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辽王的势力恐怖如斯(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了一下。

    好家伙,这收款的总额都已经上千两了,居然还说这种话?

    这礼物也太贵重了点吧!

    高锦也是不慌不慢的招了招手,随后就从里面被拉出了一个蓬头垢面的人。

    那个人看上去也是没少挨打的样子,起码走出来都是摇摇晃晃的。

    吴尚第一时间还没认出那人的身份,不过那个罪犯倒是第一时间认出吴尚了,立马就扑了过去,喊到:

    “吴、吴侍郎!救我啊!”

    那吴尚听到这罪犯喊的声音之后,才一下子反应过来,脸色都发白了。

    他支支吾吾的半天说不出话来,高锦冷笑两声,又让人抢的人拉了下去,随后笑着说道:

    “吴大人,怎么了?现在招供不招供啊?”

    那吴尚嘴唇子哆嗦了两下,随后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轻声说道:

    “我说,我什么都说……”

    这抓过来的犯人不是别人,正是前段时间跟吴尚接触的那些个商人的代表。

    这些个商人就好像苍蝇一样,看到哪里有烂肉,就会立马飞过去。

    这吴尚自然不是什么清廉的官员,在平常喜欢一些小恩小惠的,那现在有商人过来接触,自然不会把他们拒绝出去。

    当然,明面上的一些话还是要说的,展现出自己一番高风亮节的模样来。

    但这些商人们可是老奸巨猾了,什么手段没有啊,只要不是直接被扫地出门,或者大声喝骂就说明有机会。

    这吴尚的亲戚朋友几乎都被这些商人们给贿赂了一圈,而吴尚自己本人自然也获得了不少的好处。

    至于这些商人贿赂吴尚目的,当然也是希望能够在地方官府上,获得一些行政上的便利。

    毕竟吴尚是吏部侍郎,有实权,很多事情都能够说得上话,地方上的官员大多也都会巴结他。

    只是这些商人们还没有开始运作起来收取福利呢,就已经被锦衣卫们给半路截胡了。

    不过高锦最想要吴尚交代的,并非只是这些贪污腐败受贿的内容,而是他受到胡惟庸的指使,任意调换辽东官员的事情。

    但这胡惟庸在政治上也确实是有点手段的,起码并没有当面做出这样出格的事情。

    只是稍稍暗示,吴尚就自己去调换辽东的官员了。

    也就是说,没有任何的证据表明,胡惟庸让吴尚这么干的。

    不仅如此,胡惟庸本人也是看上去非常洁身自好,和其他的官员没有任何的利益往来,起码和吴尚之间是没有的。

    若不是朱启知道历史上的胡惟庸,并非看上去的如此干干净净的话,差点就要以为这胡惟庸是难得的廉洁奉公的忠臣了。

    很多人都说朱元璋杀了胡惟庸,是拿莫须有的罪名盖在他的头上,是故意要借杀了胡惟庸这个机会废除宰相制,

    但这其实都是给朱元璋头上按黑锅的。

    朱元璋如果真的是一心想要废除宰相,根本就不需要借着杀胡惟庸的机会来这么干。

    之前的李善长不也是宰相吗?朱元璋随便几个手段下来,李善长就自己退位下去了,甚至迎娶二十岁小姑娘,来自污清白。

    他真要废除宰相制的话,直接跟胡惟庸谈一番话,这胡惟庸对于权利最是看中。

    根本不可能在这个节骨眼上反抗朱元璋的,肯定会顺势而为,迎合朱元璋的意思。

    更何况,朱元璋干掉胡惟庸,也并非是毫无证据的。

    胡惟庸自从获得朱元璋的信任和宠幸之后,就干过许多独断的事情。

    比如说审核各地的死刑,调用官员等等,胡惟庸经常不禀告朱元璋,就自己擅做决定。

    虽然有他自己的一番道理,但此事早已经惹得朱元璋心里面不痛快了。

    只是朱元璋念在胡惟庸,很早以前就跟着自己打天下,而且一直以来兢兢业业干的也确实不错。

    整个朝廷在他的维护之下也是井井有条,所以并没有过多的苛责他。

    但这也给胡惟庸一种错觉,那就是朱元璋离不开他这个丞相,而他也是大明王朝离不开的一个重要的丞相。

    所以朱启知道胡惟庸以后的行为只会越来越猖狂。

    历史上,他甚至直接扣押那些弹劾他的奏章。

    门下也是汇集了许多贪慕虚荣的人,或者遭受了冷落失去职务的武人。

    就比方说这个吴尚可不就是靠着胡惟庸的帮助上位的吗。

    朱启第二天拿到了吴尚所有的口供,之后从头到尾看了一遍,随后摇了摇头。

    这些证据倒是不足以把胡惟庸给拉下马来,毕竟他和吴尚之间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利益纠纷。

    就连锦衣卫们也是一番调查之后,没发现什么,虽说确实是胡惟庸举荐的吴尚。

    但不可能因为你举荐的人是一个贪官,就把举荐人给干掉吧!

    真要如此,那怕不是整个大明官场上的人都要人头落地了,就连刘伯温也不例外。

    更何况,胡惟庸已经在官场上干了这么多年,本身业绩也是非常不错,不可能因为吴尚一个人就被拉下马来的。

    朱启知道,纵然自己拿着这些证据去找朱元璋,对于胡惟庸有些影响,但这么做却并不能对他造成什么实质性的伤害。

    既然没办法起到决定性的伤害,那朱启也就不去做多余的动作了,让锦衣卫们将此事直接呈报给朱元璋就好了。

    就当作正常锦衣卫办案来处理吧,实际上也确实是正常的办,只是朱启叮嘱了一下,又特意关注一下罢了。

    朱启这边也算是成功的,把吴尚这个钉在吏部侍郎位置上的人给扳倒了。

    对于胡惟庸那边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毕竟吏部侍郎这个位置可不是谁都可以做的,还是胡惟庸推荐吴尚去做的,而现在吴尚因为贪污受贿接触商人,而被锦衣卫查了,等待他的就是人头落地。

    相对应的,朱元璋那边对自己的信任肯定也会大打折扣。

    胡惟庸心里面可是一万个后悔呀,早知道这吴尚是如此不堪,就不去重用他好了,之前还以为他是什么能用的人才呢。

    但这些损失都还是最次要的,真正让胡惟庸忌惮的事,他看到了锦衣卫在辽王殿下手上的威力,这真的是点谁谁死啊!

    锦衣卫们如果想要干掉一个官员,就算是罗列一些莫须有的罪名,恐怕都已经足够了。

    原本胡惟庸还想要辽王知难而退,不要和自己作对,但现在来看的话,显然辽王那边的势力也不容小觑。

    难怪这刘伯温第一时间就抱上了辽王的大腿,现在看来,这个将近二十岁的年轻人,确实有点本事啊。

    胡惟庸的心里,如此想到。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