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登基(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暗地里笑话,只觉得他们实在是小题大做,家丑外扬。可接下来传来的消息,就彻底让这些人坐不住了。

    只因坊间有小道传闻,说是荣国府光抄自家的下人,就抄出了不下百万两银子。一开始大家都对这话嗤之以鼻,可架不住说得人多,而且说得还有鼻子有眼的。

    于是一些与荣国府有交情的人家,就借故上门拜访贾赦父子。两人虽然嘴上没有承认,但也没有否认,这下更是坐实了流言的真实性。于是接下来的时日,今天是镇国公府查抄自家下人,明天是齐国公府,后日又是锦乡侯府。这波清查自家下人的行动,慢慢竟然在京城蔓延开来,弄得那些各府下人每日都提心吊胆。

    就连穆栩的母亲也被影响到了,好在他们家的下人还算老实本份,只有几个城外田庄的管事手脚不太干净,被长宁公主换了。

    说实话,穆栩也没有想到因为自己的蝴蝶翅膀,而造成了这番变故。他私下里,还冲前来拜访他的贾琏玩笑道,这些借着机会发了财的人家,都应该给他送些好处才是。

    这些事闹得这般大,宫里自然不会不闻不问,陈太后立即抓住这个时机,将宫里的太监宫娥好好清更换了一批,拔除了好多势力安插在宫里的钉子。陈太后的动作只是小事,影响最大的却是无上皇,可能是他觉得那些勋贵大部分都发了财,所以他便下了道旨意,大意是说,让欠朝廷银子的人家酌情归还一些。

    一开始接到旨意时,好多人都选择了观望,可没多久就有人带头还了银子,这家人正是一门双侯的史家。在史家还了欠银没多久,史鼎就被提拔成了兵部侍郎,就连史鼐也外放做了外省大员。

    这下好了,许多人家都开始不淡定了,紧跟着还起了欠银。其中手笔最大的当是荣国府,一次归还了八十万两。可惜他们这些后来者就没有那种好事了,大部分人都只是被赏赐了一些宫里的小玩意,又被皇帝下旨嘉奖了一番。

    在穆栩的提醒下,秦可卿也上书给太后,要归还宁国府的欠银。最后太后下了懿旨,说是她与宁国府已分属两家,不需要承担宁府的债务。事后穆栩从徒祯口中得知,太后对秦可卿的识大体很是满意。

    穆栩知道是史家带头归还银子后,对原著里着墨不多的史家兄弟,说实话还挺佩服得。因为从原著里史湘云的一些话就能看出来,史家其实并不富裕。即使这样人家照样能归还三十万两银子,可见他家是早有成算的,宁愿家里少摆一些排场,也要为将来打算。

    与之形成先明对比的就是原文里的贾家了,他们家奢靡成风,贾母一顿饭的花费,一个平民五口之家,可能一年都攒不出来。

    这次还欠银,穆栩私下还曾给贾琏传信,想让他家起个带头作用。贾琏倒是听他的话了,可贾赦却犹豫不决,生怕因为自家做了出头鸟,而引起别家敌视。既然如此,穆栩也只能爱莫能助了。

    经过这件事,他发现贾赦这个人,虽然没有原著里那么昏聩,可到底还是做不成大事,白白浪费了一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也不知道他现在后悔了没有。

    今年的除夕,东平王府里异常热闹,这毕竟是他们家十几年来,人最齐的一次了。这其中最高兴的就是穆栩的祖母和妹妹了,尤其是穆桐这个小丫头,是第一次在京城过年,看什么都觉得新鲜,叽叽喳喳的没有一刻清闲。

    大年初五这天,穆靖夫妇便要启程回辽东了。分别时,一家人自是免不了一番难过。最后由穆栩亲自将父母送出京城,一直到了城外五十里才依依惜别。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