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情敌出现(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谈》记载,宋朝范仲淹也搞过以工代赈。

    但是后果就是,引来了许多的监察官员弹劾,最后被罢官。

    就算不被罢官,也很少有人愿意去做。

    在古代的时候搞以工代赈,第一、聚集大量灾民在一起,更容易引发瘟疫。

    第二、容易混进造反分子,参考元末修黄河,白莲教起义。

    第三、凡是闹灾民的时候,都是地方士绅兼并土地、人口的最好时机。

    谁要是这样搞就是跟地方士绅为敌,官位能不能保住先不说,最起码你的名声臭了。

    有人说要执行严格完善的制度,别忘了一个地方官能顺利的管理地方。

    靠的就是手下的三班衙役,三班衙役全都是各路地方士绅的代表。

    你抢夺人家的利益,还想让别人专心给你卖命,洗洗睡吧梦里什么都有。

    韩立把情况跟姐姐许娇容说了一下,然后又补充道。

    “要是知根知底的,家里面确实贫困过不下去的。”

    “反正山上也需要一些人来打理,姐姐可以跟他们商量去衙门走红契。”

    “钱塘县比我们有钱的人多的是,那些壮劳力我们就不跟别人争了。”

    “差不多的小孩子也可以,从小养大的我们用起来也放心一点。”

    许娇容:“要是想买下人的话,现在还不到时候。”

    “天气在冷一点,施粥的人在少一点,一些抗不过去的家庭就会开始卖孩子。”

    “一开始是女儿,再往后是老婆,最后实在不行了才是儿子。”

    韩立......“我们家多施几天粥,剩下的姐姐你看着办吧,我现在要去山上看看。”

    “路上小心点。”

    “知道了。”

    这座种满桑数的山并不高,它甚至连个名字都没有。

    山脚下有十几间相当破烂的房子,有好多在前两天的大雪中都塌了。

    这些都是候员外原来用来养蚕的地方,现在已经人走房空了。

    至于原来住在这里的下人,过了红契的今早都给候员外给发卖了。

    一些自由的蚕农,看到这个情况以后都选择离开这里。

    山顶泉眼经过常年累月的冲击,已经形成了一个不算太大的水潭。

    水潭的旁边有三间砖瓦房,里面现在已经空空如也。

    总体上来说这个山头跟其他的地方来比有点差劲,但是韩立还是比较满意的。

    这种独立的环境,是他最喜欢的地方,不知道为什么好几个世界了还是改不过来。

    韩立在山上转悠,琢磨着要如何装饰这个山头的时候。

    远处有一只狐狸正远远的看着他,那双狐狸眼中冒出别样的光芒。

    第二天,韩立还是没什么事,先到酒楼盘了一下账。

    然后就往城门的施粥处走去,今天走到半路的时候。

    新出现的一个书画摊引起了他的注意,特别是韩立听到里面的对话,让他停下了脚步。

    “乔兄慷慨仗义,变卖祖宅送前任县令回老家安葬,真是义薄云天呀。”

    “那里、那里,我不过是做了一个朋友之间应该做的事罢啦,不值得张兄如此夸赞。”>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