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新的历法(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sp;“说起来,这也是一件关乎民生的大事。

    前几日,钦天监漏刻博士朱裕上疏,说我大明历法乃是承袭自前朝的《授时历》,时至今日已多有不准,因此请修历法。

    而历法关乎农时,若是不准影响甚大。

    而朕之前获得天启时,上苍亦传下了一套完备的历法,朕想借先生之手献上,然后替换现行的《授时历》。”

    明朝一直使用的历法,都是元朝时修订的《授时历》。

    由于早期的历法都是采用“平气法”来修订,计算时根本不考虑太阳在黄道上运动快慢不匀的问题,只是直接将一周年时间平均分成24份,划分出二十四节气来。

    这种做法当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越来越大的偏差。

    此刻朱宸濠所要拿出来的,当然就是一直通行到现代社会的《紫金历》。

    《紫金历》于民国时颁行。

    此历法也是承袭于明末时由徐光启、汤若望等中外学者通力合作修订编成的《崇祯历书》。

    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对这本历书有极大的影响,更引入了黄道坐标和明确的地球概念。

    其所采用的计算方法,也是不同于“平气法”的“定气法”。

    此法在计算时便考虑到了太阳在黄道上运动快慢不匀的问题。

    以春分点为零度起点,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便为一个节气。

    每个节气的时间并不均等。

    短的只有14天,长的则有16天。

    其科学性自是一目了然的。

    这本历书也在崇祯时就已经证明了其准确性。

    只可惜崇祯准备正式颁行的前夕,大明就已经亡了。

    其后此历书又经过了汤若望的修改,在清初时以《时宪历》的名称被颁行。

    在明朝,历法不准的问题其实也时有人提及。

    就像朱宸濠口中的那个朱裕,之前就曾向朱厚照上过同样的奏疏。

    历史上,那个礼部员外郎郑善夫也曾在正德十五年上书请改历元。

    可那时的正德,连猪都不准民间养了,哪还会在乎什么历法。

    于是,那些奏疏报上去之后便全都石沉大海,没泛起半点儿水花。

    “那臣岂不是贪天之功?”

    听朱宸濠说要借自己之手来推出一部全新的历书,王守仁亦是一惊。

    “为我大明百姓计,还请先生不必在乎这些虚妄的东西。”

    朱宸濠想方设法,甚至不惜透露一些历史细节也要将王守仁拉到自己的旗下,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到自己皇帝身份的制约,许多情况下都不便出面的缘故。

    并且,他也不能跟所有人都说什么这个是上天赐下的,那个也是上天所赐下的。

    朱宸濠要真那么做了,恐怕其他人遇到问题时都再也不会如之前一般自己想方设法去解决了。

    因为那帮人会觉得,反正皇帝有上天帮忙,啥都知道,没有什么是搞不定的,所以直接找皇帝拿主意也就是了。

    那样一来,只怕朱宸濠得活活累死。

    所以,像进献新历法这类的,自然是假借他人之手更好。

    不光历法,还有如宫殿避雷装置这类的,朱宸濠也准备先在王守仁那儿转上一圈。

    避雷针他其实刚住进紫禁城时就想安装了。

    可一想到由自己之口说出来不太好,再加上又是冬天,几乎没有打雷的可能,因此也就暂时搁置了下来。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