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 去辽东(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r />
    但这种排水系统相当的简陋,一般都是依靠着街道上,露天的排水渠之类的玩意儿,可没有地下的下水道。

    百姓日常所用水,或者是污水排放,也大多是直接往地面上泼洒,或者是倒入秦淮河之中。

    而且这些污水可是没有任何加工处理的,可想而知,卫生状况是多么的堪忧了。

    但想要改变大明卫生状况,城市市容,也不是朱启想想就能去办的事情。

    毕竟这都需要专业的知识,还有技术才可以,而朱启可没有这种本事啊。

    他也没看过相关类似的书,纵然是有超人的记忆,但也不能凭空创造。

    朱启陪着小儿子在大厅里面玩着呢,外面的高锦很快走了过来。

    朱启对着旁边的徐妙云使了个眼色,她领着小儿子就走到了后面的宫殿里去。

    朱启整了整衣服,随后迎着高锦走了出去,朱启问道:

    “车马队伍都准备好了吗?”

    高锦点了点头,拱手说道:

    “回辽王殿下,我们都已经准备妥当,随时可以出发了,太子殿下还安排了五百名亲军护卫,要护送殿下前往辽东。”

    朱启点了点头,他已经要确定即将出发前往辽东了,原本朱元璋还是希望他能够在应天府里面多待一会的。

    只是前段时间已经说过了,让朱启去辽东就藩。

    这个时候,如果反悔,那多半会让朝臣们心里面担心的,虽然他对于儿子们放心不已,朱标的太子之位也是绝对不会有任何的动摇。

    不仅如此,他的塞王规划,也需要朱启到辽东去守卫边疆。

    这辽东刚刚才打下来没有多久,虽然蓝玉已经在那边经营了一年多的时间,但要说完全的稳固,也不是那么的肯定。

    朱启身为军功显赫的皇子,自然要以身士卒。

    除此之外,就是朱启要带着锦衣卫前往辽东建立起情报体系,打探北元的情况。

    另外就是组建起新的关税部门,这云南和两广地区的关税部门,已经让朱元璋尝到了甜头。

    虽然这试点的税务还并不算特别的多,但仅仅只是一处关隘,就收了这么多的钱。

    如果全国各地的关隘都能够像这样收取关税的话,这钱是多么可怕的一个数字啊。

    光是关隘收上来的关税,都已经要超过大明每年收取的税务的税务的多了,有钱可是能干许多的事情,国库充盈才有底气啊!

    所以朱元璋很想尽快把关税的事情给安排妥当,但这事别的文人臣子又干不来,也就只有朱启一个人能干得过来了。

    朱启也没有办法,权当能者多劳了,反正自己早晚要去。

    虽然以前有八佰个不乐意,但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心理准备,而且看到了朝堂上,争权夺利的争端和地震,朱启也不想继续和朝堂上的这些有所瓜葛了。

    但朱启也不是就直接这样去辽东,而是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的。

    在应天府的办起来的商业产业,自然是不会随便动弹,继续在应天府帮自己赚钱的,但是研究院那边的一大批的工匠们,自己可是要带走的。

    这些人好不容易都在朱启的调教之下,有了相当现代化的科研基础,如果留在应天府的话,显然没有像自己这样的科学导师啊。

    说实话吧,其实朱启也舍不得这些工匠们了,毕竟这么多年相处下来了,大家之间也都有感情。

    每个月也都是自己给他们发工资,如果自己去辽东,把他们留在应天府,也没个什么照应。

    而且现在很多科研都在关键的时刻,比如说炼钢技术的改进,还有新式炼钢炉的建造以及土法炼钢和水车,风车等等,这些东西都需要自己无时无刻的盯着的。

    所以还是把他们带去辽东要保险一点。

    除了这些工匠之外,就是国子监的那些学生们。

    朱启已经挑选了几十个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虽说成绩好,不一定代表他们就能力出众,但是数学成绩好的话,起码脑子不会太差。

    只要数学知识和逻辑思维过关,把他们这些人带去辽东,组建去第一批的关税组织官员。

    也还是问题不大的,反正自己到了辽东,可不会去亲自计算或者干什么东西?

    也太累了些,自然是要找足了帮手才好啊!

    这边一切准备妥当了,朱启也就准备出发上路,而徐妙云,白唐玉儿和蓝仙儿三个人也都早就做好了准备。

    因为白唐玉儿和蓝仙儿都并非是朱启的正妃,而是侧妃,所以婚礼办的规模并没有像之前和徐妙云那样的隆重。

    不过也是通告了官员,并且在皇宫里腾出了一间宫殿,用作婚礼的举办,也算是给足了朱启的面子了。

    毕竟徐妙云是贵族子女,而白唐玉儿和蓝仙儿可都不是开国元勋的女儿啊!

    没过几天,朱启便已经准备上路前往流动,朱棣哭哭啼啼的过来,一脸不舍的表情拉着朱启嚎啕大哭。

    说是等自己到了北平就藩之后,第一时间去找三哥。

    朱启听了也是翻了翻白眼,你要是就番北平了,哪还有机会来我这辽东啊?

    藩王可是不能随便离开封地的,除非是去北元那边抢地盘,不然你要是离开封地到处乱跑,去别的地方可是要被官员弹劾的。

    不过看着朱棣越来越结实的身子板,估计也要不了多久,他就会来北平就藩了,到时候离得倒也挺近,安排互通有无,往来通信什么的倒也方便。

    朱元璋和太子朱标也都来为朱启送行,其中,朱元璋还和朱启说了许多,到了辽东之后,要锐意进取,不能偷懒的鼓励的话。

    朱启听的也是暗暗心惊,看来自己之前摸鱼,朱元璋也并非是全然不知啊,朱标倒是没有说这些鸡汤,而是叮嘱朱启到那边之后要小心刺客,注意保暖等等。

    大哥,看来还是比较关心我这个小老三的。

    朱启也是不多说,让家人们都注意保重身体,随后挥了挥手,在朱元璋,朱标等人的注目之下,带着一帮子家眷,还有护卫仆从们朝着辽东的方向走去。

    回想数年之前来时的青涩少年,如今的朱启已然成为玉树临风的一代辽王。

    而朱启身为实权藩王的人生,即将在辽东正式开始。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