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卫鞅的大志(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那鞅兄觉得,何以强国?”江寒的精神陡然一振,目光炯炯。

    卫鞅笑着说道:“天下二强,魏国乃甲兵财货之强,楚国为地广人众之强。”

    “但此二强,在于只强一时,不强永远,只强其表,不强根本,魏国在文侯时代是蒸蒸日上,真正强盛,魏击继位后,魏国已有颓势,长此以往,魏国强不过三代。”

    “楚国则自楚悼王以后,一直是外强中干,不堪真正一击。”

    “李子助文侯变法,废除井田制、奖励农耕、兴旺田业为主,却疏忽了封地军制、吏制、爵制、国制、民制之全面变法。”

    “吴子入楚变法,惨死而中途夭折,对旧世族只有些许触动,更休提深彻二字。”

    “法令不稳定,没有留下一个国家应当长期信守的铁律,前代变法,后代复辟,根基不稳,必然是兴也勃焉,亡也忽焉。”

    “岂能强大于永远?又岂能成大业于千秋?唯有除旧制开新法,依法治国,才是强国之根本。”

    江寒被卫鞅这一番大论说得豁然开朗,他虽然明白法令对国家的重要性,却不知该如何说出口。

    现在他只觉得笼罩在心田的沉沉阴霾顷刻消散,身心枷锁顿时开脱,神清气爽。

    江寒面带笑意的看着卫鞅,这一番言论,还说自己不是法家的门生?

    “鞅兄这一番言论,当真是高屋建瓴,勘透天下,既然魏国不能得鞅兄辅佐,鞅兄不如随我入秦。”

    此时已经是天光微亮,朝阳唤醒了大地,微弱的光芒洒在了矮坡下的两个青年的身上。

    卫鞅的眉头挑了挑,摇头一笑:“入齐?齐候也不是明君。”

    “况且在下还年轻,魏候老迈,这代魏候不能辅佐,在下可以静等下代魏候,二十年间,无国能出魏国之右。”

    在卫鞅心中,魏候虽然不是明君,但魏国却是变法的沃土。

    李悝、吴起用几十年的时间,为彻底变法奠基了夯实的基础,光这一点,就不是其他国家能够比拟的。

    言罢,卫鞅牵起了白马,对着江寒拱了拱手。

    “萍水相逢,公孙鞅一疏心中之志,告辞。”

    马蹄声远去,凉风一吹,江寒才警醒了过来。

    “法经,公孙鞅,法家,魏国…卫国!!”

    江寒突然想到了什么,猛然抬起头:“卫鞅!他就是卫鞅!!”

    江寒差点儿被自己蠢哭了,自己派人在卫国寻找卫鞅一年未果,卫鞅就出现在自己的眼前,自己还没有认出来。

    卫鞅、商鞅,那都是被冠以国名,地名,他的本名就是公孙鞅啊!

    江寒望着卫鞅离去的方向暗自懊恼。

    “好你个卫鞅,下次碰到我可就没这么容易逃脱了,就是绑我也要把你绑到秦国。”

    江寒翻身上马,带着等候在外围的十几个墨家轻骑返回了齐军大营。

    眼下当务之急是做好迎战的准备,既然卫鞅在魏军大营中,那么联军攻营的日子,一定不会拖的太久。

    ……

章节目录