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山雨欲来(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就敢管我爹,他们两个刚才还在吵架,你们肯定都看到了,我大哥骂人可厉害了。”

    孙三弟放下盛满甜汤的碗,挥着拳头给二哥助阵,“二哥说的对,我们大哥可厉害了。”

    曹昂:……

    曹丕嫌弃的看着拿不出手的大哥,摇了摇头长叹一声,低头继续吃他的红糖糍粑,还有他超级喜欢的葡萄汁。

    酸酸甜甜的,好喝!

    孙权和孙翊成功压过曹家兄弟一头,开心的举起杯子碰了一下,将杯子里面的甘蔗汁豪饮而尽,顺便感谢一下自始至终都不知道他们说过什么的大哥。

    大哥和老爹吵完架要挨揍关他们什么事,他们现在倍儿有面子就够了。

    小家伙们填饱肚子也坐不住,侍女将他们各自送回家,回去了也闲不住,没一会儿就又凑在一起玩儿去了。

    原焕没有饮酒,将所有人都安排妥当,这才牵着袁璟的手回房休息,过两天要祭祀天地,不养足精神可撑不下来那种场合。

    接下来要忙的不只有祭祀,还有搬家。

    都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然而三九之后的四九五九并没有暖和到哪里去,天气真正回暖还要在立春前后。

    乌程侯在中山待了七八天就回兖州了,他能跑出来还是趁曹孟德反应不及才成功,但凡他动作慢一点被那家伙抓住,离开兖州的打算就要泡汤。

    孙坚离开之后,荀攸也很快离开中山,郡县公务都送去邺城,那地方不能没有人坐镇,即便可以笃定沮授等人不敢有异心,防人之心也不能没有。

    郭奉孝为了喝酒也是拼了,田庄和军营里找不到空子,就从他们家主公当时的命令中找疏漏,还真让他给找出了可以操作的地方。

    他们家主公只说去邺城之前不让他喝酒,没规定他们什么时候去邺城,他要是和荀公达一起提前去邺城,禁酒令不就能提前解除了吗。

    他可真是个大聪明。

    郭嘉说行动就行动,先去找他们家主公据理力争,当天就收拾好行李带上儿子催荀攸离开。

    荀*工具人*攸:……

    原焕实在是服了郭嘉的脑袋瓜,鬼才神谋是让他用在这上面的吗?

    他人可以走,孩子得留下,邺城公务繁忙,荀攸没空帮他看孩子,让他自己带孩子更容易出问题,奕儿继续跟在他身边,等开春之后再去邺城。

    原焕原本以为郭嘉会舍不得儿子,万万没想到这家伙就是拿郭奕当幌子,听到他开口留人立刻将小家伙松开,反倒是郭奕拉着即将出远门的亲爹叮嘱个不停。

    小家伙不傻,车上只有他爹自己的行李,用脚丫子想也知道要走的只有他爹自己。

    唉,外面不知道有多少危险,他爹这傻兮兮的样子没人守着真的行吗,太不让人放心了。

    原焕哭笑不得的看着父子身份调了过来的郭家父子,不能指望郭奉孝的自觉,有事还得看谁跟在他身边,好在荀攸的性子非常可靠,管一个郭嘉不是问题。

    有郭嘉提前去邺城,他也可以提前着手邺城方面的事情,郭鬼才向来不耐烦处理那些繁琐公务,有荀攸在,那些事情也到不了他手上。

    朝廷暗弱,天下不宁,不少大儒名士都在躲避战乱隐居乡野,纵观天下,最适合居住的无外乎冀州。

    邺城是魏郡治所,也是冀州最繁华富庶的城池,原焕手上有从郿坞运来的各种书籍简牍,书简数量过于庞大,其中不少孤本秘籍,一时半会儿清理不出来,那些东西堆在仓库实在可惜,不如去他们该去的地方。

    袁府地方小,邺城可不小,腾出来地方建一所藏书阁再容易不过,将邺城建造藏书阁的消息放出去,再以整理书籍的名义广求天下名士,愿意来的应该不在少数。

    董卓强行迁都长安,焚毁洛阳城,朝廷的藏书之所兰台也未曾幸免,兰台这座国家图书馆里的藏书对外说是搬迁途中遗失大半,其实丢的那些基本都被董卓弄到了郿坞。

    书简是好东西,世家大族靠这些东西起家,董太师对典籍不感兴趣,但是对书简带来的好处很感兴趣,别管能不能看懂,先把东西扒拉到自己的地盘再说。

    这种不管有用没用先抢了再说的霸道手段放在董卓身上一点也不违和,好在他是把书籍简牍弄到了郿坞,如果真的丢在了洛阳到长安的路上,对天下人来说才是不可挽回的损失。

    郭嘉随荀攸先去邺城,别的事情不用他管,只要处理藏书阁相关事情就好,府上书籍陆续运过去,纸坊的匠人也搬到邺城,如果能在大儒们抵达之前完成纸张改良的活儿,大儒名士留下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荀攸公务繁忙,原焕不敢保证他能看牢郭嘉,郭鬼才在他眼皮子底下都能想着法子耍滑,去了邺城那种地方,能让他想歪点子的机会更多,荀攸又不能时刻盯着,必须做两手打算。

    郭鬼才主意多,原老板不比他差多少。

    有道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尝过清香馥郁的佳酿之后,再喝别的酒水总会觉得少了点味道,原焕在郭嘉离开之前特意让他尝了口新年那天差点让他馋出口水的酒酿,尝完之后把人推回车厢回味余韵,然后转身给荀攸准备了两坛子一起带走。

    郭奉孝听话,就一天给他一樽,郭奉孝不听话,一天连一樽也没有。

    有美酒在前面吊着,不信那家伙还能想着法儿的祸害自个儿的身体。

    荀攸和郭嘉离开,原焕自己也没闲着,藏书阁对名士大儒很有吸引力,请他们来冀州做客的书信也不能少,有些大儒脾气古怪,不放低姿态请人,想让他们主动过来,难于上青天。

    邺城建藏书阁以招揽大儒名士,建学堂、设学官来招揽天下士子,天下大乱,正是打破世族垄断学问的最好时机。

    汝南袁氏身为关东世族门阀之首,没有人能想到他会打压世族,趁世家大族没有反应过来,先把庶民求学的基础打下来,现在把基础打牢,将来世族反扑,手下也不愁没有能用之人。

    悄悄的来,慢慢的来,怎么不惹人注意怎么来。

    冀州富庶,这两年却几度易主,他这个新任冀州牧曾经遭逢大难,不信任冀州原有的官员,想要培养亲信,让亲信来充当冀州各郡县的官职完全说得过去。

    董卓曾为袁氏故吏,结果却把屠刀挥向袁家,他只是担心身边人背叛而已,何错之有?

    更何况如今留在他身边的都是世家子,学堂对世家子开放,只有少部分名额才归庶族所有,世家大族底蕴深厚,如果连这一点名额都在意,未免过于斤斤计较。

    不如学他,他们汝南袁氏大度的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