透了心。

    有一次杨伟当值回来一身酒气,还有脂粉香气,显然刚刚从青楼勾栏回来。

    他不禁大怒:“汝如此流连青楼勾栏,难道想当柳三变(柳永)不成?”

    柳永虽然诗词传世,但是一生没有中进士。

    “柳絮已将春色去,海棠应恨我来迟”,杨三郎洋洋得意地一边吟词,一边兴高采烈反驳,“这个可是文忠公写的,他可是进士加相公。”

    文忠公乃是欧阳修,乃是大宋文学领袖。

    杨伟气得差点吐血:“文忠公可是先中进士,当了杨州太守后来才写出此词。”

    “父亲,看来你也承认青楼对文人的好处,也许孩儿那天灵感来了,说不定成为第二个文忠公呢?”杨三郎越说越兴奋。

    “顽劣不堪、食古不化、愚不可及,”杨伟脖然大怒,双手指着杨三郎,怒气冲天地吼道,“你如此喜欢青楼,又不喜欢读书,文忠公不能不成,又无柳三变之才,只能成为无用废物。”

    “跪下。”说完,他拿出戒尺,就要狠狠地向着他抽打。

    杨三郎看到父亲要他跪下挨打,急忙转身就跑,一边拼命大喊:“娘亲,娘亲。”

    杨伟脖然大怒,一边拿着戒尺,一边在后面紧追不舍。

    “官人,三郎还小,他那里不喜欢说书,你刚才不是看见他吟词吗?”一个半老徐娘出来,一边双手拦住杨伟。

    杨白氏大约三十多岁,皮肤白皙,五官突出,柳眉杏眼,不过眼角已经有不少皱纹。

    看到杨白氏出来,杨三郎急忙躲在她的背后,战战兢兢望着父亲手里的戒尺,不过眼里却是倔强的目光。

    杨伟扬着手里的戒尺,指着杨三郎,对着杨白氏说道:“娘子,这个竖子子又流连青楼。如此下去,将来必然成为一个浪子。”

    “官人,教化之道,教育为主,打人为辅。打人越凶,效果越微乎其微。”杨白氏一边拦住杨伟,摇摇头说道。

    杨伟铁青着脸仿佛能够滴水,冷冷说道:“娘子,自古慈母多败子。你这是害了三郎。”

    “官人,三郎现在逆反性极强,你打他越厉害,他逆反也厉害。”杨白氏摇摇头,耐心劝解,“前些日子,你打了他,他竟然夜不归宿。”

    看到三郎的倔强目光,杨白氏转身对着他说道:“三郎,对你父亲认错,好好读书,不能再上青楼。”

    看到杨白氏目光,杨三郎放心大半,迟疑几下,从母亲背后出来。

    杨伟恨恨瞪杨三郎一眼,手里的戒尺一扬,让他瞳孔一缩,急忙又躲在杨白氏后面。

    杨白氏眼疾手快,从杨伟手里抢过戒尺。

    “三郎,还不认错,为娘也要打你。”为了不让杨伟不满,她急忙说道。

    杨三郎大喜,来到父亲面前,躬身一礼:“父亲,孩儿错了。”

    “娘子,你这是害了三郎。”杨伟叹了口气,“你看看他眼光没有,根本就没有认真认错过。”

    “官人,奴家已经找到教育三郎的法子。”杨白氏收起戒尺之后,灼灼目光望着杨伟。

    杨伟一脸苦笑,摇摇头:“三郎小时没有教育好,现在已经半大,就如树苗一样,已经成型了,如何能够纠正过来。”

    “当然有法子,就把三郎送到赵家庄学堂。”杨白氏却是胸有成竹,语气充满了自信。

    杨伟愕然:“娘子,你从哪里提到消息?怎么为夫不知道?”

    “你是一个书呆子,只知道当值之事,当然没有把心思放在孩儿身上。”杨白氏纤纤手指,点了杨伟额头,嗔道。

    杨伟惊喜交加,犹豫地问道:“从哪里找人。”

    “找哪个,就是你那个同窗景子边(景东字)。”杨白氏又点了点杨伟的额头,嗔道,“这个门路都不知道。”

    “娘亲,父亲,我不到赵家庄学堂去,哪里太远了,听说有好几千里路,我要娘亲,我要娘亲。”听到父母要把自己送到遥远的几千里路之外四川,杨三郎急了,抓着杨白氏的手臂,差点哭泣起来。

    他毕竟年齿不大,也没有出过远门。

    杨伟脖然大怒,从桌子又拿起戒尺,狠狠地抽在桌子上面,发出啪啪的声音。

    随后,杨伟用戒尺指着指着杨三郎:“如果你愿意踩着挨戒尺,老子就不让你去四川。”

    “娘亲,父亲又要打孩儿。”杨三郎看到看到杨伟手里戒尺,吓得脖子一缩,身子发抖,急忙又躲在杨白氏后面。

    “不要吓着三郎了。”杨白氏又是一把拦住杨伟,摇摇头,“官人,要耐心,要耐心。”

    杨伟瞪了杨白氏后面的杨三郎一眼,气呼呼地说道,“你看看他,油盐不进,不打,怎么能够长记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