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这才是生活啊(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sp;  先前就说了这玩意儿,如果真的能造出来的话,射程是非常恐怖的,而那些工匠历时大半个月的时间。

    可算是用自己手里面的锤头一锤捶的,给它造了出来。

    这其中的艰辛自然是不用多对外说了,想要掌握这种百炼钢的火候,可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他们也是在尝试了无数次的失败之后,才终于搞出了这一门膛线大炮。

    既然武器弄出来了,那自然是要先实验的,很快,这门大炮就被拖到了应天府外面的山坡上面进行实验了。

    事实证明,拥有了膛线的火炮,果然威力不同,凡响射程也是理论上射程差不多。

    看到这火炮的射程和威力之后,不仅朱元璋,整个人都目瞪口呆。

    那些随行的文臣武将们也是一脸懵逼的表情,何曾见到如此恐怖的火炮?

    如果说之前明军能有这样的火炮,打天下恐怕只会更快吧?

    更别提攻城战了,直接把这火炮一拉,多拉几门,对着城墙一顿突突。

    那甭管你是什么名将在这守城都得遭殃。

    朱元璋那是龙颜大悦啊,不仅赏赐了朱启大量的金银珠宝。

    而且连带着手下的工匠们也都有赏赐,除此之外还亲自给这门火炮命名——明尊跑!

    这名字属实威武霸气了,而朱启对于这门火炮也是很喜欢和欣慰的。

    唯一的问题就是没有办法进行量产。

    即便有朱启的土法炼钢的方法,土法炼出来的钢铁也没有办法承受这种威力的火炮。

    不过,那些土法炼出来的钢铁造火铳倒是绰绰有余了。

    像朱启手上的那种小手枪一样的火铳,现在都可以进行小规模的量产。

    倒也不是不想大规模的量产,主要是因为土法炼钢产出的钢铁也实在是有限,煤炭的产出太低也是一方面,而矿物的原材料杂质过多,也是另外一方面。

    现在筛矿也都是人工手动的,很多时候都是看筛矿人的眼光如何?

    更不要提炼钢的时候,也没有专业的机器来控制温度,全都是靠炼钢师傅的感觉,还有经验来判断,这样出产的钢铁质量自然不可能保证,每一炉子都是一样的。

    其中产生的浪费和废钢率自然要高上许多。

    不过,即便如此,产生的钢铁也比以前的产量要高上许多了。

    对于朱元璋来说是再好不过的消息,朱启虽然看到有些许的瑕疵,但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现在大明的科技树已经点的远远超过了周围的那些国家们。

    而想要更进一步的话,就不是光靠着工匠们能够进行的事情了,必须要科学系统的进行教学和教育的改革。

    国子监虽然走出了第一步,但想要一下子改变国子监对于四书五经的崇拜和不可动摇的地位,也是不太现实的事情。

    即便有朱启的心学和数学在国子监中风靡。

    但是也依然没有脱离出儒子们接触的范畴。

    而朱启想要的改革,可不是仅仅到此为止的。

    而是从头到尾的自然科学的改革,甚至比西方的那些大学们还要系统和科学的。

    比如从小学开始就接受自然科学的教育。

    但这种事情想要在应天府实行,是绝对没有可能的。

    一个封建王朝的根基就是这些读书人,如果你现在告诉这些读书人,你们以前读的四书五经,现在都不管用了,要学习新的东西,那绝对会天下大乱的。

    所以想要实现这样的事情,也只能等自己回到了辽东之后才能够着手进行了。

    正因如此,朱旭也没有将这些事情跟朱元璋说过,就算说了也没什么用,可能还会被批评一顿。

    别看朱元璋虽然杀那些贪官污吏们一点也不心慈手软,但朱元璋本事上还是一个封建帝王。

    身为封建帝王,自然需要维护自己王朝的统治,而维护统治,就需要儒学的帮助。

    还有什么能够比儒学更能够维稳的呢?

    现在的朱启也算是认命了,也没有了以前那种不想去辽东的想法了。

    他已经看透了自己这一身上都是功劳,要是自己不去辽东,恐怕也没人去了,朱元璋绝对不会让自己在应天府当一个逍遥王爷的。

    既然躲是躲不过了,那就老老实实的面对吧,朱启甚至都已经开始规划到了辽东之后,该如何建设自己的王府了。

    至于说驻地,那肯定是辽阳啊。

    整个辽东半岛也就辽阳市最符合朱启心目中的驻地了,毕竟辽阳的规模最大,而且位置也是极好的,前后都有城池护卫,旁边就是出海口,可以说非常适合发展的一个地方了。

    唯一的问题就是那边太冷了。

    而想要彻底解决寒冷的问题,光是靠现在的御寒物,恐怕还不太够,朱启十分想念自己的棉花被子了。

    而棉花这种东西是在明朝中后期才大面积开始种植的。

    不过现在已经有棉花,并且在明朝内部开始种植,只是还没有被大规模推广罢了。

    朱启自然不建议拿这些棉花在自己的辽东进行推广种植的,而且辽东的土地其实是非常适合种植棉花的,你拿那些小稻小麦什么的,反而不一定容易成活。

    但辽东还有一些作物是非常合适的,首先就是土豆和玉米,这两个真的是万金油。

    几乎只要是能够种东西的地方,土豆和玉米都能长得出来,而且还能提供丰厚的营养和饱腹感。

    可以说是养育大量人口的必备神器了,可惜这东西还在美洲呢。

    虽然已经让王传奇带领船队去美洲探险了,但王传奇的第三次探险还没有传来任何的消息。

    也不知道他有没有抵达,不过都已经摸到北极圈的海峡了,相信去美洲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就算是等到冬天,严寒的天气从并盖上面走过去,应该也能到了吧?

    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希望他们能够一路平安顺风,然后将自己所需要的那些种子和情报都带回来吧,朱启心里面这样想着。

    至于说什么时候去辽东,那就得看时间上朱元璋是怎么安排的了?

    但从现在来看的话,去辽东的日子显然并不算是很着急,对于朱启来说,眼下就是享受生活的时候了。

    看着面前还在摇摇晃晃,学着走路的儿子。

    朱启心里面一暖,这才是生活啊。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