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潇湘馆的姑娘们被书院包圆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洪武八年的第一天,当别的老百姓们还在欢度春节的时候,朱启便参加了第一次以祭祀为主题的大朝会。

    年初一的大朝会只有明朝在京官员,五品以上方能参与,除了明朝官员之外,还有来自周边各国的使臣们,虽然没有后世万国来朝那般的盛况,但作为东亚的绝对核心区域,无论是任何政权占据了中原地区,便可以自居天朝上国,其余小国家得到消息,也会第一时间过来纷纷朝拜。

    而明朝又承袭汉唐的朝贡体系,对于周边小国的朝拜自然是不会拒绝的。

    朱元璋对自己很勤俭,但对外国事方面,该隆重的还是得隆重起来,毕竟这代表着国家的脸面,天朝上国的尊严。

    在朝会上,朱启也是身穿着王爷的衮服,站在朝臣之前,听着朱元璋在前面念完了祭文,然后跟着一起山呼万岁,在进行朝拜。

    而后是各国使节奉上朝贡礼品,大明再回赠礼物,多半是要比朝贡礼品好一些的东西。

    可能有人要说了,啊,你这朝贡系统多亏本啊,人家送的东西不值钱,你送的东西那么值钱,我们不是亏大发了吗!

    确实,表面上来看这可能确实有点亏,但实际拆开来分析,可就一点也不亏了。

    朱启也是今天才知道,原来各国使节除了来朝贡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做生意”!

    大明的对外贸易,百分之九十的份额都是国家垄断,而作为商品原产地的中原王朝,和任何国家的交易,基本都是可以肯定保持自己的贸易顺差的地位,而朝贡体系,便是维持这种国家贸易的形式,同时也是大明和该国结盟的标志。

    可不是每一个国家都能朝贡的,比如如今还盘踞在大理的段氏,就曾经有过朝贡大明的念头,但朱元璋压根就不接受的,先不说你段氏现在是北元朝臣,朱元璋的眼睛里可容不下一个异姓王。

    大理段氏无非就是想继续主宰大理,才想着朝贡,朱元璋志在统一天下,怎么可能接受呢?

    有数据统计,在朝贡体系最繁盛的明宣宗时期,全世界有将近百分之七十的白银和铜都流入大明,而到了万历年间,算上美洲大发现开采出来的白银,全世界百分之八十五的白银,同样流入了大明。

    可惜的是,这种对外贸易的巨大好处,不再由皇帝直接掌握,而是在一群贪婪的文官们的蛊惑之下,逐渐流入了到了士大夫阶层的手中,而后的发展就不用多说,国家和皇帝穷疯了,那些士大夫们吃的满嘴流油,最后被流寇和满清抄家,直接把满清给抄发了,光是抄家所得,就抵得上大明接近十年的府库收入!

    若有这些钱,哪还有什么李自成?哪还有什么清军入关啊?

    后来入主中原的清朝也继承了对外贸易的优势,在鸦片战争之前,每年有三亿两白银流入,就经济方面而言,唯一可战的恐怕就只有当时的日不落帝国不列颠了。

    总而言之,朝贡体系是有利有弊的,至于说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朱启觉得多半是后者,要是他当皇帝,朝贡个屁啊,趁着世界蒙昧,大家都没开全图,赶紧多占地盘才是真理啊!

    不过也就胡思乱想,真要愣着头这么干,隋炀帝便是前车之鉴,唐朝时候文化入侵,恩威并施,兼济天下的占领方式,才是真正的王道。

    朱启在这边胡思乱想着,大朝会进行到中午就结束开席了,大家都留下来,直接吃了一顿露天饭,这顿饭倒是吃的很精致,各种山珍海味,还有乐声歌舞,看的朱启那是大饱眼福。

    可惜,没有潇湘馆的半透明屁股好看,哎,我的潇湘馆啊……

    朱启不禁莫名惆怅。

    好不容易等到大朝会结束,朱启这才有功夫喘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