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挟众公候,逢泽朝王(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p;“君上先祖是平王册封的诸侯,周秦同根,辄出西土,君上若是去了,就等于赞同谋逆之实,虽可保住一时安危,青史却留骂名,至少也是贻笑于后人!”

    老秦人对洛阳王室有着一种特殊的复杂情怀。

    三百多年前,在戎狄骑兵毁灭镐京诸侯无人勤王的危难时刻,老秦人举族东进,非但一战歼灭了戎狄骑兵,而且为周平王东迁洛阳护送了整整六个月。

    周平王感念老秦人力挽狂澜于既倒,将周王室的根基之地——关中盆地全部封给秦人,数百年流浪动荡的秦部族一举成为一等诸侯大国。若论封地形胜险要,尚远远优于当时的晋齐鲁燕四大诸侯。

    老秦人在王权沦落诸侯争霸的春秋时期,虽说也做过几件向王权挑战的事,但比起其他诸侯毕竟是小巫见大巫。

    洛阳周室和自己的开国诸侯秦国,始终保持了一种源远流长的礼让和尊敬。

    令人惋惜的是进入战国以来,洛阳王室衰落得只剩下大小七座城池,秦国也是越打越穷,土地萎缩得比初封诸侯时少了一半。

    两个先后崛起于西陲的老部族,都衰落了,都挣扎在生死存亡的边缘。

    秦献公点头:“老爱卿所言极是!寡人思来想去,也是没个决断!老爱卿可有两全之策?”

    甘龙缓缓道:“君上,您看这样如何?逢泽之会,由老臣陪同公子虔前往支应,只要多备礼物,言辞逢迎,魏侯也不至于迁怒于我!”

    秦献公闭上眼睛,再次陷入深思,良久,猛地睁眼,摇头道:“这是五十步笑百步,不可!”

    甘龙长叹一声:“的确是五十步笑百步,可……老臣实在拿不出更好的办法!”

    想到了这两年老秦人的生活刚有起色,实在不是打仗的时候。

    秦献公的一横眉毛,毅然决然道:“去,为了秦国的大业,寡人不在乎这些污名!你去备上厚礼,寡人不日就出使魏国!”

    “老臣遵旨!”甘龙拱手告退。

    这位客居魏国二十多年才得以回国继承君位的秦国君主,也是债多不压身,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

    郢都,楚王宫。

    楚肃王正在皱着眉头眯着眼睛,挺着肥大的身躯躺卧在特制的一张落地大木榻上,看几个舞女在扭着混混沌沌不知名的舞曲。

    “景舍参见王上。”

    听得景舍参见的报号,楚肃王竟霍然坐起,将两个打扇侍女吓得尖叫一声丢了大扇。

    楚肃王生气地呵斥道:“蠢货!下去!”

    两个侍女一叩头连忙碎步疾行去了,楚肃王破例地向景舍招手,呵呵笑着拍拍木榻道:“上卿,过来,这里坐。”

    景舍走过去坐在了楚肃王旁边,纵是这木榻长大,景舍离楚肃王还有两三尺距离,也立即感到了一股热烘烘的汗味儿弥漫扑来,若非心中兴奋紧张,还真难以忍受。

    “王上,魏国送来请柬,魏候请您去参加他的称王大典!”

    “什么?魏击称王?那个老匹夫也配?呸!”

    楚肃王愕然,烦躁不安地站了起来,以往除了周王就是他楚王,以后再多一个魏王,让他如何能心安。

    “我大楚国,因称王之事,尚被中原视为蛮夷,那魏国一个手下败将,分明比楚国还差老远!也敢称王?本王如何能服!不去!打死都不去!”

    楚王说魏国是手下败将倒也没说错,近年来,魏国与楚国打了三次,前两次因为吴起领兵,楚国胜了,最后一次因为魏国主力都在灵丘,楚国也胜了。

    “王上若是不去,就给了魏国寻衅伐我的机会!”

    景舍低着头,声音不急不缓:“臣已得报,魏国大将裴英的三万武卒已到淮泗!”

    楚肃王怔了怔,看向他。

    “自吴子入楚以来,我大楚变法图强,国势日大,魏侯坐卧不安,早就寻思谋我了,眼下他是万事俱备,就差一个借口,此番会盟,王上不可不去呀!”

    “你是说,魏击会盟,意在伐我?”楚肃王显然不相信。

    “这两个月来,魏侯借口护驾逢泽,频调兵马,在平丘、户牖(you)、首垣一线大幅增兵,各城邑都在征召工匠,赶制攻城器械!魏国细作更是频频混入我境,绘制我方军防图,其意不言自明!”

    楚肃王鼻孔里轻轻哼出一声。

    景舍欲言又止,一阵更长、更难熬的沉默,他目光期待。

    如今最好的办法,就是楚王去参加会盟,那矛头都会指向魏国,楚国也不会成了出头鸟,魏国就是众矢之的。

    谁知楚肃王面露不屑,大袖一挥:“列国公侯若去朝王,就让他们去朝好了,本王才不会去见一个手下败将,他魏击能奈我何?”

    楚肃王忽地站起,未与景舍作别,头也不回地扬长而去。

    望着楚肃王渐去渐远的背影,景舍目光错愕,只能幽幽一叹。

    ……

    洛阳城外的邙山深处,一辆六骏王辇隆隆前行,守候在两旁的俱是红旗林立斧钺生辉的魏国铁甲骑士。

    白发苍苍的周安王为了保全周室,终究是不敢拒绝魏击的“请求”,踏上了前往逢泽的路途,若是说以前他还只是王冠失色,从魏击称王的那一刻起,就是王冠掉落了。

    周安王看向窗外,脸色黯淡了下来。

    在洛阳东北百里,地势陡然平坦,自临晋关咆哮而下的河水流至此处,十分力道也自软了八分。

    河岸也变宽两倍,远远望去,就像一连串带状的湖泊,在这条带状湖泊里,奔腾的河水一下子宁静下来,形成一个天然渡口,人们称它为孟津。

    据周史记载,公元前1044年暮春,周武王姬发率众东出函谷,在距孟津不远的一个高坡上设坛祭天,大会八百诸侯,誓师伐纣。

    誓师过后,周人就从此处渡过河水,两年后在牧野大败纣王,攻下朝歌,打出了大周天下。

    七百年前,先武王大会诸侯于孟津,誓师伐纣,方才打下大周的江山。

    七百年后,十三诸侯相会于逢泽,堪称百年盛会,却是他要亲手埋葬大周的基业。

    “王上,过了孟津,明日便能到逢泽了。”大司马凑到车窗边,压低声音说道。

    周安王点了点头,放下了窗帘,那双苍老的手,无力的垂下。

    ……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