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 向往的生活以及又一个隐藏技能(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稻田。

    7月末的这个时候,早上八点的日头已经很是毒辣。

    “江哲”用手掌挡住阳光,起身远眺着稻田的尽头,目光似乎在找寻着什么。

    “阿哲,加把劲,这一陇收完就好休息了。”

    一旁的大伯这时呼喊道。

    “知道了。”

    江炎点点头,抹了把额头的汗水,  弯腰继续收稻子。

    7月末8月初,正是第一季稻子收割的时候,每年收割的时间会有些许差别,今年则是稍微早一些。

    江炎把这一季的稻子收完,下一季播种时候就会由父亲代替了。

    因为他要接替父亲的活,开始做邮递员。

    割稻子是个体力活,  但和插秧一样,不能急。

    一排一排来,七八蔸一排,  抓一手,然后放在边上,割上四五排。

    镰刀要锋利,动作要迅速,不要忽快忽慢。

    农活本就这样,要遵循节奏走。

    一陇收完,休息一阵后便是下一陇,一直忙活到近十一点,一行人这才挑着用打谷机打完的一箩箩谷子往家赶。

    80年代的农村已经实行分产到户,要是剧本设定到82年以前,江炎还能体验到什么叫大锅饭,可惜了。

    不过这样也好,也是他穿越,或者说剧本设定的正是时候,  农忙时节,  农村的伙食可是仅次于过年的。

    作为村里有名的俊后生,江哲挑担也是一把好手,两箩筐稻子以他的力气算不上多沉。

    两箩筐,  也就是两箩斗,十升为一斗,也就是八十多斤的样子。

    百八十斤的负担在肩上,这走路速度都会快上许多。

    很快,江炎见到了炊烟,这也意味着离家也越来越近了,此时他似乎已经闻到了可口饭菜的味道,于是脚上的频率也就越发地快了起来。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

    无论是否情愿,生活总在催促我们迈步向前,人们整装,启程,跋涉,落脚,停在哪里,哪里就会燃起灶火。

    这说的,就是他现在这个状态。

    回到家,放下扁担,江炎喊了一声“妈”后直接走进厨房,然后自觉地在土灶后面坐下,  接着拿起火钳在火灶中挑挑捡捡。

    生火以及玩火,  向来是农村男孩子们的日常活动。

    “今天辣子烧肉,一会儿喊你大伯他们来。”母亲微笑着,“滋啦”一声在锅中倒入腊肉,顿时整个厨房肉香扑鼻。

    农忙时节,要的便是重辣重油重碳水。

    江炎咕咚一声咽了下喉咙,吐出个“好”字后,便盯着母亲熟练地施展美食的艺术。

    无论靠山还是靠水,劳动者都有专属于家人的美味。

    辣子烧肉,湘西的辣子加上经过时间沉淀过的腊肉,食材并不珍贵,但劳累了一个上午,再配着米饭一口下去,什么叫神仙生活?这就是了。

    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亲、念旧、勤俭、坚忍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

    嘶溜~

    江炎馋的口水都快留下来了。

    母亲见状,笑着催促江炎赶紧去喊人。

    江炎嘿嘿笑着,蹦跶着出了门去。

    而脑海中却在想着,要不要把《舌尖上的中国》搬出来?

    算了,时机还未到。

    一顿美味的午餐过后,江炎用井水冲了身子,躺在草席上摇着蒲扇午休。

    脑海里,是这些天循环下来的思索。

    农村的生活就一个字:慢。

    作为国际巨星,过惯了高大上快节奏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