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第105章 二合一(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下派人去海外找回来的!”

    &nbs p;“我记得去年就说陛下派了船去海外寻找高产作物,但是当时也没有说产量这么高啊!”

    “去年于家商行不是突然重金求好船手吗?他们就是去海外了,亲自把良种带回来,我当时怎么就没去试试呢?”

    “这都春耕了,好多手脚快的都种下去了吧,尤其是京城附近那一批,那这次带回来的高产良种,怎么分配?”

    “我还是不敢想,一亩地是怎么能长出这么多粮食的,几千斤啊!”

    在百姓们沸沸扬扬的讨论声中,土豆的种植被分配到了难民手里。

    因为还需要搭建高位水车的原因,难民们这边的进度会比别的地方慢一些,几乎都还没有开始播种。

    当得知自己即将要种植这种神奇的作物后,全都喜形于色。

    不管是刚刚成年的青壮劳力,还是在土里沉浸多年的老把式,全都认真地听着上面人讲解土豆的种植方法,一刻也不敢放松。

    不仅是因为要通过考察才能领到种子,更是因为这是他们所有人的希望。

    辛苦这一年,只要是成功了,明年不仅可以吃饱,还能有余钱,他们就可以重新开始了,不再是别人眼里需要救济的灾民,而是和他们一样的普通人。

    发种子的时刻终于到了,大家看着官差送来的高产良种,都规规矩矩地排队。

    当手里拎着有些沉的布袋,看着水车的管道传送来的小股水流,不少人一时间眼眶都红了。

    还有人忍不住仰天长笑。

    “我怎么哭了。”

    “激动归激动,怎么能浪费水,刚刚是谁在洒水玩,站出来。”

    第一滴雨水落下的时候,还没有人敢相信。

    第二滴,第三滴,第四滴……

    雨慢慢变大,从淅淅沥沥的小雨,变成了点滴成线的中雨。

    “下,下,下雨啦?”

    “下!雨!了!”

    “真的下雨了!”

    在干旱区域边缘一圈的数个城池中,刚刚领取到高产种子的难民们,现在都处于一种不可置信的极端喜悦中。

    欢呼声,尖叫声,怒吼声。

    有人和家人紧紧的抱在一起,有人开心得又蹦又跳,有人借着雨水在默默流泪,哭着哭着又开始大笑。

    一群人像是狂欢一般,在遮天的雨幕中来回跑跳,开心欢呼。

    在一个个水坑泥坑中来回踩踏,感受水的力度,享受水落在身上的感觉。

    这场狂欢持续了很久,就连被派来管理难民的官员也控制不住自己,开口劝说大家冷静的话怎么也说不出口,最终连自己也被这样欢乐的气氛感染,和大家一起在雨水中玩耍。

    在这一刻,大家将所有东西都忘在了脑后,只剩下最纯粹的喜悦,和雨水融为一体。

    />

    城静枫算好了时间,算好了天气,安排好了一切,也是为了这一刻。

    就在这一天,高产作物的种子到达,开始分发。

    就是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点——大多数人手里都应该领取到了种子之后。

    安置难民的好几个城池附近,都同时开始下雨。

    连绵不绝的雨水,彻底将饱受苦难,不断为了生存而努力的难民们释放出来,将他们心中所有的情绪,一点也不剩的释放出来。

    这一天过去之后。

    全国上下都进入了正轨,城静枫统揽大局,每天都向各地发布着各种各样的指令。

    回到自己州府的农事官们,也都纷纷将自己所学到的内容,教给百姓,也在过程中一直指点。

    京城的水稻良种,难民们种植的土豆,大部分百姓改用更加科学的方法种植。

    全天下的土地,都按照城静枫预想,种植了其该有的粮食。

    一份份农事奏折随着天气信息每日传上来,城静枫几乎当日早上就能全部批完,然后又快马加鞭的送回去。

    随着最初的磨合期过去,各地的农事似乎都走上了正轨,连需要她处理的农事相关折子都变少了。

    城静枫也慢慢将注意力从农事上挪开,开始放到其它方面。

    在百姓们都没怎么注意到的时候,每个城池的外城空旷地中,不知不觉中突然出现了几个很大的厂房。

    若是说普通人家盖的房子,这也太大了,但要是有钱人家做的庄子,也不至于这样简单。

    只有京城附近的百姓为之欢呼。

    “这几个大屋子,不都和国营水泥厂一个样吗?”

    “是不是一个水泥厂不够用了,现在又修新的,我们是不是又有机会了?”

    没有等众人猜测太长时间,几个巨大的厂房上就被挂了招牌。

    “国营焦炭厂”“国营炼钢厂”“国营烧砖厂”

    />

    不说每个城都有,起码是在各大主要州府都有。

    原本大家还不知道这个朴素又巨大的房子还是干什么的,但是一看到这个牌子就明白了。

    “这个不就和之前那个国营水泥厂是一样的吗?”

    “我听说那个水泥厂的人待遇可好了。”

    “那是肯定的,这可是为陛下做事呢。”

    “我想去试试,要是进去了,不仅每个月有钱拿,一个月还能休息八天,家里的农活也可以帮衬着。”

    尽管连进去是干什么大家都不清楚,在开始招聘的那天,门口还是排起了蜿蜒的长队。

    几乎是家家户户,只要是有空闲的劳力都会让人来试试。

    能干体力活的壮汉,干活利索的,还有上过几年学堂,能认识一些简单的字的,这三类人是最受欢迎了。

    在这其中,因为认识一些字的人最少,所以看起来成功录取的比例就格外的高。

    不少人将这个事情看在眼里,都默默将在外面调皮捣蛋的孩子塞进学堂里。

    原本读过书的,也都纷纷回去将家里曾经用过的书和纸笔都找出来,想要将丢掉的知识找回来。

    一时之间,各地官员竟然发现,自己治下向学风气都浓厚了不少。

    每个地方的主管厂长,要么是在工部选拔的有经验的人,要么就是曾经在水泥厂中表现好,被提拔为管理层的人。

    在城静枫的调度下,在当地官员的配合之下,这些厂房都顺利开工了。

    大力开采的煤矿,钢铁等等材料,全都被一车车送进距离最近的厂房。

    三个新成立的厂房,以最快的速度运转了起来。

    加上之前的水泥厂,四个不同的厂房相互扶持,相互促进,有种蒸蒸日上的感觉。

    城静枫通过反应上来的数据,敏锐的注意到,经济也开始复苏了。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踏上水泥路的商人,慢慢恢复到以前的水平,甚至还有赶超的架势。

    普通行人马车等也开始变多,原本无人问津的水泥路,现在终于开始创收,而且这个收益数额,还在努力往上爬。

    国库的钱一日日变多,市场上的钱也开始慢慢流通,整个国家就像是活过来了一样。

    几乎人人都有事情做。

    种地的人有地种,有高产粮食,有新的科学方法。经商的人也有了新的畅通道路,这样便捷的交通,刺激了不少生意人的神经,让不少产业都焕发了生机。

    以往家里有富余的劳动力,现在也大多进入了各大生产厂工作。

    人人都有了事情做,似乎去年那种充满担忧和焦虑的心情一下子烟消云散了。

    水泥的富余生产的,是很多人喜闻乐见的。

    从去年见到水泥的神奇效果开始,就有人想要购买水泥,用在自己家,但是所有的水泥全部都用来铺设道路了,拿着钱都没有地方买。

    但是其余几个厂就有些让人望而却步了。

    有的看名字就能猜到里面做的东西是什么,但是有的却是猜不透。

    就在大家又好奇又困惑的时候,城静枫大手一挥,批了一笔生产出来的材料和经费,用于修建之前战争中损坏的城墙。

    之前从凉州一路攻打过来,但是打的时候不觉得,但是后面要出钱来修墙的时候可就有些心疼了。

    古代的石墙,修建起来耗费那叫一个大。

    她看见那几个折子的时候,都没能狠下心来同意,只是一直拖着。

    现在终于不用面临时不时地诉苦了。

    水泥,砖瓦,钢筋。

    这三样东西第一次合体出现在大家眼前的时候,就直接让许多人惊掉了眼球。

    那几个被打坏的城墙,短短几天之内,拔地而起。

    上十米高的城墙,让人望而生畏。

    “这是怎么做到的,我记得当初这个城墙,足足修了好几个月才修好而且还没有现在这个高。”

    “那岂不是也可以用这个来建房子,不过就是灰溜溜的丑了点。”

    “太快了,我才两天没进城,原本那个大洞口一下子就不见了。”

    “这就是陛下弄出来的新东西吗?太厉害了!一夜之间城墙拔地而起。”

    在彻底干透之,围栏撤掉之后,还有不少好奇的百姓上前去试探其坚硬程度。

    确定这真的是结实宽厚,能保护他们安全的城墙之后的,大家对这个又快,又能快速堆叠,甚至还很坚硬的东西,都升起了好奇心。

    在几个城池的城墙拔地而起的第二天,城静枫就被好几个大臣缠上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