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空印案(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那不是该结案了吗?怎的还能生出事端来?父皇这么急着召集我们回来,莫不是也跟此事有关?”

    太子朱标对着朱棣苦笑了一下,说道:

    “若只是这样结案便也罢了,但前些日子,有原先直隶布政司官员的母亲,以血书告御状,说这根本就是彻头彻尾的冤案!”

    朱棣不服气的哼了一声,说道:

    “什么冤案,这朱桓能够拿得到直隶布政司发的加税文书,上面直隶布政司的盖章都清清楚楚的,他直隶布政司,可是跑不脱干系的吧?”

    朱棣说的义愤填膺,而太子朱标则是说道:

    “话虽如此,但那妇人所书写的御状,却是连我都未曾想过的啊。”

    朱启看着太子朱标的表情,心想着这还能是什么事情,让这板上钉钉的事情成冤案?

    就听太子朱标说了一句让朱启感觉到要命的话:

    “直隶布政司,发给朱桓的,是空印的文书!”

    朱启听到这句话,浑身一震,如同晴天霹雳一样,脑海里冒出了一个著名的历史事件——空印案!

    ————————

    借着前往朱元璋那边的功夫,朱标就将后来的事情细细说了说。

    那妇人想着的救儿子,也没想那么多。

    就说这官府衙门,都是这么发空印文书的,为何要以此问罪,坚称自己儿子是无辜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救儿子,这位母亲敢直接血书告御状鸣冤,其情可贵。

    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更何况发生了定远县那么大的事情在前,怎么可能法外开恩呢?

    但朱元璋也发现了一些端倪来,派人下去调查的时候,怎么没人说这空印的事情啊?

    本来以为只是朱恒借着皇亲国戚的身份,要来的空印文书。

    现在来看,朱恒空印文书,原来不是只有定远县仅有,而是整个官署衙门,都有这样的习惯啊?

    朱元璋怒了,在他的眼里,这当官的,尤其是地方上的流官,那就没有几个真心为民的。

    真不是朱元璋有偏见,而是在他的成长历程里,接触的都是大元官员。

    那要是能有好官就真的见了鬼了,这有理想有抱负的基层官员,在大元官场那真的是没有生存土壤的。

    人人都贪污,就你不贪污,你还想混的下去?上司领导也不可能让你晋级的啊。

    至于说空印文书这种事情,纯粹是为了每年中央和地方上方便对账。

    不然地方上上报的税务数据,跟中央统计的对不上,地方官员就又要回去重新算。

    这直隶地区的还好一点,你要是远一点,像是陕北两广,一来一回就得半年时间。

    那官员啥也别干了,就天天把时间浪费在路上了。

    所以从元朝开始,才有了空印文书的习惯。

    前往户部对账的地方官员会随身携带着印着空印章的文书,然后在发现数据对不上的时候就可以现场进行修改了,省去了往返的麻烦。

    这就是空印习惯的由来,但是这也有着极大的漏洞,就比方说,这一次定远的事件,就是因为直隶地方上的官员发放空文书,才给了朱恒有机可乘。

    若是一切都按照规章制度来的话,朱恒哪有那么容易能够弄到印着直隶印章的文本呢?

    所以空印有它的方便的地方,但也有巨大的作弊的隐患,而朱元璋正是因为看到了,官员可以利用这个漏洞来进行贪污腐败,所以在得知了空印这个习惯之后,勃然大怒,这分明就是在愚弄皇帝啊,难道真把皇帝当成傻子不成?

    以前元朝的皇帝不管这些东西,是因为元朝本来就不怎么管事,整个官方都非常的松散,只管着在中原享乐捞钱而已,哪管这些行政上的东西,要不然元朝也不可能腐败的那么快,这么快就被百姓所反对的。

    但朱元璋可不一样啊,他可是历朝历代中堪称劳模的一代典范。

    真的是从早到晚都心系着百姓,国家社稷。

    怎么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呢?

    所以原本只是直隶地区的地方官员倒霉的事情,一下子就波及到了全国各个地方官员。

    尤其是户部的官员们,他们怎么可能不知道地方用空印来愚弄的事情呢?

    而他们也是为了省去麻烦,免得对账对来对去还对不好的麻烦。

    同样也是有可能和地方官员串通一气,来获取利益也说不定。

    无论是哪一种原因,在朱元璋看来都是无法原谅的事情,所以在朱启离开应天府前往辽东进行作战的时候。

    在整个应天府就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这个时候被抓的官员都已经有几十号人了,这还仅仅只是六部的官员而已在地方上的官员,再查的和没查到的,那真是数不胜数了。

    而按照朱元璋的脾气,朱琪已经预感到了这一次官场上面少不了有一场恐怖的大地震了。

    而历史上的空印案,也确实是一场牵扯了数万人的大案。

    洪武四大案的名号可不是白叫的。

    但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空印案里面肯定有一部分的官员是无辜的,他们只是按照约定俗成的习惯来办公而已,但并没有想到,这会引起这么大的后果。

    毕竟在这些官员眼中看来,他们连违反规矩都算不上,大家都是如此,以前也没见到出什么,事情在法律典籍里面也并没有明确规定不允许这样做。

    但明朝可不是什么法治社会,封建王朝,更加没有法治社会这一说,就算是法治最完善的秦朝,那也是皇帝一言说了算。

    所以说这些官员一个个的都要倒霉,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但朱启无法理解这个空印案和自己有什么关系,他也不是官场上的人呀,也根本就没有印过什么空印给别人。

    朱元璋这么急着召集自己回去,跟自己有什么关系啊?

    朱启有点没办法理解,而等到见到朱元璋之后,朱启总算是明白怎么一回事了。

    就见到朱元璋正站在门口听着旁人说着调查的情况,在看到了朱启过来之后,朱元璋逾期未消的说道:

    “老三你来的正好!我真的是气死了!

    有个事,就交给你查了!”

    朱启心中一惊,不会吧?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