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可造之才(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bsp;  于是又只得向明朝求援。

    如此往复,相当于陷入了一轮又一轮的恶性循环之中。

    这也是杨廷和他们为何想要舍弃哈密的原因。

    可若是关西七卫实力能够强大起来,日后同气连枝,守望相助,那么吐鲁番再想要随意欺负哈密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而大明,也不会像现在这么累,一直因哈密的得失而跟着被折腾。

    说完丁汝夔之后,王守仁又拿出一份试卷道:

    “另外,还有个叫朱纨的士子,则建议迁徙一定的人口去往哈密,并于其境内修筑多个可相互增援的城堡,以限制吐鲁番骑兵的机动能力。”

    “朱纨也是这一科的进士?”

    朱宸濠听见王守仁之言后小声嘀咕了一句。

    朱纨,那可是历史上的抗倭名将,虽不如戚继光和俞大猷等人有名,可也立下了赫赫战功。

    而且,在那些抗倭将领里,军功仅次于戚继光和俞大猷的卢镗,也是朱纨的部下。

    只不过朱纨在任时,杀伐非常重,并且执行海禁也特别的严,以至于得罪了无数人。

    最终朱纨被人诬陷,嘉靖也准备逮捕他问罪。

    可这位是一身的硬骨,皇帝派出的人还没到,他就已经愤而自尽了。

    恐怕也只有像这样的狠人,才会提出让无数人背井离乡,去往关外哈密的建议来。

    “这个朱纨还言,若担心民众不愿出关而逃亡,亦可实行保甲连坐制度,让百姓不敢逃。”

    王守仁在说这话时都忍不住皱了皱眉,想来也是觉得朱纨用保甲连坐的方法来逼迫民众迁徙有点过于狠毒了。

    不过王守仁却并没有什么要怪罪朱纨的意思。

    因为在封建社会,强迫百姓离开家乡这种事,并不少见。

    就像那位忠奸难辨的李成梁,就在万历初年为保边境安稳而修筑了宽甸等六座城堡,并迁了大量关内百姓前往。

    可到了万历三十四年,他却又以孤悬于外,难以防守为由,主动放弃了六堡,将那些已在当地生了根的居民内迁。

    而当时六堡已有多达六万四千余户居民。

    由于百姓不愿离开,李成梁便派出大军武力驱赶。

    因此事而被杀死的百姓极多。

    可见在那帮官员眼中,百姓的利益甚至生死都无足轻重。

    只要能达到他们自己的目的,强迫民众离开家乡根本就不算什么事儿。

    特别是像朱纨这样,连自己命都可以随时舍弃之人,就更别指望他能有啥普世价值观了。

    朱宸濠对这种人也感到有些头痛。

    主要的问题是,虽然朱纨没有啥人权观念,可其本身又是一个正直无私,清正廉明,能力出众之人。

    其为人,远比这朝中大多数官员都要更好。

    朱纨肯定是可用之人,至于具体怎么用,朱宸濠就得仔细考量了。

    除了丁汝夔和朱纨之外,王守仁跟着又提了几个名字。

    这些人至少都还是言之有物,没有胡言乱语的。

    其中诸如李默、孙应奎等名字,朱宸濠也有些印象。

    只不过张璁的名字却没在这些人之中。

    想来那位也没太搞明白哈密和吐鲁番都是些啥地方。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