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真理只在剑锋之上(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魏军正式开拔,起兵攻打郢都。

    沿着漳水河畔一路向东南,初冬的冷风压得路边的野草低垂,草屑纷飞,偶尔能看到还开在冬日里的野花。

    魏军的旗帜被拉得很紧,走在路上的魏卒也拉紧了自己的领口,免得寒风吹进,虽然身上的衣甲抵御不上什么风寒,不过聊胜于无便是了。

    或许有那么一两个人,走的时候,回头看了一眼魏国的方向,也许是想到了家中的亲人,也许是风大迷了眼睛,搓了搓发红的眼眶,谁都知道这或许就是最后一眼。

    经过吴起变法,魏国以战为功,军民在外战意高昂,常闻持敌首高呼振奋。

    但是,那终究是胜了之后的事,打仗是要死人的,若不是真的活不成了,谁会来这么个地方博个死活?

    以命博功的气魄不是人人都有的,没人想朝不保夕,更没人想死。

    楚国郢都,守城的士兵抱着长矛靠在城头打着瞌睡,并不精神,突然的,只觉得眼前的远处,有些漆黑。

    皱起眉头,定眼看去,却见一只浩浩荡荡的大军停驻在那,大军上方飘扬着红旗,那红旗上只写着一个字,魏。

    魏军攻城。

    短短的四个字如同是千斤之重压在城中军民的心头,黑压压的魏军停驻在城前不过几里的地方,只是粗看一眼就不会少于数万人。

    城中的楚国君臣慌了神,没有人能想到会有一支魏国孤军,会神出鬼没的来到郢都城下。

    漳水岸边,道路泥泞,人喊马叫,男女老幼肩挑车拉,在泥泞中艰难跋涉,他们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逃命。

    庞涓向城中喊话,三日后开始攻城,城中的百姓尽可离去,魏军不会阻拦,此话一出,就瓦解了城中民众的战心,纷纷出逃。

    一辆载重骡车陷在泥坑里,一个老丈用鞭子猛抽拉车的骡子,他的两个儿媳和三个半大的孙子在车后全力推顶,车轮晃动几下,陷得更深。

    庄全和两名随从远处看到,急赶过来,他挽起袖子,走到陷得最深的车轮下扎住马步,一名随从走到另一轮子下面,一名随从走到车尾,寻好位置,扎下架势。

    庄全对老丈道:“老丈,你喊号子,劲往一处使!”

    老丈扬鞭,叫道:“一、二、三,起!”

    众人“嘿哟”一声,车轮滚出深坑。

    “多谢贵人了!”

    老丈朝几人扬手笑笑,赶骡车扬长而去。

    庄全看下泥坑,转对两名随从道:“找点碎石,将此坑填上!”

    两名随从四处寻找石头,将坑填上,才不解的问道:“君子,魏人就要攻城了,我们不抓紧逃命,管这些闲事干嘛!”

    庄全叹了一口气:“举手之劳而已,如今诸国皆战,都是可怜人,能帮一把是一把吧。”

    “那我们该去哪里?”

    “去宋国商丘!”

    ……

    郢都地处楚国腹地,并没有战争之忧,所以城防上是要比边境少上一些。

    魏军到城前的第一天,所有的士兵才开始仓促的准备起布防。

    而城中,百姓纷纷逃命,即使算上临时开始征召的民夫,兵力也不过三万。

    “上卿。”楚国的士兵快步跑到景舍面前,将手中拿着的一卷麻布递到了他手中。

    “如何?”景舍面色凝重的接过麻布,上面画着一张简单的图。

    “魏军已经驻营了?”

    “是。”士兵站在一边:“近四万人,已经驻军河畔。”

    “四万人……”景舍的脸色更加难看了。

    吴起曾经用五万魏武卒击溃秦国五十万大军,让诸国震动。

    虽说这五十万大军中有一半是农夫,但也能展现出魏卒强大的战斗力,四万魏卒兵临城下。

    景舍双拳握拳,四万人!

    四万人穿过楚国的边境攻城,为何先前没有半点消息,前面那些守城的都是瞎子不成!

    景舍长出了一口气:“可知道对面的领将是为何人?”

    “回上卿,是一个年轻的将领,名叫庞涓!”

    ……

    楚王宫之中,楚肃王在大殿之上踱步,看他的面色很是难看,背着手,时不时地叹上一口气。

    “魏人怎么会来到寡人的王城之下?你们告诉寡人,魏人凭什么能来到寡人的王城之下!”

    楚肃王一手拍在了一旁的殿柱上,咬牙切齿地问道。

    一群内臣跪在他的面前,低着头不敢答话。

    他们也想知道,这支楚军到底是怎么来的。

    “王上,上卿求见!”宫人神情惶恐的小声汇报道。

    楚肃王深吸了一口气:“请。”

    景舍来到殿中,躬身行礼:“微臣参见我王!”

    “上卿,城防可都安排妥当了?”

    “王上,三万将士,皆以登上城墙,魏军还在二十里外。”

    楚肃王稍微松了一口气:“那便好,那便好,本王已经诏令昭授与东宅公回援,上卿守住五日……”

    “不,只要守住三日,援兵必到!”

    景舍苦笑了一声:“王上,不会有援兵的。”

    楚肃王眉头一皱:“上卿何出此言?”

    “王上不要忘了,丹阳与榆关的魏军兵力与我大楚旗鼓相当,他们不会眼看着两军回援的。”

    楚肃王脸色大变,额头上都冒出了冷汗。

    “那寡人该怎么办?上卿,你不是足智多谋吗?可有办法化解眼前的危机?”

    景舍拱手道:“王上,如今只有一个办法,可以化解危机!”

    “什么办法?”

    “放弃淮上,同意魏国议和!”

    楚肃王冷哼一声:“那怎么行!寡人的国家可是泱泱大国,怎么能屈服于魏国呢!”

    “王上,这只是权宜之计!”

    “权宜之计也不行!”

    “王上思之,我大楚精锐尽在边关,城下魏军都是虎狼之师,即使守住城池,我大楚国都的繁华也将毁于一旦。”

    “魏军急着回援,是为救盟国,而我楚军回援,是为了救国都,若是不与魏国议和,魏国伤的是皮毛,我们伤的是内腑啊!”

    楚肃王沉思片刻,无奈的叹息一声。

    “那魏国可还有心议和吗?”

    “魏将扬言三日之后攻城,就是为了等我们屈服,臣愿代王上前往魏营议和。”

    楚肃王无力的点了点头。

    “除了淮上,其他条件不可更改,尤其是方城和榆关,这是本王的底线。”

    景舍拱手道:“微臣明白!”

    ……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