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金堂改革(三)(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金堂县的耆老,叫西方求醉。

    这些都是至少具有举人以上的文名的文人,自然是代表金堂县文林。

    刘昂沉闷不已,他原本准备看笑话,看到赵平的试题之后心里顿时凉了。

    这个试题内容哪里是童子出的题,完全是一个官场老手出来的题。

    就是他来出题,也不一定想到如此周到全面。

    据说成都知府秦玉龙及余置制使及监抚朱文炳看了这个试题之后,也不禁点头微笑,纷纷称善。

    刘昂想到这里,对于面试这个玩意儿他完全不懂。

    自古只有书面考试,哪里还有劳什子面试,面试能够有什么效果。

    想到这里,他脸上又不禁露出讥笑的神情。

    面试时间终于到了,考生按照笔试成绩先后而进行面试。

    李月秋作为主考官,对着笔试的第一名张能提出三个问题:“其一,自我介绍。”

    这个好办!

    “其二,与老百姓打交道之中,许多人认为事情繁琐复杂,所以说只要把大事情做好就行,小事能够拖延就拖延,考生如何看。”

    这个不好回答。

    “其三,知府派人来金堂县己时检查,知县安排你晚上辰时写资料,但是你在来的路上遇到严重堵车,你应该怎么办?”

    第三更难回答!

    听到这三道题目,就是刘昂这个官场老油条也不容易面面俱到,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

    他尝试自己来回答,除了第一、第二考题之下,第三自己也难以回答。

    张能的自我介绍还不错,毕竟是家里的长子。

    第二道则是他则从家族角度出发,证明大事小事一起做好的重要性。

    第三道题目他没有找到具体办法,只是灵机一动则胡扯一番,没有答到点子上。

    几名考官没有互相看了一眼没有表情,在自己评价表打上甲乙丙丁的成绩,然后让他把他的面试答卷签字确认之后,换下一个成都考生。

    而西县这名叫做唐哭的考生回答问题结结巴巴,思路也不太清晰,让一人考官都摇摇头。

    显然他是寒门平时家里在这个方面培养很少,主要精力都用在读书上面去了,三个面试的问题回答得一般。

    而第三名的回答让人眼前一亮,果然不愧叫程亮。

    他不但前面两个问题都答复不错,第三个问题他提出一个法子。

    就是租用一匹快马派人向知县报信并通知同僚做好准备,同时另外租用一匹马尽快赶回办事。

    王文修点点头,然后突然提出一个问题“为何汝想到租用马匹呢?”

    这个叫程亮的行礼之后回答说道:”学生就是租马从昌元县赶到金堂县的。”

    原来这名考生是昌州的昌元县,那个地方已经紧挨重庆,他只有使用马匹来考试了。

    几个考官互相看了一眼,然后点点头。

    最后舅舅宣布他退下,让他在自己面试答题签字之后,传唤下一个考生。

    到了三天,让笔试前八百名的考生心动的时刻终于来到。

    金堂县的第一届考试综合成绩通过红榜出来了。

    这个引起金堂县及成都轰动新闻顿时得到所有的关注,最后成绩如何?

    卷子考试非常严格,可是面试会不会做假?

    他们最后会得到什么职位,在金堂县及成都府人们不禁议论纷纷。

    在考生及各界关注之中,面试及综合成绩终于以红榜公布。

    综合成绩第一名是笔试第三名的昌元县文士的程亮,第二名则是金堂县本土文士张能,第三名则是西县文士唐哭。

    显然,前三名分别代表不同地方,一个是金堂县的,一个是西县的,一个是昌元县的。

    虽然不是举人的前三名,可是也足够荣耀了,因为这前三名全部都是四川的,而不是成都府,更不是金堂县。

    赵平没有料到这个小小的金堂县的考试影响如此之大,到了后来,有人竟然比这次考试比喻成小省试。

    虽然无法与真正的类试相提并论,但是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四川文人。

    正是应了那句古话,影响越大,风险越大。

    既然影响越大,学子心里的分量也越大,对待这次考试也更加认真。

    一些学子提出向金堂县洗完学堂教授张定异议,说这次考试面试做假。

    理由是面试考官大部分都是昌元县的人,而录取的第一名恰恰就是昌元县的程亮。

    他们一时没有离开金堂县,而是天天找到张定,提出抗议。

    他们不敢找赵平,赵平威望太高了,而是找张定。

    为你提供最快的纵横宋末更新,第二百五十四章、金堂改革(三)免费阅读。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