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决战时刻来袭(5000字)(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成了强烈的层次感和对比感。

    三遍重复不会让人感觉累赘或者厌烦。

    反而让人听后欲罢不能。

    恨不得张谦就这么一直在戏腔部分重复循环下去。

    因为太好听了。

    戏腔一出,顿时令所有人耳目一新。

    “戏腔太惊艳了叭!”

    “我的耳朵瞬间怀孕。”

    “我就不一样了……我肚子瞬间怀孕了。苏爹必须负责。”

    “搭配着二胡、还有大屏幕里的毛笔字,我忽然想去学书法了。”

    “是时候让我那不知道被放在哪吃灰的文房四宝重见天日了。”

    “不愧是苏爹,写什么都有内味儿。”

    “每一句歌词都美得像诗。”

    李宗胜、罗群等人对这首歌的评价也是颇高。

    严格来说这首歌其实算不得创新了。

    是苏晨以前就多次呈现过的,华夏古典乐器、戏腔元素的融合。但它依然令人感到惊奇。

    因为它加入了书法元素。

    歌词、唱腔之间的起承转合,就宛若那一个个提笔写就的毛笔字,起承转合一气呵成。

    让人不厌其烦听下去。

    一般而言歌曲到了B段,会是A段的重复。

    但《兰亭序》却在B段赋予了歌词以变化。

    让整首歌一直处在变化之中。

    就如书法作品,每个字的书写或疾或徐,落笔或重或轻……

    变化多端。

    正是这种变化和诧异,赋予每个字以特别的韵味。

    “弹指岁月倾城顷刻间湮灭

    青石板街回眸一笑你婉约

    恨了没你摇头轻叹谁让你蹙着眉

    而深闺徒留胭脂味”

    B段的歌词相较于A段则显得更加华丽了几分。

    弹指岁月,青石板街,佳人回眸,画面绝美。

    “人雁南飞转身一瞥你噙泪

    掬一把月手揽回忆怎么睡

    又怎么会心事密缝绣花鞋针针怨怼

    若花怨蝶你会怨着谁”

    雁和月都是故人表达思念的寄托之物。

    鸿雁传书。

    望月思人。

    这短短几句歌词,看似没什么奇特之处。但苏晨以为,方文山在这里面化用了众多典故。

    月不用说了。

    咏月之诗太多。

    “心事密缝绣花鞋针针怨怼”既是对古代深闺女子的描写,其实也很容易让人想起“临行密密缝”。当然不是说女朋友都是妈妈,而是苏晨单纯以为,原作者写词的时候,可能有参考过这句。

    花和蝶,蝶恋花,还可能在按时梁祝的爱情故事。

    至于人雁南飞,不知为什么,苏晨每次听到这句,都会联想到《孔雀东南飞》。

    可能这二者都是向南方而去吧。

    巧合的是《孔雀东南飞》也是爱情故事。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君当做磐石,妾当做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无关风月我题序等你回

    手书无愧无惧人间是非

    雨打蕉叶又潇潇了几夜

    我等春雷来提醒你爱谁”

    张谦的演唱到此结束。

    而此时大屏幕上,一篇《兰亭集序》也刚好书写完成,行书如行云流水,宛若一副艺术品。

    一个红色章印印在了末端。

    或许是歌曲太美。

    太抓耳。

    直到张谦演唱结束,都没人注意到大屏幕上的彩蛋文章。

    对于此苏晨有些许遗憾。

    但转念一想,也好。

    这样一来就用这首歌硬抗李宗胜的《千年情》和罗群的《敦煌》。

    歌词的变化多端、起承转合让李宗胜和罗群都大为诧异。

    书法和爱情交织在一起。

    让这首歌平添韵味。

    乍一听,好像也就这样。

    但仔细品,越品越有味道。

    观众们听完,直播间弹幕已经炸了。

    “雨打蕉叶,又潇潇了几夜。好喜欢这句诗。很有已经有没有?”

    雨打芭蕉,通常和愁绪联系起来。

    雨打芭蕉叶带愁,心同新月向人羞。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歌词的诗情画意瞬间就出来了。

    “我也喜欢,我喜欢这首歌的每一句!”

    “戏腔那一段特别惊艳,我能重复听一百遍。”

    “《烟花易冷》之后,就一直在等同类型的歌,现在终于等到了,呜呜呜,虽然没有特别的创新,但这样的歌多多益善啊!写个一百首,一千首,我听不厌的。”

    “一首如诗如画的歌!”

    “中国话三部曲!果然前面都只是铺垫啊。”

    “之前谁说苏爹只会堆砌生僻字?粗来!我保证不打死你!好好听一听这首《兰亭序》”

    《兰亭序》凭借着优美的歌词,优美的意境,以及优秀的曲子和编曲获得了观众们的认可。

    即便是之前那些鄙夷《生僻字》的观众,也都在这一刻被折服了。

    苏晨!

    实力在线!

    就连李宗胜都赞叹道:“前面只是开胃菜,现在这家伙认真起来了。”

    而罗群已经化身罗吹,“人家开胃菜都能玩出那么多新花样,到了正餐,那还不得事满汉全席?”

    随着进入投票环节。

    《兰亭序》的排名快速上升。

    不一会儿就追上了罗群那排名第二的《敦煌》,大有赶超排名第一的《千年情》的架势。

    追赶之势很猛。

    “三人战得难舍难分啊!”

    “现在三人都开始纷纷亮出自己的杀手锏了。”

    “越来越有意思了。”

    “他们有刀,我有笔!!现在终于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了。”

    “反正苏爹太狂!我同意李宗胜和罗群直接亮剑!打压打压苏爹的嚣张气焰。”

    “我也是这么想的。”

    “附议!”

    网友们热烈讨论起来。

    而梧桐一群人则惊讶于华夏“国风”的无限可能。

    “当真万物皆可国风啊。”梧桐感叹。

    三木、古川等人则表示,“现在我们对华夏文化真是越来越感兴趣了。”

    大和音乐也经历过从传统到流行的探索,最终形成了现在风靡流行的D-POP。

    而华夏音乐目前正在走他们走过的路。

    古川等人很清楚。

    这是华夏音乐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

    而在这个过程中,华夏音乐也必然迎来更多的创新和活力。

    充满了无数可能!

    而古川等人之所以为此兴奋。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对手正在崛起。

    激发了他们的竞争欲。

    另一方面D-POP音乐的形成,就是大和本土音乐和外来音乐形式影响的情况下发展壮大起来的。

    D-POP拥有着极多的风格元素。

    打不过就加入。

    大和人深得此精髓。

    也非常善于融化和消化别国的音乐风格和形式。

    而此刻古川、大木甚至梧桐等人想到的都是,如何在D-POP中,更好的加入华夏元素。

    形成另外一种别具一格的音乐。

    苏晨的作品引发他们的思考。

    而此时演播厅。

    李宗胜、罗群称赞了苏晨的《兰亭序》。

    然后李宗胜说道:“我有个提议。”

    “什么?”苏晨和罗群都看向李宗胜。

    “这么说把,我手里一共有八首作品。”李宗胜道,“我想你们两个应该不会比我少。一直这么比下去,太煎熬了。”

    “反正最后也只取排名最高的一首。”

    “要不这样,接下来我们都把自己最得意的作品呈现出来。最后一战!”

    “一曲定胜负如何?”

    李宗胜此言一出,苏晨和罗群对视一眼。

    罗群道:“正合我意。”

    其实苏晨也很乐意。

    毕竟省了不少歌。

    省了不少功夫。

    只不过这样以来,原本计划的摇滚肯定就上不了了。

    要拿出最好的作品。

    必须是那首国风之巅啊。

    微微思忖,最后苏晨点头答应下来。

    对于他们三人而言,达成了一致意见,没什么。

    而最炸的是观众。

    “啊啊啊啊!你们三个作弊!”

    “不行!必须一首一首来!完完整整给我唱下去!一首都不能少。”

    “抗议抗议!”

    但三人铜墙铁壁。

    抗议无效。

    《国风大典》即将迎来最后的决战时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