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众生皆苦烤蝗虫,一口一个嘎嘣脆。……(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从资料上看到蝗灾的图片录像和亲眼看到飞蝗过境是完全不同的觉。

    事没有到自己跟前,他还可以调侃说再多蝗虫也扛不住吃货国的铁胃,真看到蝗虫飞过,任谁也不会有胃拿这些绿中带黑、黑中带黄的虫子当菜吃。

    在后那种蝗灾几乎销声匿迹的况下,不少人都和他一样没见过真的蝗灾,不知道了灾的蝗虫和普通的蝗虫截然不同,总觉得炸蝗虫吃起来嘎嘣脆好还富含蛋白质,他们吃货国那么多人,蝗虫来了一三顿的吃总能把他们吃绝种,为么还能被蝗虫『逼』的饿殍遍野民不聊生?

    殊不知,古人不是没想过吃蝗虫,早在唐朝的时候,唐太宗就下过类似的命令。

    老百姓那时候对蝗虫还很是恐惧,像瘟疫疾病等各种他们解决不了的麻烦一样,他们也认为蝗虫是神仙给他们的惩罚,一是凡间干了么得罪老的事,所以老才派蝗虫下凡来惩罚他们。

    冬不太冷,春多雨,夏再来场干旱,之后十有八九就会又蝗虫出现,埋在地里的虫卵在冬没有冻死多少,春有雨水的滋润,夏又温暖干燥,到了时间之后孵化虫,往往是一夜之间就铺盖地席卷来。

    老百姓想不明白这些要命的虫子从哪儿来,能想到的只有老的惩罚,蝗虫也不是虫,是蝗神,既然冠上了□□头,自然不能随伤害。

    所以直到唐朝,民间面对蝗虫时也只会设坛做法祈求上,直到唐太宗以身试毒生吞蝗虫,又有宰姚崇排众议让下人认识到没么蝗神,蝗虫也不是杀不得,然后百姓遇到蝗灾的时候才开始捕杀蝗虫。

    只是人吃虫的速度远远比不过虫吃庄稼的速度,且庄稼在地里种没长腿不会跑,蝗虫有翅膀,霍霍完一个地拍拍翅膀就走了,人吃又能吃掉多少。

    更何况灾的蝗虫也不能多吃,少量吃几个还行,吃多了只怕要把命都丢掉。

    蝗灾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紧随其后的饥荒,夏的蝗虫把地里的庄稼吃的干干净净,老百姓还能靠家里的余粮生活,实在不行,进山打猎捕鱼摘野果也能撑几,最难熬的是当年的寒冬腊月。

    一年的收被蝗虫糟蹋光了,存粮经过夏秋两季也吃的差不多了,冬的山里也找不到东西可以果腹,如果没有官府救济,冻饿死的百姓会有多少简直想都不敢想。

    更可怕的是,蝗灾不会只出现一年,往往一年的时候不会肆蔓延,但是旱灾经常连续好几年,蝗虫的幼虫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孵化出来的虫子越来越多,这时候处理不好才是蔓延州郡的灾。

    虫子多,虫卵就越多,虫卵多,二年的虫子更多,如此连绵许多年,再厚实的家底也撑不住。

    冀州、兖州、豫州三地防护得当,这些年没有出现规模的蝗灾,但是他们只能管得了他们自己,管不住别的地的蝗虫,为了发生灾的时候官府能够尽快起到作用,他也得尽快将北州郡掌握到手中。

    这年头的医疗水平低下,伤寒瘟疫随随便便就能造十室九空的惨状,不到万不得已,他不想让百姓为了果腹拿蝗虫当餐,收集起来给鸡鸭当饲料还差不多。

    原焕皱眉头,『揉』『揉』额头缓解噪音带来的不适,那么多飞蝗一群又一群,比同样数量的苍蝇飞过还令人恶心,“只靠鸡鸭还不够,需得百姓也带网捕虫才行,文若公与,快马加鞭传令各郡太守,百姓拿晒干的蝗虫可以到官府换同等重量的粮食,田里尚未孵化的虫卵也一样,蝗灾降,无论如何不能坐以待毙。”

    命靠不住,他们只能尽人事,只要人还活,总能有办法比蝗虫活的久。

    蝗虫不容易储藏,晒干之后缩一团也不,鸡鸭能够一一个的小虫子,想想也知道不会的过分,想要用蝗虫填饱肚子,最起码要捉上一麻袋才行,再说了,他让百姓吃,百姓也不一敢下,所以还是捉了之后送到官府换粮食最划算。

    百姓惊慌失措很一部分原因是对官府的信任不够,不觉得官府知道他们缺吃少穿会救济他们,毕竟朝廷赈灾赈了几百年,粮食能真到百姓手上的能有一半的都少见,该饿死的还是要饿死。

    原焕出门前特去粮仓看了一眼,亲自比对了账册上的粮食数量和粮仓里能不能对得上,确他们的存粮能够坚持到明年新粮下来才真松了气。

    如果民间损失太,他无论如何不会放任不管,粮仓里的粮食可以再想办法存,不管怎么说,人才是最重要的,治下没有百姓,仓库里留再多粮食也没有用。

    幸好之前没被金银『迷』花了眼,底下人去各地贩盐时也以粮食交易为先,不然粮仓里的粮食一直只出不进,到了蝗灾来临的时候粮仓里没有足够的粮食,那才是真的手忙脚『乱』束手无策。

    荀彧和沮授听命应下,看他们家主公脸『色』不好,忍不住劝他先回府歇息,“主公,外头风,蝗虫不是一日能解决的事,您要保重身体才是。”

    “无妨,我还撑得住。”原焕摇摇头,站在那里又看了一会儿,然后才转身准备回去,“文若,回去准备些祭之物,下个月初一,我们在城外祭祀地。”

    荀彧没有想太多,只是点点头表示自己记下了,灾降临时需要祭祀地来请上息怒,古往今来都是这么做,如今邺城有子,不管是子还是他们家主公,这个时候祭祀地都能稳人心。

    不过如今朝中三公只剩下两个,一为他们家主公,一为太尉杨彪,这两位都不是随随便便能黜落的,如果子来祭,不能让三公来顶罪的话,概只能来一个罪己诏了。

    “这次祭陛下不用来,蝗虫还没散去,不要惊扰陛下才好。”原焕缓步走,说到这里,又停下脚步朝旁边白脸的曹昂招招手,少年郎长这么也是一次见这场面,脸『色』比他还白,果然还需要继续历练。

    原焕在心里叹,等少年郎走过来后低声说了几句,不出外看到他惊恐的眼神,“捉、捉蝗虫来吃?”

    曹昂的胆子很,可他再怎么胆,蝗虫飞过的时候下识想要躲到么都看不见的地,他不怕和人打,可乌泱泱的蝗虫扑面来,他是真的有些害怕。

    可是现在,主公竟然让他找蝗虫祭的时候来吃,他一是听错了,是祭的时候烧给老吃对吧?

    原焕拍拍少年郎的肩膀,语气温和让他放弃挣扎,“可以准备一些当做祭品,但是留给你们吃的也不能少,放心,一两只蝗虫吃不死人。”

    董仲舒提出“人应”,即是有皇权授的道理,同时也约束子的行为,让子不能过于为所欲为,别管么水灾旱灾蝗虫瘟疫,只要有灾,必是皇帝干了坏事。

    唐太宗生吞蝗虫,这是明目张胆的和上叫板,当皇帝的遇到蝗灾不说祭祀地祈求老赦免,竟然还把上派来的者给吃了,这不是和老叫板是么?

    不过李民吃了蝗虫没病没死依旧活蹦『乱』跳,好向老百姓们证明了吃蝗虫没么不了,不会有么谴,也不会遭到打雷劈,没了老的惩罚这个罪名在上头压,百姓们在饿到受不了的时候,自然会捕捉蝗虫来吃。

    他不敢学唐太宗生吞蝗虫,但是设坛祭让百姓知道蝗虫其实没那么可怕还是可以的,直到唐朝时百姓依旧拿蝗虫当神明,现在是汉末,百姓有这种想法的肯不在少数。

    他能用换粮食的法子让百姓捕捉蝗虫,但是难免有些固执的人宁可饿死也不肯对蝗虫下手,稳妥起见,还是想法子让百姓知道他们杀虫是经地义才行。

    蝗虫活人就不能活,没道理因为蝗虫把自己饿死。

    曹昂惊恐的睁了眼睛,慌『乱』之下连忙跑到荀彧身边,“文若先生,主公被气出病了,您快劝劝,蝗虫怎么能吃呢?!”

    那玩儿真的不能吃,主公你快醒醒!

    br />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