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甲胄(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冷兵器时代,唯一能对甲胄产生重大威胁的远程兵器,恐怕也就只有重弩了。

    不过这种武器无论是制作、保养还是使用,都不简单。

    一个重弩兵要想上阵杀敌,那也得经过长久的训练才行。

    可即便如此,重弩在破甲能力上,还是要远逊于火枪。

    特别是如西班牙穆什克特火绳枪这样的重型火枪出现后,  火器的威能更是甩了重弩好几条街。

    这种重型火枪的动能可以达到4000焦耳,就算你身穿厚达四毫米的板甲,若是被正面命中,也是瞬间被ko。

    而战场上很少有穿这么厚板甲的士兵。

    因为如果是全身板甲的话,四毫米的甲穿上后基本上就走不动了。

    一般来说,欧洲的板甲也就两毫米左右。

    但这点儿厚度,  在重型火枪面前,也就跟纸糊的一样。

    别说重型火枪了,  就算是最常见的中型火枪,  其动能也能轻松超过2500焦耳。

    这个动能,足以击穿三毫米以内的所有板甲。

    即便你身穿厚达四毫米板甲挡住了中型火枪的铅弹,但在被命中后,也会因为巨大的冲击力而受到严重的钝器伤。

    如此一来,就算不死也将失去继续战斗的能力。

    欧洲的板甲在火枪出现后时倒是还最后挣扎了一下。

    设计者抛弃了四肢,只保留胸甲,并将其厚度增加到了变态的一厘米。

    其中的代表就是法国的“胸甲骑兵”。

    可即便如此,也只是稍微增加了一点点骑兵在面对火枪时的存活率而已。

    而为了这一点点存活率,还得因为重量的增加而牺牲掉士兵在马上的灵活性。

    这显然得不偿失。

    因而再厚的胸甲,也不足以支撑板甲继续存在下去。

    于是,在十七世纪后期,板甲在欧洲战场上便差不多完全消亡了。

    不过在其后的两百来年里,板甲倒是在各个殖民地被派上了用场。

    毕竟那些土著还处于冷兵器时代,板甲对于弓箭的优势还是非常巨大的。

    所以在殖民地战场上,经常能看见全身包裹板甲,手持火枪跟土著作战的欧洲士兵。

    老式板甲在殖民地一直被使用到欧洲的存货被耗尽,  才最终退出历史的舞台。

    到了一战时,欧洲倒是出现过一种工兵板甲。

    但它的出现是为了让执行最危险任务的工程兵不受弹片伤害,因而使用范围极小。

    随着一战的结束,这种板甲也就跟着消失了。

    防御力再强的板甲,到了以火器为主的战场上,它也只是一口铁棺材,几乎没有多少防护性可言。

    所以火器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传统铠甲走向消亡的过程。

    直到二战之后,现代防弹衣随着科技的发展被孕育出来,才算是又有了能为士兵提供一定防护的新“甲胄”。

    大明的甲胄,单就防护能力来说,是不如欧洲板甲的。

    明军将士所穿戴的甲胄种类倒是不少,什么铁甲、皮甲、布面甲和绵甲等等都同时在使用。

    南方因为潮湿,使得铁甲和加有铁片的布面甲容易生锈,所以士兵更爱使用内部添加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