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军衔制(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nbsp;朱宸濠对此显然是存有疑虑的。

    “资本主义萌芽只是一个方面。”

    严嵩听后则立即回道:

    “更大的原因,则是欧洲出现了常备军。”

    “的确,西欧直到中世纪后期才有了常备军,而在此之前都是国王把土地分封下去,再由那些大小封建领主自行组建私人武装。

    等到打仗时,国王再召集那帮领主率领他们自己的军队前去,然后才能形成一支名义上的国家军队。

    可战争一旦结束,  这支联合大军立即就会解散,  然后跟着领主回归各自的领地。”

    朱宸濠对西方历史还是有一些了解的,  很快就顺着严嵩的话题说出了欧洲没有常备军之前是如何征战的。

    “陛下说得没错,西欧的这种战争模式,其实跟咱们春秋战国之前的情况差不多。

    那时的天子若想要开战,也是召集各地诸侯领着他们的兵马前去指定地方汇合。

    等仗打完了,亦是各回各家。

    只不过我华夏各诸侯国的规模,远不是西欧小国分封的那些领主所能相提并论的。”

    严嵩又拿华夏早期历史来跟西欧的情况做了个类比。

    “这种调集军队的方式对国家而言,弊端也太大了。”

    朱宸濠听了严嵩之言,立马想起了烽火戏诸侯的典故来。

    当然,这个典故的bug太多,不论怎么看都不像是真的,朱宸濠想到它也只是因为其所反映的,正是天子遇到战事后召集各地诸侯带兵前来勤王的那一幕。

    “是啊,单靠非职业化的贵族私人武装来征战,又怎么可能取得太大的战果。”

    严嵩一边连连摇头一边说道:

    “那些原本属于各领主的军队,即便凑到了一起也只是一群乌合之众,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经过任何的磨合,相互之间全都不熟悉,打起仗来也只能各自为战,根本就谈不上什么配合。

    并且除了部队只能靠临时拼凑之外,国家也无法做到对全国军队的统一调动和统一指挥。

    毕竟士兵都是各封建主的私兵,他们只会听从领主的命令,国王则只能对那些贵族下令,而无法将命令传达到每一个士兵那里。”

    “听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日本还没发生的‘关原合战’来。

    西军之所以会战败,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都在于,坐拥一万五千大军的小早川秀秋最终选择了倒向东军。

    而小早川家的那些士兵心中显然是没有西军统帅石田三成的,他们也只听从小早川秀秋的命令,所以一旦家主决定反叛,所有家臣和军士也全都毫不犹豫地跟着他投敌。”

    日本战国时期的情形,就跟中世纪的欧洲很相似,因此当严嵩提到国家只能依靠领主私兵作战的种种问题时,朱宸濠也拿大明东边邻居的实例来进行印证。

    “陛下,‘关原合战’中小早川秀秋的背叛,也正好说明了国家只能依靠封建领主的另一大弊端。”

    听朱宸濠提到了“关原合战”,严嵩也立即借着这个点说道:

    “既然士兵眼中只有领主没有国家,那么一旦领主的势力变得强大了,就很可能会割据一方,严重威胁王权。

    而这样的领主多了,国家也就基本上离分崩离析不远了。”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